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小科学家”插上腾飞的翅膀——推进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发展综述

政务   2025-01-06 10:47   河北  

“树木年轮的一圈就代表一年吗?”“水杯杯壁边缘处的水位为什么比中间略高?”……生活中的小问题蕴含着科学大道理。


基础教育阶段是“孵化”学生科学精神、培养青少年科学兴趣、树立科学志向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2024年12月25日,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推进会在京召开,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前瞻布局、科学谋划,以超常规举措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取得重要进展和关键突破,培养学生科技报国志向和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的有效模式加快形成。

2024年12月18日,安徽省淮北市濉溪路小学举办以“科创筑梦 智启未来”为主题的科技节活动。图为该校学生在体验火焰掌科学实验。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通讯员 万善朝 摄


政府高位推动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教育强国建设高质量推进、社会各界共识度不断提升,中小学科学教育正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


自2023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以来,科学教育开展速度势如破竹,一张中小学科学教育新地图正在迅速铺开——125个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994所科学教育实验校建设如火如荼。


点击图片查看《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全文


“小时候喜欢看蚂蚁爬行,有时候一蹲就是半天,你们是不是觉得有点‘傻’?不傻,我也是这样的。”2024年,浙江省温州市广场路小学科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温州研究院副研究员赵志远来到学校,给孩子们上了开学第一课。


在教育“双减”背景下,给科学教育做“加法”的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将“规定动作”做深,聚焦重点工作任务,6个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区和15所实验校全部出台三年行动计划,落实专项经费5.2亿元、专职科学教师10381名,整合区域性科学教育基地3208个。


将“自选动作”做实,遴选11个地区和102所学校作为省级实验区、实验校,建立问题清单、需求清单、改革清单、责任清单,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扩面提质。


将“特色动作”做精,各地各校积极改革、先行先试,形成了温州市青少年家庭实验室、宁波市科学实验评价改革、金华市科学教育教材《科学与工程实践》“出海”等一批典型案例。


2024年12月25日,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推进会在京召开。(张劲松 摄)


“国家队”的部署接连不断。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多次指出,要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


就在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推进会同一天,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专家委员会成立,将在科学教育的课标设置、课程教材的编审设计、科学教育理念的落地施策等方面给予专业理论指导、平台整合资源与多维智力支撑。


在政府高位推动下,科学教育提质升级已然进入“快车道”。


学校课堂教学方式不断改进

“银杏树怎么分雌雄?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探究,最后找到了4种方法。”


“有学生发现了一只自然死亡的小鸟,老师鼓励她制作成标本,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标本制作成功,被学校生物实验室收藏。”


“市场上的可降解塑料是否真的能降解?降解周期是多长?有学生对此提出疑问。化学组设计制作了一套实验设备露天摆放,组织学生每天拍照记录。”


“学校的一草一木都是实验对象。”在四川成都华西中学党委书记文波看来,实验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有力抓手,是科学教育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以往,学校对实验重视不够,很多教师以视频展示代替现场实验,导致学生亲身体验少,实验操作能力低。创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以来,华西中学提出“校园就是实验室”理念,启动科学教育“72228”工程,精心打造7个果园、2个中心(创新中心和阅读中心)、2间特色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和数字实验室)、2个长廊(微科技长廊和科学文化长廊)、8大科技景观,让校园成为实验室,每名学生都是“小科学家”。


“打一场篮球、练一次合唱、做做家务、参加科创比赛,都能开发孩子的大脑,都在为培养创新人才增加可能性。”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卫星总指挥王建宇院士和宁波中小学生互动。宁波市教育局供图


“未来科学家”不应被简单定义,随着全国各地创新课程陆续开课,一套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摸索中发展。


一零一中学英才学院、北京理工大学附中理工实验班、国科实验班……优化科学教育实施路径,跨学科学习实践不断深入。


在北京,许多学校完善课程体系,注重科学教育基础课程、特色课程、跨学科融合课程设置,建设科技类社团741个,率先推出STEM教育和项目化学习方式,打通了大中小学科学教育一体化贯通培养路径。同时,推广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打造“教育专网”和“智慧教室”,实现跨班级、跨校区、跨区域共享科学教师、共修科学课程、共研科学教学,积极探索未来教育形态。


乘着“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东风”,更多热爱科学的种子在神州大地播撒,中小学科学教育有了越来越多的“打开方式”。


社会协作格局日渐完善

2024年暑假,随着西北工业大学军工素质教育实践中心户外停机坪和“三航”艺术馆等陆续建成,西北工大长安校区成为暑期中小学生研学参观的热门“打卡地”。


“早就在网上看到过西北工大‘隐姓埋名、为国铸剑’的事迹,暑假带孩子来西北工大,让孩子实地观摩下飞机火箭,希望他能树立远大志向、好好学习,以后投身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来自河南的张女士说。


以“三航”科学教育为特色,发挥科研优势,构建“航空—航天—航海”特色科学教育平台,集聚人才资源,打造“校友总师—教师—学生”多层次科学教育队伍,提供课程支撑,开发“小学—初中—高中”全龄段“三航”科学教育知识谱系,西北工大利用自身优势,发挥高校担当,助力提升中小学科学教育育人效能。


高校、研究院、博物馆……汇聚多方力量,科学教育社会协作格局日渐完善。


2024年5月24日,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锦阳小学的孩子们在中国流动科技馆江西巡展(上高站)活动中感受科技带来的乐趣。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通讯员 陈旗海 摄


中国科学院大力实施“科学与中国”科学教育计划,推动科普资源向科学教育资源转化。中国科学院联合教育部,打造面向青少年学生的科学公开课;以“千名院士·千场科普”行动为契机,让更多中小学生与院士面对面交流。


北京统筹高校、科研院所、众创空间、高科技企业等资源,创设院士进校园等“第二课堂”,成立24个中小学学校科协,丰富了各类科创活动的实践应用,实现了科学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优化配置,打造了校内外相结合、硬软件相融合的科学教育新格局。


广东实施“请进来”和“走出去”双向行动,打造全省科学教师科普培训平台、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开展“馆校结合·科普育人”战略合作行动。2018年以来,开展科学伴我同行、科普进校园等活动300余场次,惠及师生超138万人次。


全国范围内,千余个实体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以及近万个乡村少年宫全面向中小学生开放,同时,打造出“天宫课堂”、科学家(精神)进校园、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引导广大中小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众人拾柴火焰高。如今,越来越多的强大力量汇集,为“小科学家”插上腾飞的翅膀,助力孩子们飞向更美好的明天。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2025年01月03日 第01版 版名:要闻(记者 张欣)

图片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本文只为传递信息,如存在文章/图片/音视频等资源使用不当的情况,请联系中国教育新闻网。

本期编辑:戚悦

觉得好看,点赞在看!

河北教育发布
河北省教育厅官微,宣传解读大政方针,权威发布教育政策信息,及时有效回应社会群众关切。“河北教育发布”公众号于2023年获得中央网信办“2023年度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百个成绩突出账号”荣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