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毕节这本书丨50道工序擀制一块毡

2024-12-05 21:25   贵州  



本期书目
|



 《风物毕节》





毕节手造丨

威宁擀毡工艺





擀毡是威宁民间传统工艺,据传起源于西汉时期,在威宁大地上曾经兴盛一时。明代《洪武实录》里有这样的记载:“乌撒 (今威宁县)岁输………毡衫壹仟五百领。”据专家推算,威宁擀毡制作工艺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主要流传在该县凉山和半凉山牧区。

擀毡工艺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说文解字》中即有关于“毡”的记载:“毡,燃毛也。燃毛者,踩毛成毡也。”据专家考证,毡比纺织品、针织品的历史更为悠久。

威宁境内拥有南方最大的天然草场资源,自古便是牲畜的重要产地, 其中本地土绵羊占到畜牧业的很大比重。兴旺的畜牧业和丰富的羊毛资源,加上威宁高原牧区气候凉冷、湿气寒重的特点,擀毡工艺在威宁十分盛行。明清时期,这一行业比较兴旺发达,当时还成立了民间组织毡帮,专门从事毡制品生产。擀毡技术得到进一步改良,毡制品品种范围不断扩大,形成了极具威宁地域特色的擀毡制作工艺。一段时期后,毡匠成为比较受人尊敬的职业,毡制品成了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日用品。 掷毡匠人们靠着这门手艺过着温饱不愁的充裕生活, 擀毡工艺成了寻常百姓称羡、匠人们引以为豪的技术。历史上从事擀毡的匠人自发组建过“毡帮”,以集体管理的形式专事擀毡,擀毡技术成为抢手“饭碗”。

威宁擀毡工艺看似简单,但全程依靠手工制作,实际操作起来十分耗时费力。毡制品种类较多,主要有垫毡、披毡、背毡、毡帽、毡袜等。传统的擀毡工艺需要竹帘、竹弓、模板、水瓢、木钩、量具、晾架、布袋、长绳、压板10种制作工具,这些工具简单小巧, 匠人随身携带,方便上门为顾客制作毡制品。擀毡制作工艺有弹、铺、蹬3道主要工序,但3道主要工序里细分下来小工序有50道左右,工序要求细腻,每一道都必须细致把握,精确到位。看似简单的手艺,真正做起来十分复杂,其中的形状塑造的制作工艺很难把握,是整个工序中最复杂最难以掌握的难点。

毡制品必须选取本地绵羊的羊毛制作,这种绵羊属山谷型藏绵羊,终年放养,分群管理,羊身体较圆,绒毛多,性格温顺。这种羊毛粗且短,有保暖、防潮、防湿的性能,特别适宜野外放牧所用,能抵御风寒,还能预防肩周炎、关节炎等疾病,是制作毡制品的最好原材料。且多数群众家中自己喂养绵羊,取材简便。

擀毡制作工艺讲究自然天成,制作过程不加入黏合剂等其他化学物质,没有具体的理化指标,制成品结实、防潮、防湿、经久耐用,深受群众喜爱, 一度成为威宁牧区最常见的生活用品。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说,威宁擀毡工艺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发明创造,是文化的积淀,有深厚的底蕴, 是一种地方性的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经大浪淘沙,依然顽强地传承至今,成为从事这一行业的匠人谋生的重要手段, 足见其工艺魅力独具,毡制品深入人心,值得后人传承、保护、开发,形成有规模的产业。

为保护好民族民间文化,使擀毡工艺得到传承发展,当地政府千方百计地加大对传承人李发辉等人的扶持力度。由于宣传保护措施到位,目前,威宁擀毡制作工艺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发展。2005年,威宁擀毡工艺 “申遗”成功,李发辉被认定为“省级传承人”。李发辉信心百倍,广收徒弟30多名,毫无保留地向他们传授全套擀毡技艺。

近年来,威宁县兔街镇党委政府通过积极申报和争取,成立擀毡工艺合作社,建设厂房进行产业化生产经营,积极引导擀毡制作工艺从家庭作坊式向厂房规模化集中生产销售转变,努力打造威宁毡制品工艺品牌。





来源丨磅礴乌蒙系列丛书之《风物毕节》

责编丨陆   志




中共毕节市委党校
中共毕节市委党校成立于1949年12月,是市委的重要工作部门。现地处碧阳湖南岸,毗邻市委、市政府办公中心。2009年5月,经中共贵州省委批准升格为大专体制(副厅级)规格。2011年10月,毕节地区撤地设市,更名为中共毕节市委党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