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节气过后,寒意渐浓,气温快速走低,全国多地也早早地迎来了“第一场雪”。要说入冬的仪式感是什么?北方的小伙伴在有暖气的室内享受“四季如春”;南方的小伙伴则打开了空调制暖功能,翻出秋衣秋裤、羽绒服、电暖气、电热毯、暖宝宝等抵抗严寒。
在没有现代科技和电力的古代,人们是如何度过凛凛寒冬的呢?《“西”世珍宝·博物志》第19期,带你一探古代“取暖神器”,看看古人采用哪些御寒方式和器物,以安度寒冬。
2024年下半年首场寒潮来袭
北方很多城市已经“穿上银装”
南方很多城市也迎来了降温
全国各地都相继开启“取暖模式”
在“过冬”这件事上
古人可比我们“潮”多了
“取暖好物”那可是一应俱全
不仅设计精美
能够满足不同场合和需求的取暖
甚至我们现在使用的一些取暖工具
古人们早已享受过
马上来开开眼界
一起通过这些文物
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温暖与智慧
↓↓↓
好用还得好拿
“温酒”既是中国古代的饮食传统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咏煤炭》于谦(明代)
“将迎阳艳作好春,政要火盆生煖热”——《腊月村田乐府·烧火盆行》范成大(南宋)
清掐丝珐琅夔凤三足大火盆。图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清人绘《弘历雪景行乐图》轴中的火盆。图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尺三汗脚君休笑,曾踏靴霜待漏来”——《戏赠脚婆》范成大(南宋)
陶瓷“汤婆子” 。图源北京晚报
“暖阁春初入,温炉兴稍阑。晚风犹冷在,夜火且留看。独宿相依久,多情欲别难。谁能共天语,长遣四时寒。”——《别春炉》白居易(唐代)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查看
总策划丨文彩云
监制丨王冲 蒋晓伶
统筹丨韦幸文
文案丨区双
美编&视频丨张玥 左松霭
广西云青芒工作室出品
特别鸣谢: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过冬仪式感拉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