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gnition︱中科院心理所蒋毅团队揭示视觉想象社会线索诱发自动化注意定向效应

学术   2024-11-22 00:01   上海  

【神经科学前沿技术培训系列】详见文末

【内容宣传、讲座/报告/课程等学术合作】请联系微信:Wang_Sizhen


来源︱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责编︱王思珍


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无处不在。无论是与朋友交谈时的眼神交流,还是在人群中察觉到的微妙身体语言,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社会线索其实都在无声地引导着人们的注意力。作为社会性生物,人类天生擅长捕捉这些细微的信号,这种能力被称为社会性注意social attention)。这种能力让我们能够更加敏锐地洞察他人的内心状态和周围环境中的重要事件,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社会互动和生存发展。

以往研究大多将社会线索视作外部刺激,但人类的思维可不止于此!人们其实有近一半的时间都是在脑海中游荡,想象那些并未发生的事情。视觉心理想象visual mental imagery)是指人们在没有外部刺激时在心里主动构建出画面的过程。这种感官模拟会让人们有种“在看”的感觉。视觉想象不仅参与了许多认知过程,还对人们的日常行为产生影响。

那么,当人们闭上眼睛,在心中勾勒出一张熟悉的面孔或想象某个人的动作时,这种内在的“看见”是否也会引导人们的注意力呢?


近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蒋毅研究组王莉研究员开展了一项题为Visual mental imagery of nonpredictive central social cues triggers automatic attentional orienting,已发表在Cognition现视觉想象社会线索能够诱发自动化注意定向效应研究采用视觉想象任务结合目标探测任务,通过6个实验考察视觉想象中的社会性注意及其特异性。拓展阅读:蒋毅课题组相关研究进展,详“逻辑神经科学”报道(点击阅读):Nat Commun|蒋毅/刘宁团队合作揭示生物运动早期视觉加工中的跨物种神经机制NSR|中科院心理所蒋毅/深圳先进院戴辑团队合作揭示灵长类情绪脑的起源及其功能发展Neurosci Bull|中科院心理研究所蒋毅团队探究AlphaBeta振荡与大小错觉加工Neurosci Bull︱戴辑/蒋毅团队合作揭示猕猴杏仁核对视-听感觉的神经整合奥秘


在一系列实验中,被试需要想象不同的线索。被试先通过熟悉和练习阶段来明确他们在实验中需要想象的线索,然后再开始正式实验(流程如图1所示)。以实验1为例,被试首先看到一张女性面孔和数字线索,然后在灰色椭圆范围内,想象这位女士缓慢看向数字线索所提示的一侧视野。被试需要在保持中央注视的前提下进行尽可能生动和清晰的想象。随后,目标会出现在左视野或者右视野,被试通过按键进行目标探测任务。当目标出现在线索提示的一侧视野时,称为一致条件,反之称为不一致条件。如果一致条件下的反应时快于不一致条件,则说明出现注意定向效应。

1. 实验范式示意图


在实验1中,视觉想象的眼睛注视线索对目标的出现位置没有预测性。实验2在实验1的基础上采用反预测性设计,使得目标有更大可能性出现在眼睛注视相反的视野,从而探究实验1所观察到的效应是否具有反射性。实验34沿用实验1的设计,区别在于被试需要想象的线索内容。其中,实验3采用生物运动行走方向线索,探究注意定向效应能否泛化到其他社会线索上。实验4则采用简单运动线索来试图排除低水平运动线索和语义信息的混淆作用。实验5采用被试内设计,要求被试想象社会性的眼睛注视线索(注视线索条件)和非社会性的箭头线索(箭头线索条件),并增加了眼动监控来严格控制被试在实验过程中的中央注视。由此,实验5旨在更严格的控制下重复实验1的效应,并进一步在被试内设计中比较社会性的眼睛注视线索与非社会性的箭头线索所诱发注意效应的差异。


2. 实验结果图


研究结果发现,视觉想象眼睛注视线索诱发了注意定向效应(实验1,图2A。进一步的实验表明,该效应具有反射性的特点(实验2,图2B-C。重要的是,这种视觉想象引导的注意定向效应可以推广至其他种类的社会线索,即生物运动行走方向线索(实验3,图2D。实验4要求被试想象简单运动线索并发现阴性结果(实验4,图2E,排除了低水平运动线索或语义线索的混淆。进一步的实验5在严格控制了被试的中央注视的情况下,不仅重复出了视觉想象眼睛注视线索所诱发的社会性注意效应(实验5-注视线索条件,图2F,而且发现,视觉想象非社会性的箭头线索无法诱发注意效应(实验5-箭头线索条件,图2F由此可见,通过视觉表象生成的社会线索表征可以诱发反射性注意定向效应。该效应特异于社会线索,不能由非社会线索诱发,支持了社会性注意的独特性。

文章结论与讨论,启发与展望

综上所述,该研究揭示了视觉想象社会线索可以反射性地引导空间注意。这种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相关性的调节,不能泛化到非社会线索上,以实证性证据支持了社会性注意的特异性。重要的是,该研究的发现并非一种由社会信息引发的经典注意,而是一种与传统的外源性/内源性注意不同的、与人类的适应性功能紧密相关的独特注意形式,即社会性注意。此外,观察到的效应与以往关于表象-注意相互作用的研究相呼应,共同表明主动生成视觉表象可能是内部注意的形式之一。通过探索视觉表象是否会诱发社会性注意效应,该研究展示了人们内在心灵世界与外在物理世界是如何交织交互的,也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了社会线索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ognition.2024.105968

该研究获得了国家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中国科学院创新交叉团队项目等的资助。心理所在读博士生张姝佳为论文第一作者,心理所王莉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转载须知“逻辑神经科学”的团队原创稿件和(/或)特邀稿件,本内容为授权转载,著作权归原作者和(/或)原单位所有

     


     
【神经科学前沿技术培训系列】

【光遗传学与遗传编码钙探针和神经递质探针工作原理及应用】【在体成像技术在神经科学研究的基础与应用】(第九期),时间 2025322-24(周六至周一);地点 南京

【脑片膜片钳记录系统的操作和应用】(第六期)。时间 2024126-8;地点 南通

【神经科学前沿技术整合:当在体电生理邂逅光遗传】(第二期),时间 待定(周六至周一);地点 南京

全国前沿组织透明化与三维成像理论和技能培训班(第二期),时间 待定;地点 武汉

【疾病研究与动物行为学系列】

阿尔兹海默症最新研究进展和热点与动物行为学实验设计思路和数据分析(第二期。时间 2025323(周日),地点 线上

“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科研思维”
报名方式:15108204441(电话)Wang_Sizhen(微信)
(点击标题阅读全文)

逻辑神经科学”微信群:文献学习

扫码添加微信,并备注:逻辑-文献-姓名-单位-研究领域-学位/职称
(注:不按要求格式备注,则不通过好友申请)
     

编辑︱王思珍
本文完

逻辑神经科学
以逻辑之学术思维,探索神经科学奥秘;汇百家争鸣,促求真明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