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至31日,由江苏海洋大学等单位承办的以“全球变化下的海洋与湖沼——科技制高点与基础前沿”为主题的中国海洋湖沼学会2024学术年会在连云港召开。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王凡,江苏海洋大学党委书记许峰,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家炯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士、崂山实验室主任吴立新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士、崂山实验室主任吴立新,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崂山实验室教授蔡文炬出席大会并作大会报告。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原所长孙松,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党委书记谷孝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原所长金显仕,浙江海洋大学党委书记严小军,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主任俞孟蕻等海洋湖沼领域专家及支持单位负责人出席大会。各理事单位有关负责人、学者以及青年科技工作者600余人参加大会。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沙忠利主持开幕式。
校党委书记许峰致辞
许峰代表江苏海洋大学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对学会及各参会单位长期以来对学校事业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介绍了学校历史沿革以及全力推进“向海”转型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的发展成效。他期待与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及各兄弟高校、科研院所和业界企业构建更加紧密的“蓝色伙伴关系”,与各位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进一步深化交流、增进合作,共同打造并推动形成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蓝色引擎”。
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王凡致辞
王凡在致辞中表示,在中国科协的指导下,学会团结凝聚广大海洋湖沼科技工作者,积极开展学术研讨、人才培养、科学普及、科技咨询、期刊出版、科技智库等工作,在海洋湖沼科技与教育领域发挥了重要影响力。他表示,期待各会员单位、与会专家以大会为契机,进一步增进交流、凝聚共识、建言献策、深化合作,为加快推进我国海洋湖沼科技事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增力。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家炯致辞
张家炯在致辞中介绍了连云港市的自然禀赋、区位优势、海洋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成效。他表示,连云港将矢志不渝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重要论述以及对江苏、连云港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经略海洋、向海图强,希望以本次年会为契机,深化推动连云港市人民政府与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及各会员单位的交流合作,共同探索“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发展模式。
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党委书记谷孝鸿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原所长金显仕
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副所长沙忠利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上,谷孝鸿、金显仕、沙忠利分别宣读第八届“曾呈奎海洋科技奖”授奖决定、2023年度“中国海洋与湖沼十大科技进展”和2024年度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科普教育基地名单。
一、科技成就类“曾呈奎海洋科技奖”获得者名单
王凡向科技成就类“曾呈奎海洋科技奖”获得者孙松研究员颁发奖杯和证书
金显仕为青年科技类“曾呈奎海洋科技奖”获得者颁奖
金显仕为青年科技类“曾呈奎海洋科技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所研究员经志友、厦门大学教授王为磊、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孙进、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刘升发、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汪嘉宁颁发奖杯和证书。
王凡向“十大科技进展”成果完成人代表颁发证书
谷孝鸿、金显仕为学会科普基地依托单位代表颁发牌匾
谷孝鸿、金显仕为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等4家获授2024-2029年“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科普教育基地”的依托单位代表颁发牌匾。
大会特邀报告环节,吴立新院士作“透明海洋”主旨报告。报告阐述了“什么是透明海洋?”“为什么需要透明海洋?”“如何实现透明海洋?”,并从海洋与气候安全、海洋与能源安全、海洋与矿产安全、海洋与空间安全等多个视角解读了21世纪海洋科技与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
王凡以“热带西太平洋环流调查研究进展与展望”题作大会特邀报告。报告阐述了西太平洋环流研究的背景、意义,介绍了表层/次表层环流的系列科学发现和理论创新,以及中深层环流研究的主要进展,回顾并展望了洋际-圈际相互作用的科学研究情况。
第八届“曾呈奎海洋科技奖”科技成就类获得者
孙松研究员作主题报告
大会报告环节,第八届“曾呈奎海洋科技奖”科技成就类获得者孙松、青年科技类获得者经志友、王为磊、孙进、刘升发、汪嘉宁分别结合各自的研究方向以及最新进展作大会报告。
10月30日下午至31日,王凡、蔡文炬、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张卫、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研究员秦松、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杨红生等自全国海洋与湖沼领域的科学家、专家学者以及青年科技工作者分别在“海洋生物技术与新质生产力”“新技术驱动下的海洋药物学发展”“热带海洋动力过程及其气候效应”等11个分会场作了210余场报告交流,分享学术,碰撞思维,互学互鉴。
大会由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主办,江苏海洋大学、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连云港综合试验站、江苏省涉海产学研合作联盟、江苏省海洋湖沼学会联合承办,江苏省海洋生物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海洋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海洋遥感工程研究中心等共同协办。
文字:张纪波
图片: 杨平
美编:宋颂
实习编辑:李思宇
校对:王大志
编辑:孙晓娥
审核:陈晓艳
信息来源:江苏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