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身边好人丨徐建章:扎根乡土三十载,他“留下”是为了更好地“出去”

政务   2024-11-20 19:06   浙江  

1994年的夏天,毕业于河南信阳师范学院政治系的高材生徐建章坐上了南下的火车,命运把他带到了瓜沥镇航坞山脚下这一片古老又新鲜的热土。在这里,他走进了课堂,走进了书籍,走进了学生的心田……


坚守乡村30载

用爱书写教育篇章


 在徐建章的办公室里,小小的办公桌,整洁朴素。一旁的书架上夹着一张泛旧的明信片,上面是已毕业学生写的一段话:“敬爱的徐老师,感谢您的努力与付出让农村孩子心生‘看世界、识社会’的向往,也让长大后的孩子明白何为敬业、何为终生学习……”

学生寄的明信片

谈起为什么坚持在农村教学,徐建章这样说:“我从小生长在农村,农村对我而言有一种天然的情结,所以大学毕业后就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在农村来教书。”

 

徐建章深知,农村的孩子更需要关爱和陪伴。他始终将学生的冷暖挂在心头,无论是学习上的困难还是生活上的烦恼,他都愿意倾听、愿意帮助。

 

一次,班上一名同学因为与任课教师发生了一些摩擦,眼泪巴巴的非要退学。徐建章当时也在办公室。“我记得那会刚好是中午饭后,我顺手拿了一根萝卜啃了一口。他毕竟是小孩子,看到我生吃萝卜,他估计觉得很滑稽,居然笑了。”

 

“我就和他说,如果老师把一根萝卜吃完,你就不退学,好吗?同学就说,如果我敢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生吃萝卜,他就不退学了。”

 

为了留住同学,徐建章说到做到,当着同学所在的班级全体同学的面,把一个生萝卜吃了下去。“只要能留住学生,‘委屈’一点有什么关系呢。”

徐建章当时吃完的萝卜


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徐建章至少三次收到城区的学校主动联系,请他调到城里教书,徐建章都放弃了。


“农村的孩子更需要我。其实我在农村工作是一种‘双向奔赴’,一方面是我看似在农村播撒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另一方面,我们农村人,尤其是瓜沥沙地人这种勤劳、朴实、坚韧的品格也反哺了我。”徐建章说。

 

创新教学方法

共探学生学习新路径


 作为徐老师的学生,他们都知道,徐建章从不布置课后作业,所有的作业都是当堂完成。

“徐老师他是一个非常幽默的人,在课堂上他讲的知识我们可以很快地吸收。”同学刘景豪说。


同事王彩芳觉得:“徐老师是个全能型的人才,在各个专业领域,在教科研的论文上面,在我上公开课的时候,每次都把他的这个想法一点一滴的给我写下来,然后要帮我梳理,让我在这方面得到了迅速的成长。”

 

学生的喜欢和老师们的佩服,源于徐老师精湛的教法。


“我记得是有一年,一位小赵同学在课堂上突然举手向我‘发难’,他说‘老师,我发现我们的课堂教学几乎没有培养我们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这句话真的深深刺痛了我。”


“所以后来,每当有一篇课文出来,我就有意识地尝试让同学们来提出问题。经过慢慢地积累,慢慢地摸索,经过5年时间,我这种‘破题式教学方法’慢慢成型。”

 

教育专著《破而后立》

徐建章创立教法,轻负高质,在2017年底,他出版个人教育专著《破而后立》。随后,还撰写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设计《创新改变生活》获得全国优秀教学设计一等奖,五十多篇文章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等国内期刊上发表。从2006年开始,徐建章还建立了“山边雨翁”教育博客,18年来共撰写教育叙事1400多篇,共计100多万字。 


他说:“我现在最大的一个关注点就是如何激发我们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陆九渊有一句话叫‘学贵有疑’,我们传统的教学都是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来解决问题,我现在倒置了一下,让学生来提出问题,再学生解决问题,培养他们是质疑能力。”

 

传承教育薪火

助推年轻教师成长


 作为学校的老教师,徐建章也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他不仅关注自己的教学成长,更关注年轻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他认为,只有年轻教师成长起来了,乡村教育事业才能持续发展。

他多次受省市区派遣赴四川、贵州及省内县区送教;数次在省、市、区开设观摩课或讲座,作为省、市、区名师工作室负责人,辅导培养了大批骨干教师。


 对年轻教师,徐建章这样说:“首先,就是要热爱教育教学,要真真正正的把这个教育看成是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第二个,我认为我们年轻老师要能够踏实,真心的去发现这个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去解决这些问题,用自己的行动,哪怕绵薄,哪怕微小,你只要是绵绵不断的发力,问题总会得到解决的。”

三十年来,徐建章用自己的坚守和创新书写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教育情缘。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乡村教师的责任与担当,成为了学生们心中最闪亮的星。


今年9月,徐建章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面对荣誉,徐建章十分谦逊,他将自己比喻为一支芦苇。


“我生于田间地头,我明白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从农村来。我要到哪里去?就是那我要在农村扎根,为我们国家农村的教育,奉献自己所有的力量。”

 



文字、编辑:杜科慧
图片来源于受访者
审核:高瑛颖
终审:胡敏华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刻关注

文明萧山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道德建设、传播最美现象、交流文明经验、推送文明动态,为建设美丽萧山营造浓厚氛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