一片树叶,流转了千年时光,见证了唐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数千年的辉煌与历史。
万木一叶,遇水而活。
喝茶,是简单的事;喝茶,也是复杂的事。从简单到复杂,中国人用了一千多年的时间;从复杂回归简单,同样走过了一千多年。
山水营室,翠微目前,陈列位置,拈天巧而任自然。一席一茶,会心不远,味在山水之间,境在草花之外。
在尘世的喧嚣中,取一汪清泉,备些茶叶,遇水而添香。观而醉其色,品而醉其韵,每一杯茶都流淌着古老的东方韵味。
无事吃茶,妙境玄赏,泥炉古盏,流泉新茗,花疏蕉翠,同二三闲侣,共话浮生,山中得一日之闲,随鸥了尘缘之想,其中清味,自不必言。
隋唐以前:煮茶法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我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记载:“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茶做药用,生嚼内服,清热,外敷消炎解毒。
图 | 文征明《煮茶图》局部
隋唐以前,茶叶从生吃演变为煮饮的煮茶法,茶入水烹煮而饮。
汉魏南北朝和初唐时期,主要以直接采茶树的鲜叶烹煮成羹汤而饮。
图 | 《萧翼赚兰亭图》
唐 · 阎立本
《萧翼赚兰亭图》是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唐代最早的茶画。画面描述的主要是唐太宗为了得到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写的《兰亭序》,派谋士萧翼从辩才和尚手中骗取真迹的故事。
左下角的老者手持“茶夹子”,搅动茶末,侍童手持“茶托”准备分茶。这幅画生动形象的刻画了煮茶、端茶的动作,以及茶碾、茶罐等茶具。
可以注意到,煮茶的老者与侍童都不是画中的主体人物,但作者对煮茶、端茶等动作,以及茶具的描绘都非常仔细、生动,这幅画也受到茶文化界的高度重视。
根据茶种类的不同,茶先放或后放,水可以是冷水亦或是热水,放置在炉上煎煮直至沸腾。
煮茶时,可以加入少许盐、葱、姜等作料调饮,也可不加任何作料清饮。
烹煮是中国唐代以前最普遍的饮茶法,饮茶类似于喝蔬菜汤,此羹汤吴人又称为“茗粥”。
唐代:煎茶法
煎茶是唐代的一种饮茶方式。
唐代陆羽推崇的煎茶法最为风靡,他对选水、用火等各个煎茶环节,都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
唐中期,陆羽在《茶经》中详细描述了煎茶的步骤和材料,为唐代煎茶的兴盛打下了基础。书中还出现了“茶事二十四器”。
图 | 大唐茶事二十四器
在火候上,陆羽最早提出“三沸之水”,他在《茶经》中写道:“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边缘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
图 | 《煎茶图》
明 · 唐寅
陆羽之后,煎茶法继续发扬光大,《茶述》、《煎茶水记》、《采茶录》等著作以及茶歌的出现,使中国煎茶道日益成熟。
宋代:点茶法
宋代茶事兴旺。
迁徙时,要“献茶";
来客时,要“敬茶";
订婚时,要"下茶";
结婚时,要“定茶”;
同房时,要“合茶”。
《清明上河图》中,除了繁华的市肆,熙攘的人流,往来穿梭的舟船,络绎不绝的车马,还有一种重要的风景不可忽略,那就是连片的茶楼。
图 | 《清明上河图》局部 茶楼
宋朝点茶技艺独步天下。
宋人四雅(点茶、焚香、插花、挂画),以“点茶”为首。
宋徽宗赵佶提倡的七汤点茶法,讲究“手轻筅重”,指绕腕旋,上下透彻,如酵蘖之起面。
图 | 点茶的操作步骤
宋代的点茶仪式包括炙茶、碎茶、碾茶、燲盏、调膏、击拂、点冲等环节,茶粉置于盏中,以沸水点冲,茶面便泛起细腻的泡沫,如雪似霜。
宋徽宗爱茶成癖,留下了著名的茶画《文会图》。
图 | 《文会图》
描绘了北宋文人雅士品茗雅集的场景
点茶还衍生出了具有社交与娱乐属性的“斗茶、茶百戏”。
斗茶又称“茗战”,深受宋代文人士大夫阶层喜爱,是茶叶品质和冲点技艺的比试较量。
茶百戏又称“水丹青、汤戏、茶戏”。
南宋时期,点茶也由杭州径山寺的日本僧人传到了日本和朝鲜,演绎成抹茶道和高丽茶礼。
元明清:泡茶法
元代近百年,是茶文化多元发展的过渡阶段,“煎茶”和“点茶”走入千家万户,茶叶的种类也更加丰富,除了绿茶、红茶,还出现了乌龙茶、普洱茶等新品种。
图 | 《松亭试泉图》
此图描绘的是草亭筑于松溪石畔,亭内士人倚栏凭溪,一小仆人携罐汲泉备茶。
亭前树下有茶炉、烧壶一组,一旁石上亦置茶壶、茶叶罐、茶杯等,整个画面呈现明代文人悠游茶事的情趣,以及画中幽雅清静的品茶环境。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废除团茶制,推行散茶制,不仅简化了制茶工艺,还使得茶叶更加接近自然,提升了茶叶的品质与口感,也为撮泡法的开创提供了条件。
穷极工巧的龙团凤饼被自然烘炒的散茶所替代,碾磨成末冲点而饮变革为沸水直接冲泡散茶而饮,涌现出一大批散茶名品。
图 | 《品茶图》 明 · 文徵明
明代陈师《茶考》载:“杭俗烹茶,用细茗置茶瓯,以沸汤点之,名为撮泡。”
以许次纾《茶疏》 所述,明代撮泡法要点如下图:
明代正德、嘉靖年间,紫砂壶成为茶道的主角,供春乃紫砂壶的开山鼻祖,各式茶壶造型独特,容量、器形各有不同。轻捧紫砂壶,注入清泉,让茶叶在壶中舒展,紫砂壶便承载了茶的香气与滋味。
清代,满族人对茶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泡饮方式普及,世人有着“不可一日无茶”的感叹。茶在民间的地位愈加突出,盖碗泡法成为时代主流。
盖碗也称三茶杯,杯盖代表天,杯托代表地,杯身代表人。其含义是:天涵之、地载之、人育之的天地精华。
清代茶人善于以茶会友,畅谈天下事,盖碗间尽显清雅之风。
一花一世界,一茶一清香。
从隋唐以前的煮茶、唐代的煎茶、宋代的点茶,到元代的多元化饮茶方式,以及保存至今的明清泡饮法,茶韵千年,文化流转。
茶与人共生,让远在咫尺的人间,化作近在天涯的草木。
世事纷扰,随意茶侣二三,无期无求,偶然聚散,彼若云来,我静石笃,忽然聚散,亦无堪惜。
小壶幽人伴,清风几页书。啜花间茗,读山水书,好风忽来,杂花落衣,神思悠往,如晤古人。书能致远,茶可解怡,一片闲心清又清矣。
在郑州汲古瞻园,繁华浮躁的尘世让步于一片宁静。
在这里,你可以观赏“唐风宋韵”唐代煎茶 · 宋代点茶展演。随着茶艺师轻柔的动作,感受到水与火的交融、器与茶的对话,倾听每一滴茶汤龟裂杯沿的叮咚声,你会被这种艺术的美感所感染,宛若置身于一个优雅的梦境。
“唐风宋韵”唐代煎茶 · 宋代点茶展演
在这里,你可以沉浸式体验宋代“七汤点茶法”,观看行茶礼、洁具、温盏、投茶、击拂、茶百戏、品茶的全过程,欣赏传统与匠心的结合,让这份历史的沉淀在舌尖绽放。
在这里,你可以选择心仪的茶叶,在古朴典雅的茶空间,亲自泡上一杯茶,感受每一滴茶水融入心灵的甘甜与宁静,让舌尖与心灵一同品味岁月的芬芳与悠远,与历史的脉搏齐鸣。
瞻园二层茶空间 六羡
无论是与挚友共赏,还是独自静思,郑州汲古瞻园都将是您心灵的栖息之地。
来郑州汲古瞻园,让我们一起舞动于茶的世界,寻找难得的宁静与洒脱,带着满心的惬意与余味,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温暖时光的陪伴。
扫描上方二维码
预约“宋代点茶”文化体验活动
沉浸式体验非遗雅韵
以点茶为名,共叙宋代风雅
文中实景图片均拍摄于郑州汲古瞻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