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融资对赌 助力发展耐心资本

财富   2024-12-12 17:41   上海  
股权投资是科技创新的助推器,也是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推动力。今年6月国务院发布《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即“创投17条”),明确将围绕创业投资“募投管退”全链条,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和管理制度,积极支持创业投资做大做强。


近年来,由于经济下行压力以及退出渠道收紧等综合因素,当前创业投资在募投管退各个环节都遭遇严峻挑战。特别是普遍出现的融资对赌问题,为创业者和投资人带来巨大考验。

当前,各监管部门及地方政府接连出台有力举措,明确支持“耐心资本”、“大胆资本”,为创投机构更好发展创造环境。如何解决对赌回购难题,助力耐心资本发展,也成为资本市场和司法领域共同面对的课题。


12月6日,由全国工商联商会发展服务中心主办、第一财经研究院和全联并购公会协办的“企业治理创新与合规建设圆桌会”在京举办,北京金长川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刘平安、中科创星合规风控部负责人秦旭、北京坤则坤律师事务所主任梁秋娜在会上围绕如何看待融资对赌、积极培育耐心资本进行了讨论,并从投资及法律角度提出多项具体建议。



国内对赌广泛使用


对赌协议在一级市场使用广泛,特别是对于投资项目众多的大型创投机构而言,对赌安排是一种被普遍采用的保护措施。


“对赌是我们交易结构中最核心的部分,我们也有这样的安排。”刘平安在会上表示,过去这十多年金长川投了将近80单项目,其中签对赌回购协议的大概有20单。


相对于硅谷不足5%的对赌使用比例,为何国内一级市场对赌回购安排如此普遍?在刘平安看来,国内资本市场对赌比例偏高,是有现实原因的。


一是LP普遍比较短期,往往要求3~5年就有很好的回报,GP不得不通过一定的交易设计,来降低风险。二是创业者可能存在故意或非故意“欺骗投资人”的情形。一方面,创业者主观上不够诚信,存在道德风险。另一方面,创业者主观上并未想欺骗,但是对项目往往容易过于乐观,对业绩发展趋势产生过高估计。三是对赌安排本身有一定激励效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创业者的企业家精神。


秦旭表示,当前政府引导基金是LP当中的主力,而引导基金作为母基金,需要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负责,这就导致GP为了对LP负责,必须做一些对赌回购等交易设计。


同时,企业从创立到上市一般需要13到15年时间,但基金存续期限往往只有5到7年,如果要“陪跑IPO”,就存在明显的“期限错配”问题。很多管理人为了避免基金清算后依然退不出来,就倾向于设置一个兜底条款进行保护。

此外,他认为风险投资领域的从业者中,相当一部分拥有银行等金融机构从业经历,这也是债权投资思维依然比较明显的重要原因。


“双刃剑”效应明显


去年以来IPO持续收紧,前几年高峰期投资项目密集到期,一级市场对赌回购条款被广泛触发。对此,不少创投机构向被投企业“发函”,甚至有部分机构还启动仲裁或者诉讼程序。然而,走到最后诉讼环节的投资人和创业者,得到的往往是“两败俱伤”的结果。


“我们有对赌安排的20单当中,打官司的有4单,都是因为项目方没有完成业绩承诺,我们要求其进行回购。其中2单拿回了本金和约定的‘利息’,1单收回了部分本金,还有1单‘血本无归’。”刘平安表示,签对赌协议背后的逻辑,是为了应对投融资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相对融资方而言,投资方处于信息劣势,如果双方对未来发展的预测存在分歧,但又希望达成合作,作出对赌这样一种“期权”的安排,是有必要的。那是不是每一家都要签对赌呢?也不是。因为对赌也是一柄“双刃剑”,设置不当容易带来一系列问题。


据刘平安介绍,目前金长川在投资时签对赌协议的案例正在越来越少。


“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我们也越来越能够看得清,哪些创业者需要签,哪些情形可以不签。比如今年5月我们投资的一个企业,老板说如果我们给他们估值8亿他就愿意签对赌,如果不签对赌,估值5.5亿就可以。”刘平安说,基于对项目的了解和信心,最后选择了估值降低但不签对赌的合作方案。


“对赌对市场造成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不容忽视。”梁秋娜在会上表示,越敢对赌的、估值越高的,承诺往往难以达成,最后大家对创业者或者企业家的信心,也逐步丧失。而对市场判断和自身发展比较谨慎的企业,又往往因为不够大胆拿不到融资,最后被市场淘汰。


梁秋娜认为,当前对赌回购条款触发比较多,“发函”只能暂时缓解僵局,如果双方不能达成新的协议或者变更条款,最终还是避不开诉至法院。投资人还是要更加努力加强尽调,减少信息不对称,提升定价能力,客观估值,促进诚信环境和健康生态的形成。


法治规则亟待完善


投资人倾向于设置对赌条款,主要是想解决信息不对称、诚信问题以及道德风险等。


“其实如果没有对赌协议,刚才提到的这几个担忧,我们从现有的立法层面也是照样有保护空间的,比如《民法典》、《合同法》都有规定,如果存在欺诈等问题,是有撤销权的。但是盲目使用对赌,相当于某种程度上就把撤销权规避掉了。”梁秋娜说。


其次,她认为,投资人可以通过前期尽调以及后期了解,减少信息不对称,而并非一定要通过对赌约定。一旦投资人成为企业股东,甚至董事,是有权利参与企业经营、了解公司财务信息,通过正常的公司治理机制来掌握企业的真实情况。


“如果能够做到董事会、股东会不形同虚设,即便没有对赌,投资人照样有途径去保护自己的利益。”梁秋娜说。


同时,她认为,讨论对赌回购,需要回到公司法最基本的问题上,回归到公司治理结构当中去。如果管理层或董事会作出业绩承诺,但没有达成,面向所有股东进行一定的补偿,是有合理性的。如果是估值调整,那就存在不公平性的问题。


证监会于2023年2月17日曾发布《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发行类第4号》,对有关“对赌协议”规则进行了清晰界定,并新增“自始无效”的处理规定,明确了对赌协议会给IPO企业的股权结构、公司治理带来的不确定性。其中特别关注了“对赌协议是否与市值挂钩”的问题,因为对赌若与市值管理挂钩,可能导致股票价格被操纵,从而损害其他投资者的利益,有违公平交易的原则。


刘平安则表示,从实践中来看目前对赌回购领域还是比较乱的。例如回购条款复杂、多样,法律制度不统一、不配套,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协调难度大等等。


梁秋娜也表示,目前在监管及司法领域,针对对赌回购、耐心资本还有必要进一步理顺和统一。


“司法和政策层面都需要有更明确的价值取向,不仅要认清当前形势下鼓励什么、限制什么,还要明确未来十年甚至更远要做什么。今天的判例不只影响今天的当事人,影响的可能是中国经济的未来十年。”她说。


主动探索,做耐心资本


对赌回购的安排带来诸多现实问题,也成为制约资本“耐心”“大胆”的重要因素。那既然如此,是否可以全面放弃对赌安排?


“要全面放弃对赌,或者找到一个替代机制,当前来看还比较难。市场的发展有一个缓慢的过程,比如创业者的诚信问题,比如投资人‘赚快钱’的倾向,比如制度规则上的冲突,在各方都存在问题的情况下,融资方、投资方都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刘平安说。


不过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创投机构都在发挥所长探索更多解决路径。


秦旭表示,对于创始人产生道德风险的情况,比如通过关联主体进行利益输送、违规担保、违背不正当竞争承诺等,一定会积极主张投资人的权利。


与此同时,转变投资思路。一是投资端,往更早期投,在更加前沿的领域去探索深度孵化,提高单项目投资比例。二是退出端,加强退出能力建设,比如与S基金加强合作等。三是管理端,在自己投资孵化项目的基础上搭建“资管团队”,更好帮助被投企业,同时也提高退出能力。


“我们在实际案例中也在做一些探索。”秦旭介绍称,一是不签对赌协议,但是把估值降下来,提高安全空间。二是约定随售权或者优先出售权条款,如果创始人有限度地减持老股,投资人可以一起同比例减持,避免创始人“套现先跑”的风险。


金长川资本也有自己的探索方向。据刘平安介绍,针对科技企业,对赌业绩是一方面,还可根据不同企业特点、不同行业成长规律,对赌不同的内容。比如生物医药企业,可以选择对赌管线研发进度等。


“我们并不是所有投资都要求签对赌协议。不签的,是因为我们对项目未来预期比较有把握,对实现既定目标比较有信心;签的,是因为项目往往比较早期,不确定性高,对未来能否真正达成预期目标,我们没有那么大的把握。”刘平安说。


当前,IPO节奏和上市环境的变化,对很多创业企业和创投机构而言,都是比较大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刘平安认为,北交所和新三板的作用,需要得到更高的重视。


“我们80家左右的企业中,40多家在北交所上市,还有几家科创板、创业板,整体上受IPO节奏调整的压力不是很大。”刘平安建议,投资机构要转变认识,不能对IPO环境预计过于乐观,纯粹依靠IPO大量退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具体而言,一是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拓展并购等多元退出方式;二是要改变对北交所和新三板的看法,先上去、先退出,资本流动起来才有希望。


在秦旭看来,政策层面鼓励耐心资本,预期未来也会有更多具体的支持举措出台。他建议,考核上可以考虑提高对亏损项目的容忍度,不只关注单一项目的亏损,可以从更大维度上综合考虑整个基金的情况等因素,给创投机构更大的弹性空间。


“投资就是刀尖上的舞蹈,没有钱的时候想办法搞钱,钱搞到的时候又要想投好项目,把钱投出去以后又希望它能健康成长、如期上市、如期被并购,每时每刻,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刘平安说。


“‘艺高’才能‘人胆大’。”梁秋娜认为,要真正成为“耐心资本”“大胆资本”,投资机构还是要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坚定长期价值投资,理性冷静不跟风,加强事前尽调、事中管理、资源整合,以及强化退出能力。

第一财经
第一财经官方公众号,致力为广大投资者打造权威的财经信息平台,同时,努力成为第一财经忠实用户的交流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