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供销:以“融”打造基层引擎 拉动乡村建设加速跑

文摘   2024-11-12 17:27   湖南  

173个重点基层社、50余个规范基层社,服务耕地面积47万亩,服务农户10.16万户,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1560余万元、农户家门口就业1.95万人,年产值达300万元以上的区域性综合为农服务中心数量30余家……经过两年的建设运营,湖南省郴州市供销合作社基层社建设再一次交出了喜人成绩单。

“只有找准定位、抓住关键,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郴州市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曹飞云说,目前,乡村还存在着诸如“靠谁来振兴乡村?靠谁去下地种田?”“如何才能与农民联结更紧密?”等“乡村之问”,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抓住“增收”这个关键。不管是村集体、社有企业、经营大户、小农户,能让各个主体在发展农业中见到效益,才能让乡村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落实好湖南省供销合作总社“13633”工作思路、“强基强能”工程,郴州市社启动新型基层社建设,把基层社分为“产业型”和“非产业型”两种,打造区域性综合为农服务平台。在此过程中,还总结了“123456”工作法,力避同质化、延伸产业链、追求高质量,才有了如今农业发展的新景象。

发展之中看“续”

“我们的秋收工作从10月6日开始,大伙都在满负荷工作,每天早上七点上班,要忙到晚上十点多。社里5台收割机全部派到田里收割,烘干机日夜不停。”桂阳县樟市镇供销合作社负责人成浩说,虽然很辛苦,但干劲十足。

樟市镇有水田38048亩,其中水稻面积35012亩,是全县生态农业、优质农业、有机水稻的重要基地,村里有三分之一的农户种植水稻。稻谷的收割季总是与阴雨天不期而遇,晾晒就成了大问题。2023年郴州市社开展新型基层社建设,樟市镇供销合作社被定位为“产业型基层社”,从保障粮食安全入手,为农户提供粮食生产全产业链服务。

据介绍,今年樟市镇供销合作社的湿谷收购价为每斤1.18元,每天湿谷收购量约380吨,较去年增加了三成左右,日烘干量约300吨。除了服务本镇,还辐射到了周边乡镇。目前,樟市镇供销合作社就水稻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与全镇12个村集体签订了合作协议,直接惠及1万余户农民,通过提供全程托管、半托管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水稻亩均增收220元,较小农户作业亩均收入提高10%。

“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题中之义。”曹飞云表示,为此,在新型基层社建设中,市社遵循“123456”工作法,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以“基层社+供销服务有限公司+合作社联合社+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为主体,通过“合作制+产业化+新业态”方式,把三者结合起来,做到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双线运行、互补推进,锚定“壮大村集体经济+联农带农增收+振兴乡村产业+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丰富惠民便民网点”目标,实现“农资配送+农产品加工销售+农机维护派单作业+再生资源回收+生鲜配送+生活服务”等功能,解农民之盼,助力乡村振兴。

“链”条愈是明晰,动能愈发澎湃。宜章县赤石乡党委书记邝丞才对此深有感触。

“之前我们乡里开会,我是做检讨的那一个。现在开会,我是做经验分享的那一个。”邝丞才笑着说,以前也想做农业,也想提升村集体经济,但是苦于没有抓手。在郴州市社“123456”工作法的引领下,在赤石乡成立了供销惠农服务公司,宜章县供销合作社占股51%、长城岭村占股20%、五四村占股16%、巩桥村占股10%,白清村、广江村、平光村各占股1%。通过股权联结,把供销合作社和村集体、农户紧密联结在一起,全乡通过统筹整合,上下形成“眼往一处望、劲往一处使”的奋斗合力,为赤石乡供销合作社工作打开了新局面。

现在,赤石乡供销惠农服务公司提供飞防、育秧、机插、收割、烘干等服务,辐射周边20余个行政村,为农户节约综合成本每亩200元。此外,公司还开设了农产品直播间,打造“供销合作社+互联网+农业+村集体经济”模式,整合全乡鹰嘴桃、翠冠梨等特色农产品,形成了线上销售、线下体验(采果、赏花)的一体化服务。

“建组织、搭平台,最终目的在于解决农户面临的‘干不了、干不好、干起来不划算’难题,更好地服务农业、农村、农民,这是出发点、更是落脚点。”曹飞云表示,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拓宽了新时代农民致富增收渠道,为农民拿到手上、装入仓房、揣进兜里的更多收获、更好收成、更佳收益奠定了“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的坚实基础。

据悉,自开展新型基层社试点工作以来,全市规范基层社数量发展到50余个,在保障粮食安全、助力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贡献力量。

推进之中看“融”

在郴州市北湖区西南山区,当地瑶民繁衍生息。清晨,薄雾还未散去,同心瑶族村供销合作社的金融服务网点早已排起了长队。

“大家不要挤,排好队。今天办完大家的业务,我们才会下班。”从早上7点上班,同心瑶族村供销合作社负责金融服务的工作人员一直忙碌着,都没顾上喝口水。

同心瑶族村供销合作社理事会主任、同心瑶族村党支部书记邓军帅介绍,因为地处山区,同心瑶族村交通比较落后,村民到县城一趟要一个多小时,对于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来说非常不方便。2022年,在郴州市社的指导下,北湖区供销合作社全资公司北湖区合龙惠农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占股51%、同心瑶族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占股44%、十寺农机专业合作社占股5%,联合成立了同心瑶族村供销合作社,从满足群众的生产生活入手,不断丰富基层社服务内容。

“融合使我们成为一个更完整、更强大的整体。”曹飞云说,全市系统以“点”带“面”,从广泛合作起势,加强与快递、通讯、银行、保险、烟草、烟花等行业合作洽谈,以叠加功能的方式提升基层社的服务面和盈利点,形成了“四个1+N”服务模式,即“1个微信工作平台+1个线上服务平台+1张金融赋能的社员卡+1批规范基层社+N个服务体系”,将网点、平台、服务,社员、基层社、企业联结在一起,构建了上下贯通的组织、服务体系,在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的同时,让基层社得以可持续发展。

据悉,2022年,郴州市社联合郴州市农商银行、长沙银行发行了供销合作社社员卡,并在部分基层社设立金融代办点,办理缴纳日常费用、存取款、贷款等业务。之后,社员卡又添加了电器、建材、加油、医药等集采集配服务,实现了消费、贷款等功能于一体。现在,农民持社员卡购买农资、家电、建材、日用品等均享受95折及以下优惠,有效降低了生活成本。

“融”体现在新型基层社建设的各个环节,如同“串珠成链”,不断提升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能力。

地处湖南省南部的宜章县,气候适宜,资源丰富,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近年来农业产业也有了长足发展。但是,小规模的农业难以应对大市场的竞争,还需要抱团才能发展。

“我们借助供销赶集会平台,成立了宜章农产品直供配送中心,整合了全县118家企业、26个大类、327种农副产品,同时引导合作企业对接‘宜章县对接大湾区农产品集散中心’,把宜章境内农产品集中销往粤港澳大湾区。”宜章县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何丽芬说,在这个过程中,县社引导农户以更生态、健康、环保的方式种植农作物,让食物可溯源、更安全,让农业朝着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都是融合,相较于乡村基层社,我们更侧重‘联’字。”北湖路社区供销合作社主任李虹桦说,这也是因地制宜,北湖路社区的老年人居多,供销合作社便与社区联合,举办“中秋团圆喜乐会”“重阳敬老长桌宴”等活动,建设了供销食堂,同时发起了北湖区和苏仙区4个街道20个社区的流动性展销活动,销售百款农副产品,销售额累计近百万元,探索了城市社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随着探索实践的进一步深入,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北湖路社区供销合作社服务社会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升级:零工驿站链接企业用工需求和就业岗位培训服务,到目前已为近268名求职者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邻里学堂素质教育,链接青少年宫开办免费公益课堂,并为青少年社会实践保驾护航……

在“融”字上求深度、“大”字上求力度,郴州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建起了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融合发展新模式,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打造了新样板。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湖南供销
发布湖南供销合作社新闻动态、政策通知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