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贺子珍终于实现了多年来的心愿,来到了她一直向往的北京。这次行程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心愿,更是为了她身体的康复做出的决定。贺子珍因中风偏瘫,行动能力受限,组织上特意安排专机将她从上海接到北京。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她下了飞机,开始了她在北京的生活。
贺子珍抵达北京后,首要的愿望就是去毛主席纪念堂瞻仰毛主席的遗容。在医院方和组织的同意下,她在女儿李敏和女婿的陪同下,终于实现了这一心愿。这一刻对她来说意义非凡,尽管她对没能用双脚第一次踏上北京土地感到些许遗憾,但这并没有影响她内心的满足感。在北京的生活中,贺子珍感受到了女儿的陪伴和医院的良好照顾,这让她非常开心。
在北京的这一年时间里,贺子珍住在301医院,接受先进的治疗手段,她的身体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301医院为她提供了全面的照顾,不仅有来自上海的医生、护士,还有专门负责她生活的服务员。毛泽东生前对贺子珍的健康极为关心,曾派卫生部长傅连璋赴上海为她诊治,并通过信件叮嘱她好好治病。这些关怀和照顾让贺子珍在北京的生活充实而温暖。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贺子珍身边熟悉的医护人员陆续返回上海,这让她感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孤独和寂寞。对她来说,这些医护人员不仅仅是照顾她的工作人员,更是她的亲人。在这样的背景下,贺子珍开始思考是否要继续留在北京。就在这时,她的哥哥贺敏学带来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在上海找到了一位对治疗偏瘫有奇效的医生。贺子珍长期被中风偏瘫折磨,恢复健康是她最大的心愿。因此,这个消息对她来说无异于一线希望。
贺子珍的女儿李敏对母亲想要返回上海的决定感到困惑,但在了解了母亲的心情和期待后,也表示理解和支持。贺子珍的决定不仅是因为熟悉的工作人员离开带来的孤独感,更是因为她对上海那位医生治疗效果的期待。贺子珍对健康恢复的渴望是她一生的追求,她希望通过这次返回上海,能够结束身体和心理上的折磨。
回顾贺子珍在北京的这一年,她实现了去毛主席纪念堂的心愿,得到了女儿以及医院的悉心照料,身体状况有所好转。然而,最终促使她返回上海的是对熟悉环境的想念和对康复的强烈渴望。贺子珍的这一选择充分体现了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健康的追求。
总之,贺子珍在北京的经历充满了温情与希望,她在这里实现了多年来的心愿,享受到了良好的医疗条件和亲情的温暖。然而,面对新的治疗机会,她毫不犹豫地选择返回上海,继续追寻康复的希望。这一决定不仅是出于对身体健康的考虑,更是对人生希望和未来的坚定追求。贺子珍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地,健康和亲情始终是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她的坚韧和对生活的热爱令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