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赵清阁在临终前把1个木盒递到保姆手里,含泪再三叮嘱:我死后,这个一定要烧给我!谁知,保姆吴妈打开盒子瞅了一眼,里面的东西竟让她大吃一惊!
赵清阁,民国才女,长相清秀。早年敬仰郭沫若,与茅盾友情长;与梁实秋私交笃。受冰心鼓励多谈健康多,和老舍是人生知己。
1914年5月9日,赵清阁出生在河南信阳一个小官僚地主家庭。祖父是清末举人,舅舅是近士。妈妈是一个既聪明又有才气的女子,从小自学成才。不仅女工活好,还会诗书,琴棋书画。
然而,不幸而至!
赵清阁五岁时,26岁的母亲撒手人寰,她被寄养在舅舅家里。
由于幼失母爱,她开始变得孤僻。慢慢的形成了气质忧郁,性格倔强。从童年到青年,又从青年到中年,在孤独寂寞中又孕育出坚强自信,又变成了一个执拗的乐观主义者。
赵清阁八岁那年进入省立女师附小读书。而父亲在这一年又迎娶了一房姨太太,成为失去亲生母亲后她的继母。
然而,她不喜欢继母这个人。谁知,只要一有争执,父亲就会站到继母那一边。慢慢的父女的感情越来越淡,在她心里只有奶奶是依靠。
从此,她幼小的心理开始出现叛逆的想法,萌生逃离这个家庭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谁知,在她初中快要毕业那一年,这个梦想更笃定。愿望终于实现。
一天,她偶然在父亲窗前石榴树下,听到继母和父亲的对话:让她尽快退学嫁人。
她的眼睛瞬间瞪大,呼吸也停滞了。整个人像木雕又被石化一般充满惊讶!随即泪水开始在眼眶里打转,一转身跑回房间。
1929年严冬,外面漆黑的伸手不见五指。凌晨时分,15岁的赵清阁逃出家门,怀揣着奶奶塞到手里的四块银元。踏上火车,坐着一路往北,又往东来到了开封。
不料,居然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赵清阁,却一把考入河南艺中。1930年她读边读书边为《民报》投稿被采用。从此,她写作热情越来越高涨。
然而,正当她志得意满又有更多的理想时,一盆冷水突然泼下。
由于他所撰写文章揭露了统治者的黑暗,毫无征兆的被报社解雇。
1933年她19岁,又无奈的逃去上海,考入上海美专。这时她手无分文,学费没有着落。开始边打工边挣钱边读书,没有向家里伸手索要一分钱。
1935年深秋。一天傍晚,她走出美专校门来到打浦桥河边散步。突然,小孩的哭声传进耳朵。她站在河堤向对面眺望,发现一妇人手里牵一个黑瘦男孩正离开一座新坟,踏上一只小船。原来是家里的顶梁柱男人突然离世。灵感涌现,写了短篇小说《打浦桥》。
从美专毕业后,她又回到开封艺中当老师教书。
谁知,又由于她写的两篇文章有“共党嫌疑”,被捕入狱六个月。出狱后经常被特务盯梢,无奈又重回上海。之后又到汉口。
在汉口成为文艺月刊《弹花》的主编。经常坐船来往于武汉和重庆。从此,赵清阁结识老舍,并一起合作写了四幕话剧《桃李春风》。
此后,赵清阁的名字经常与老舍便联系在了一起,二人几乎形影不离,关系也越来越亲密,住到一起。
不料,两人岁月静好的状态很快又被打破。
1943年秋天。一天,赵清阁和老舍在吃午饭。
一阵敲门声响过后,门被推开。二人惊诧的眼神瞬间定住。老舍手拿筷子停在半空,只听“啪”的一声,赵清阁手里筷子掉在地上。
老舍妻子胡絜青不远千里,带着三个儿女坐车半个月,来到重庆寻夫。
赵清阁看到胡絜青到来,不由黯然神伤。以自己的身份只能退出,不能在打扰他们一家五口的生活。
于是,赵清阁毅然离开重庆。坐船顺江而下去了上海。
1949年10月,已经 50岁的老舍在马尼拉买了房子。写信给35岁的赵清阁,邀请她去定居。说:“我著书你作画”。
然而,赵清阁只回复八个字。“各聚一城,永远不见。”
此后,老舍回到北京,赵清阁住在上海,真的是“各聚一城”,终生再未见面。
1999年已经85岁的赵清阁,把一个木盒子递到保姆吴妈手里。她死后让吴妈烧给她。
谁知,吴妈打开木盒一看,是赵清阁多年来与老舍的来往书信。
赵清阁一生独身,一生为文学艺术献身。
赵清阁,民国才女,长相清秀。早年敬仰郭沫若,与茅盾友情长;与梁实秋私交笃。受冰心鼓励多谈健康多,和老舍是人生知己。
1914年5月9日,赵清阁出生在河南信阳一个小官僚地主家庭。祖父是清末举人,舅舅是近士。妈妈是一个既聪明又有才气的女子,从小自学成才。不仅女工活好,还会诗书,琴棋书画。
然而,不幸而至!
赵清阁五岁时,26岁的母亲撒手人寰,她被寄养在舅舅家里。
由于幼失母爱,她开始变得孤僻。慢慢的形成了气质忧郁,性格倔强。从童年到青年,又从青年到中年,在孤独寂寞中又孕育出坚强自信,又变成了一个执拗的乐观主义者。
赵清阁八岁那年进入省立女师附小读书。而父亲在这一年又迎娶了一房姨太太,成为失去亲生母亲后她的继母。
然而,她不喜欢继母这个人。谁知,只要一有争执,父亲就会站到继母那一边。慢慢的父女的感情越来越淡,在她心里只有奶奶是依靠。
从此,她幼小的心理开始出现叛逆的想法,萌生逃离这个家庭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谁知,在她初中快要毕业那一年,这个梦想更笃定。愿望终于实现。
一天,她偶然在父亲窗前石榴树下,听到继母和父亲的对话:让她尽快退学嫁人。
她的眼睛瞬间瞪大,呼吸也停滞了。整个人像木雕又被石化一般充满惊讶!随即泪水开始在眼眶里打转,一转身跑回房间。
1929年严冬,外面漆黑的伸手不见五指。凌晨时分,15岁的赵清阁逃出家门,怀揣着奶奶塞到手里的四块银元。踏上火车,坐着一路往北,又往东来到了开封。
不料,居然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赵清阁,却一把考入河南艺中。1930年她读边读书边为《民报》投稿被采用。从此,她写作热情越来越高涨。
然而,正当她志得意满又有更多的理想时,一盆冷水突然泼下。
由于他所撰写文章揭露了统治者的黑暗,毫无征兆的被报社解雇。
1933年她19岁,又无奈的逃去上海,考入上海美专。这时她手无分文,学费没有着落。开始边打工边挣钱边读书,没有向家里伸手索要一分钱。
1935年深秋。一天傍晚,她走出美专校门来到打浦桥河边散步。突然,小孩的哭声传进耳朵。她站在河堤向对面眺望,发现一妇人手里牵一个黑瘦男孩正离开一座新坟,踏上一只小船。原来是家里的顶梁柱男人突然离世。灵感涌现,写了短篇小说《打浦桥》。
从美专毕业后,她又回到开封艺中当老师教书。
谁知,又由于她写的两篇文章有“共党嫌疑”,被捕入狱六个月。出狱后经常被特务盯梢,无奈又重回上海。之后又到汉口。
在汉口成为文艺月刊《弹花》的主编。经常坐船来往于武汉和重庆。从此,赵清阁结识老舍,并一起合作写了四幕话剧《桃李春风》。
此后,赵清阁的名字经常与老舍便联系在了一起,二人几乎形影不离,关系也越来越亲密,住到一起。
不料,两人岁月静好的状态很快又被打破。
1943年秋天。一天,赵清阁和老舍在吃午饭。
一阵敲门声响过后,门被推开。二人惊诧的眼神瞬间定住。老舍手拿筷子停在半空,只听“啪”的一声,赵清阁手里筷子掉在地上。
老舍妻子胡絜青不远千里,带着三个儿女坐车半个月,来到重庆寻夫。
赵清阁看到胡絜青到来,不由黯然神伤。以自己的身份只能退出,不能在打扰他们一家五口的生活。
于是,赵清阁毅然离开重庆。坐船顺江而下去了上海。
1949年10月,已经 50岁的老舍在马尼拉买了房子。写信给35岁的赵清阁,邀请她去定居。说:“我著书你作画”。
然而,赵清阁只回复八个字。“各聚一城,永远不见。”
此后,老舍回到北京,赵清阁住在上海,真的是“各聚一城”,终生再未见面。
1999年已经85岁的赵清阁,把一个木盒子递到保姆吴妈手里。她死后让吴妈烧给她。
赵清阁一生独身,一生为文学艺术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