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小文(中国投资咨询)
7月15日至18日,举世瞩目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7月18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更详细的工作部署,有待《决定》全文的正式公布。
01
会议的重要意义
《决定》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具有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意义——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
《决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既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一脉相承,又同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相衔接,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明确了目标导向。
02
《决定》的主要内容
《决定》共15个部分、60条,分三大板块。第一板块是总论,主要阐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第二板块是分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部署各领域各方面的改革;第三板块主要讲加强党对改革的领导、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决定》共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将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决定》针对改革做出系统部署,重点内容有:(1)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3)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4)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5)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6)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7)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8)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9)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10)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11)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12)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13)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
针对上述13个改革领域,从政府投融资的视角,可重点关注如下:
(1)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时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之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进入新时代,202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作出战略部署。《决定》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并明确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重要论断。本次会议强调,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可以预见,未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国家将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资源配置主体的天平会向市场端倾斜。
关于国资国企改革,《决定》强调,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要开展国有经济增加值核算。国有企业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今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攻坚之年,国资国企改革的方向和基调还是保持一致的。
(2)经济高质量发展
会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主要包括(1)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2)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3)发展服务业;(4)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5)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等5项举措。
其中,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当前,我国正在经历新型城镇化为主向新型工业化为主的经济发展引擎转换。以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推动的新型工业化,是未来助推中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引擎,也将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形成第二增长曲线。
(3)全面创新
当今时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科技和人才工作,明确其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展望未来,国家还将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
(4)宏观经济治理
会议指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
《决定》进一步明确,针对地方政府和基层财政困难,要完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拓展地方税源,提升市县财力同事权相匹配程度,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例。
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事权财权不匹配的问题一直都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方面,提出保持现有中央和地方财力格局总体稳定,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因此,过去十年间,中央和地方事权财权改革相对温和,稳中求进。
但当前阶段地方财政问题突出,一方面受房地产低迷的影响,地方财政收入持续下滑;另一方面财政支出持续增加,2023年地方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比重高达86.1%。因此,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的难题亟待解决。
《决定》指出,针对地方政府和基层财政困难,一是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拓展地方税源,二是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例。可以预见,未来地方政府税收品种将有所增加,地方自主财力得到提升;中央政府在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支出将会进一步加大,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常态化发行就是例证。
本文作者王小文,现就职于中国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投资咨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