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荣丨孤独又灿烂的我

政务   2024-11-08 12:25   宁夏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在人民法院宣传岗位上已经整整奋战了8年。8年来,宣传内容、宣传方式、宣传手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也从一枚宣传“小白”成长为一名宣传骨干。站在新征程新起点上,站在2023年时间刻度的最后一格,我想用一次深情的回眸来回味这些年。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2015年,接受了3年刑事审判历练的我正欲踏上七尺审判台施展拳脚,就因新闻专业的科班背景被选调至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政治部组织宣传处从事司法宣传工作。如果这都不算幸运的话,那么更幸运的是,我在这个高手如云的平台上遇到了栽培我教导我的恩师周崇华和对我言传身教的导师赵霞,从一篇清汤寡水的新闻稿件到深活兼具的深度报道,不仅仅是“形”的塑造,更是“神”的绘就,而他们开启了我深耕司法宣传“形”与“神”的航船。

新闻与宣传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而宣传却又不等同于新闻。犹记得,在写第一篇高院宣传稿件时,我把所学的新闻知识在脑海中放了一遍电影,找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这“五个W”,写出了一篇倒金字塔式的稿件,怀着忐忑的心情发给周崇华。

这是一篇合格的新闻稿件,却不是一篇令人满意的宣传信息。同样的内容经周崇华一改,我在内心直呼“高,真是高!”文字在他的手里瞬间鲜活了起来,主题在他手里凸显了出来,标题经他之手立马高大上了起来。“站在天安门上想问题,回到田间地头找感觉”,时隔多年,我始终记得他的教导,也始终探索着将新闻专业与法学专业、新闻功底与审判实践融合起来,让法治建设以新闻的鲜活方式传播出去,让法治文化经我们的键盘飞到寻常百姓家。

当司法体制改革如火如荼开展,跟我一样有审判资格的小伙伴们都踏着浪潮投身审判执行实践的大潮中,我每天忙着在中基层法院投送的海量信息中找出有新闻价值的稿件修改编辑,忙着奔波于司法体制改革一线讲述改革中的人与事,忙着缩短自己的文字与组织期待之间的距离,忙着跟一切与文字有关的材料打交道……

宣传工作是公开的、广而告之的,但这份工作做起来却是孤独的,每当夜深人静大脑飞速运转、指尖键盘快速敲击的时候,我常常有一种“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沧桑感。一直以来,我擅长文字写作,但并没有真正喜欢文字写作。在日复一日、篇复一篇的修炼中,我逐渐享受起了遣词造句的快乐。当某篇稿件得到高度评价,某个标题朗朗上口,某个观点被引用转发,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扎实做好做实司法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法院与法官,让更多的宁夏法院声音传播出去,是我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都说法院是司法宣传的“富矿”。的确,走上宣传岗位的前3年,周崇华、赵霞几乎带我走遍了宁夏每个中、基层法院,我得以真正看到我们法院的巨轮驶向何处,我们的法官如何守望公平正义,我们的干警怎样扛起职责使命奋勇前行。

法治建设的康庄大道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公平正义的实现是一桩桩案件办出来的,我们庄严而神圣的司法事业、这群低调又优秀的最可爱的法院人值得被看见,应该被了解。每每想到这些,一种记录伟大时代、捕捉世间冷暖、见证火热现场的使命感便激励着我执着追求、接续奋斗。

然而,想要写出一篇“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好新闻好作品是不易的。记得2016年,固原市原州区法院寨科人民法庭庭长王秉祥因意外逝世。5月13日、18日和6月21日,周崇华带我三次踏上西海固那片土地,30多名回汉群众自发到法庭给我们讲述他们眼中的王秉祥,我们走遍了他工作、生活的地方,访遍了他的同事、家人和朋友,我因他们钦佩而钦佩,因他们悲伤而悲伤。离开时,笔记本记满了,录音笔录满了,大脑也盛满了。

可当真正坐到电脑前思考如何从千言万语中抽丝剥茧,如何从数以万计的优秀案例中挑出典型中的典型,如何将这位人们争相传颂的老庭长形象原汁原味地树立起来时,我绞尽脑汁几近到了抓耳挠腮的地步。三个白天、两个晚上,我一遍遍回放采访录音、一次次翻看记录笔记,一帧帧描绘王秉祥的形象,提笔时的千山万水,落纸时的倚马千言,一篇3000余字的稿件终于成稿。

后来,这篇稿件经周崇华妙笔生花,《“三让法官”——追记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法院寨科人民法庭庭长王秉祥》在《人民法院报》头版头条刊登。这是罕见的人物报道登上法院报头版头条,也是我的第一个头版头条。

一个好故事的诞生就像一个孩子的诞生,孕育本身就是艰辛的,每篇5000字的报道背后,都是几万字的反复研读;每个宣传主题的策划背后,都是“他(她)是谁?他(她)为了谁?他(她)做了什么?”的深入了解。好新闻是“跑”出来的,若想用“脚力”丈量山河,用“眼力”观察社会,用“脑力”组织语言,用“笔力”创作精品,没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恒心和耐心,就无法真正做好宣传、讲好故事。

在全媒体时代的当下,法宣工作不再只有一支妙笔,还可以使用图集、短视频或直播,这常常让我有种光阴易逝、纸短情长的遗憾。然而,信息越是纷繁杂乱,社会大众越是渴求打动人心的故事,我想,时代不是由数据定义的,也不是由流行词定义的,而是由故事定义的,讲故事仍然是我肩负的重要使命。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回眸踏踏实实走过的这8年,纯粹从“吃瓜”的角度来看,这季“剧集”节奏紧凑、元素丰富、想象力充沛。一个本子,一支笔,一台相机,一背包,外加一件冲锋衣,是我们法宣人的标配“五件套”。有时候跟同事开玩笑说,“当你看到我的时候,我在路上;当你看不到我的时候,新闻在路上。”

在这条越走越孤寂的路上,我也曾质疑过:身为法宣人,职业尊严来自何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来自全国先进工作者陈美荣“要做人民群众的知心人”的真情告白;来自全国模范法官史有明“我想在基层法庭干到退休”的铮铮誓言;来自祖孙三代奋战西吉法院的接力传承;来自一次次主题教育中思想洗礼与司法实践紧密融合的高度凝练;来自一件件为民办实事的生动写照;来自一桩桩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有益举措的百转千回;来自深情的文字与社会大众的亲密共情;来自“乱云飞渡仍从容”“不要人夸好颜色”的淡泊与坚守……一言以蔽之,惟有始终保持人民情怀,记录伟大时代,讲好法院故事,传播法院声音,唱响奋进凯歌,凝聚法治力量,才能当好法宣人,拥有职业获得感。

时代在变,传播的方式在变,纵然新闻的“皮相”越来越炫目,专业信息所形塑的新闻“骨相”依然是“硬通货”。这些年,《人民法院报》始终伴我左右,研读它已经成为我的一种习惯,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的不安也常常困扰着我。与8年前不同的是,我不再制造与贩卖焦虑,不再陷入自我精神内耗:内容为王,我就精心策划选题,苦心钻研故事;标题第一,我就从产生吸引力、共鸣力上精雕细琢;小案件大民生,我就找准切口博观约取;短视频时代来了,我就埋头学习谋划思考。

风过看花开,雪落知晴暖。新闻作为一种文体,最要紧的便是真实,每当力举千钧纸一张、曲终人散只一人的时候,顿觉“人间至味是清欢”。这几年,身份变了,身材变了,心境也变了,但是,笔下有温度、心中装道义、肩上扛责任的初心一直没有变,我还是我,那个想要努力成为眼中有光、脸上有神、手中出彩、脚下有风、话里有力的法宣人的梦想始终没有变。

不久前,我参加了全国法院宣传与舆论引导专题研讨班的培训,一直以为是一个人的战斗,没想到还有现场360余名法院宣传战线上的战友与我一道并肩作战,顿感战斗力被拉满,精神爆表。

一撇一捺,是时代的注脚;一帧一画,是历史的记录。这个时代,我们法院还有许多精彩的故事等待我们每一个法宣人去挖掘、去书写、去讲述,还有许多法治的华章等待法宣战线上的战友去坚守、去丰富、去深耕,法宣之路注定山高水长。

初心在,就会有万水千山。

作者:马荣
编辑:卢震宇

审核:赵霞、王锐



往期精选                                                                              

宁夏法院以法治力量提升绿水青山“颜值”

宁夏高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 法院新实践 绘就新“枫”景

宁夏法院多措并举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宁夏高级人民法院
介绍宁夏法院工作,传递法治声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