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贞吉:“再苦一苦百姓”

财富   2024-09-25 00:41   湖北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在历史的长河中,《大明王朝1566》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
其背后暗藏的权谋与人性,令观众无法自拔。✨
虽然剧中的故事基本是虚构的,但它展现的权谋和历史生态
简直是顶尖的。🎭
剧中的对话宛如锋利的刀,
很多句子读来让人不寒而栗。心理学家说,这种强烈的情感共鸣正是我们被故事吸引的原因之一——
它不仅仅是历史,更是对人性深刻的剖析。
历史真相太无奈,百姓成了最大输家

翻开《大明王朝1566》,你以为这是个帝王将相的权谋大戏,
但其实,这更像一出荒诞的社会实验
明朝嘉靖年间,国库亏空,清流派与严党的斗争表面上是“正邪之战”,
实际上不过是另一场利益分赃的闹剧。💔

而夹在权力斗争中间的普通百姓,
只是被摆布的棋子,甚至连个象棋都算不上,顶多是几个被随手丢弃的石子

马宁远一副大义凛然的姿态,说得冠冕堂皇:“改稻为桑是国策,上利国家,下利你们,我就不明白了,这天大的好事,怎么就推行不下去。”
但所谓的“好事”,到底是
好给谁看呢?

朝廷“狗咬狗”,百姓只能咬牙活。
国库亏空是谁的错?皇帝?清流派?严党?都不是。
真正的错,仿佛就是百姓的错——因为每次一缺钱,第一个被推上前线的就是他们。

清流派大义凛然,指着灾难说道:“让浙江乱起来,这样才能倒严!”
光看这剧本,是不是觉得清流派很高尚?
实际上一比,就是
狗咬狗,各取所需罢了。
罗龙文一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把百姓当傻子,推得干干净净。

清流派谭纶心知肚明:“是大谋略,只是苦了浙江的百姓。”

赵贞吉更是冷血得可以:“死一万个人是数字,死十万人百万人也是个数字,你和我都挡不住啊。”

为了打倒严党,他们宁可牺牲淳安百姓,断粮断路,逼着人家活活饿死。
更可笑的是,当时连太子都默认了这种做法。

站出来反对的,只有一个李妃——为了保住自己儿子的未来,她才出声维护百姓。
即便如此,这也算是个双赢:她巩固了家族地位,百姓捡了条命。
“苦一苦百姓”是他们唯一的口头禅。
想指望这些“清流”派发善心?呵呵,别傻了。

赵贞吉的嘴脸还历历在目:“半价收购生丝,苦一苦百姓,骂名我来担。”

转头又是一句:“秋后了,再苦一苦百姓,将税赋,尤其是桑户的蚕丝税收上来,军国大事,百姓也能谅解。”
这些当官的,一个个打着清正旗号,其实不过是披着羊皮的狼罢了。
只有海瑞敢站出来骂:“
那么多赃款不去查抄,还要再苦一苦百姓!”

真相摆在眼前:缺的不是钱,而是谁出钱
官员疯狂挥霍,百姓成了“提款机”。💸
国库空了怎么办?
朝廷不会去动内库那一分钱,只会“掠之于民”或“掠之于商”。
于是,江南首富沈一石被抄家,结果却大跌眼镜:
他家的百万财富早被官员瓜分,剩下的不过是些破布烂绸。

沈一石临死前留下的话,字字锥心:“我大明拥有四海,倘使朝廷节用以爱人,使民以时,各级官员清廉自守,开丝绸、瓷器、茶叶通商之路,仅此三项即可富甲天下!”
但这样的理想却沦为奢望,朝廷上下继续挥霍无度,
便只能一边掠夺百姓,一边压榨商人。

沈一石的控诉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上下挥霍无度,便掠之于民;民变在即,便掠之于商。一个首富,竟被官员压榨到艰难度日的程度,空剩一个首富的壳子。”
朝廷对那些贪腐官员视而不见,只知道压榨百姓养活这些蛀虫。
这样的王朝不亡,天理难容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每次看历史,我都会感叹:
有时,同情亡国之君,但更多时候也觉得可恨。
毕竟,百姓可以吃苦,但也要有个
底线
否则,这王朝迟早玩完。
再多问一句:现代社会,这种掠夺式的逻辑真的绝迹了吗?
还是说,换了个壳子,
故事还在继续?🔍

分享、在看和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



人人都该懂的经济学
不用任何专业术语,告别数学公式和晦涩难懂,人人都能明白。 货币、房价楼市、实体经济一一深入解读,普及每个人都应该懂的经济学知识。 帮你告别资产贬值,保卫财富,发现未来十年的投资逻辑。 想不断增加银行账户余额,不要忘了订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