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朝鲜战争中的步兵战术究竟有多厉害?

文摘   2024-11-07 19:29   重庆  

解上文

太平洋战场上的战术对决:英美步兵真的能战胜日军吗?


作者:布鲁斯·I·古德门德森   译者:帝林


如果说,二战证明了基本步兵技能在各个战场上仍然至关重要,那么它也证实了日本并非唯一能够培养出优秀士兵的亚洲国家。事实上,麦克阿瑟和史迪威早已对这一点深信不疑,而印度军队也早已证明了这一事实。


然而,这丝毫没有减轻西方国家对联合国军,在朝鲜战场上被中国CCP步兵击溃,所带来的剧烈震撼。而这是美军有史以来遭受的,最具灾难性的失败。


中国军队进入朝鲜的方式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水平。由于西方错误地依赖空中侦察,中国军队在1950年秋季从山上对以公路为主的联合国军队,实施了完全出其不意的打击。


PLA通常采取夜间行军、白天休息以避免侦测的战术,成功地在朝鲜北部山区集中30万大军。19个师(18万人)集中在西部和中部,面对联合国第八集团军。12个师(12万人)在东部,对抗美国第十军。


PLA 大多数部队以徒步方式行动,白天,只有侦察队继续前进,以选择下一天的休息地点。行军通常在晚上19点开始,到次日凌晨3点结束。


严格的伪装和行军纪律得到了准确执行。期间,至少有一个师平均每天行军18英里,一共持续了18天。总的来说,这是一次伟大的军事壮举。


越过鸭绿江的中国士兵配备了各种可能的武器:美制M-1步枪和卡宾枪、旧的日式步枪和新的苏制冲锋枪。每个士兵携带80发步枪子弹和四到五枚“土豆型”手榴弹。

除基本战斗负荷外,PLA士兵还携带了一些自动步枪的备用弹夹、冲锋枪弹匣,以及用于机枪的装填带和一到两枚迫击炮弹,或用于炸药包的TNT


由于没有反坦克武器,因此每个排携带足够的TNT来制作810个五磅重的炸药包。中国士兵穿着适合温带冬季作战的棉制服装,这些制服通常是芥末黄色,虽然有些是深蓝色,内里为白色,常常在雪地战斗时翻转穿着。

士兵们没有头盔,只有一顶有大耳罩的棉帽。鞋子通常是橡胶或帆布制的球鞋,穿在几层棉袜外面,不过最早越过鸭绿江的士兵,有些倒是装备了毛皮靴。


每个士兵还需要携带应急口粮,包括足够五天的米、茶和盐,这些口粮可以通过向朝鲜农民征集的粟米种子、米和研磨的干豌豆粉进行补充。


受到毛泽东“人更胜于武器”的军事哲学影响,ZG领导人自信地发起了大规模进攻,坚信他们最精锐部队的优越的思想、战术和士气足以战胜装备更好的敌军。最早,中国军队似乎预期,能在朝鲜获得快速且相对容易的胜利。


但他们也认识到美国在海军、空军和炮兵火力以及整体协调方面的优势。为此,志愿军判断美军的致命弱点可能在其步兵上。


中国人对美国步兵的评价并不高:“他们的步兵战斗力弱,怕死,既不敢进攻也不敢防守。依赖飞机、坦克和炮兵的支持,同时也害怕我们的火力。在进攻时,美军一听到枪声就会畏缩,害怕继续前进。


他们擅长白天作战,但不熟悉夜战或近身格斗。如果被打败,他们就会失去组织性。没有迫击炮的支持,他们完全迷失自我……当后方被切断时,他们会陷入恐慌,丧失战斗意志。


在分析了联合国军队的优缺点后,中国人进一步完善了毛泽东的战术原则以适应朝鲜战场的实际情况。他们避免使用公路和平原作战,目标始终是通过兵力的插入,同时切断敌人的撤退路线。就像崔科夫在斯大林格勒一样,中国人采用了“贴身战术”,即尽量贴近敌人。


夜间攻击成为他们的常规战术。通过这种方式,中国军队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联合国军近距离空中支援的优势,并削弱了联合国军在重武器和联合兵种作战中的优势。


同时,中国简陋的运输方式也有效地抵消了联合国军的空中封锁能力,而联合国军的补给却严重依赖公路,这很容易受到中国军队广泛包围和渗透战术的影响。




总体而言,朝鲜的严酷地形进一步缩小了双方力量的差距。联合国军发现自然环境阻碍了他们的行动,而中国军队却能充分利用这些崎岖的山丘和荒凉的山谷。


在伪装方面,pla 也表现出色,许多联合国士兵经常在几乎是零距离的情况下,遭到其巧妙隐藏的机枪和自动武器的射击。


同样严重的是,特别是东海岸的崎岖山区,严重限制了联合国军的战术无线电通信,而北朝鲜军队的游击队残余和中国军队的渗透者几乎总能切断后方的通讯线路,使得通信困难成为许多孤立的联合国排和兵力不足的连队走向灾难的根源。


相对而言,中国军队的通信系统并不那么依赖这些现代手段,他们的无线电网络通常只延伸到团一级,电话线路仅延伸到营,有时则到连级。营以下的通信通常依赖信使或者哨子、信号弹和手电筒等简单的信号装置。


浅谈军哨与军号


这些信号装置在夜间攻击时发出的噪声反而让敌人感到极度不安,从而产生了心理上的震慑作用。


组织上,PLA大体上沿用了三三制。即一个集团军由三个1万人组成的师组成,每个师包括三个步兵团、一个山炮营以及工程、通讯、运输和医疗连。


天下无敌三三制?(修订版)


一个步兵团的兵力大约为3000人,包括三个营,每个营由三个连组成,每个连由三个排组成。在朝鲜战场上,中国还使用了许多独立的旅、团和分遣队。

也像苏联人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做法一样,中国人极其灵活地运用了临时编组的方法,积极调动下属单位,以完成指派的任务。


然而,中国军队最显著的组织特征仍然是其1216人的班组中的“三三制”结构。其每个班组由三个三至五人的小组组成,外加一个班长。


班长通常是共产党员,小组长要么是党员,要么是入党积极分子,且通常是作战经验最丰富的士兵。这种班组编制在战术和组织上都非常有效。

在战术上,班组可以更灵活地利用地形并采取火力与机动的经典战术;组织上,班组成员在日常生活、战斗训练等方面紧密联系,形成高度的凝聚力,班长和小组长还能及时发现并纠正任何偏离政治或动机标准的行为。


这种编制不仅提高了班组的战斗力,还解决了战争中的一个长期问题,即如何让战斗单位的每个成员都参与战斗。


美国将军詹姆斯·范·弗利特(James Van Fleet)观察到,中国的“三三制”班组尽管并非所有士兵都是共产党员,但他们都表现出顽强的战斗力。

在古代,战士从未被看不见的武器击中,也不会以这种方式倒下。而在现代战争中,监督却越来越困难,连队、排、班的独立性也就越来越重要。他们的荣耀之一不应仅仅在于他们的战斗能力,还应在于他们始终能站在点名时的位置上。


胜利者和失败者的损失几乎一样,因此士兵更频繁地需要被替换。如今,士兵们常常彼此不认识。


他在战斗的烟雾、分散和混乱中仿佛在孤军作战。团结感不再依靠相互监督来维持。


有人倒下了,消失了。但谁知道究竟是被子弹打中,还是因为害怕继续前进呢?

与许多媒体报道相反的是,朝鲜战场上的中国军队并未采用所谓的“人海战术”,这一误解常常引发海军陆战队员的讽刺评论:“中国一个排里有多少‘人海’?”

事实上,中国军队很少以大于团的单位发起攻击,甚至这些团级单位也通常会分解为,一连串看似无穷无尽的排级渗透行动。


根据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官方历史,真正让中国人民解放军(PLA)在战场上成为强大对手的不是兵力数量,而是欺骗与突袭。


单个的中国士兵喜欢“近身作战”,在夜幕的掩护下匍匐前进,接近敌人,随后吹响军号,哨声四起,突然跃起投掷手榴弹并发动冲锋。轻装上阵的中国步兵具有很强的战场机动性。他们精通潜行和野外生存技巧,经常是突然的“从地面中冒出来”,

然后往往选择在午夜时分,对联合国军阵地发动短暂而猛烈的突袭,这种出其不意的战术给联合国军造成了极大的震惊。


一位美国军官形容中国军队的进攻是“在目标点上集结”的进攻。其对地形的巧妙运用、夜间渗透、近距离作战及其在后方和侧翼关键点上以人数优势发起的攻击,常常给联合国军的部队和编队带来灾难。


根据美国陆军的官方报告,中国军队在攻击时充分利用地形,但不同于其朝鲜盟友,他们并不打算誓死防守地盘。撤退在他们的战术中与进攻同等重要。


此外,无论单位规模大小,PLA部队在巡逻时始终保持机动,且通常从多个方向发起进攻。


无论在哪里,pla 战术方法都是相同的:首先由815人的小队进行试探,摸清联合国军防御阵地的轮廓,制造混乱并引发火力,尤其是自动武器的火力;


然后,在正面和侧翼发动猛烈的短距离攻击的同时,以小股力量渗透到后方,设置路障,将撤退变成血腥的溃败。

中国军队的攻击遵循早期林彪所发展的战术,即“一点两面”战术,基本上是一个V形的战术部署,以正面进攻固定住敌人,然后同时快速准确地进行两翼包围。


这种包围战术的目标是围困、孤立并逐个击破分散的敌方部队。攻击以其猛烈性为特征,中国人将其描述为“三猛战术”,即猛烈的火力、猛烈的突袭和猛烈的追击。


当遭到有效的敌方火力压制时,中国步兵会趴在地上,通过匍匐移动从一个阵地转移到另一个阵地,并不断寻找敌方暴露的侧翼,保持进攻的势头。

在中国军队发动进攻一周后,第八集团军被迫在中央地带撤退了50英里,而这也导致了美国军事史上最长的撤退。

血战半岛 :长津湖战役


这种突然袭击的效果以及中国士兵中极高的步兵技能水平,使PLA能够果断地夺回战场主动权。敏捷、轻步前进且极其难以捉摸的中国士兵再次让人想起了“超级士兵”的幻象。


很明显,太平洋战争中对抗技术上劣势,但意志坚定的亚洲敌人的经验已经被遗忘,这对联合国军来说是极其不幸的教训。


此后,雷德韦将军和普勒将军都曾评论道,第八集团军是“溃逃的军队”,“共产主义者严重打败了联合国军队”。


普勒后来回忆他发现一支被中国士兵突袭的美国炮兵营的情景并表达了他的看法:“他们几乎没有战斗;红军的行动速度太快了,以至于我们的武器几乎没有开火……这对美国武装力量来说是一种耻辱……如果我在朝鲜看到过一支被击溃的美国营,那我至少见过五十个。”


普勒,作为在朝鲜的第一海军陆战队的团长,他坚信“花哨的武器系统”本身无法保证战争的胜利。在他看来,真正需要的是严格的训练和某种特定的态度,“这种基本精神是打造伟大军队的唯一途径。”



他所倡导的理念实际上与中国共产党的“人胜于武器”的思想非常相似。在为朝鲜战争做准备时,普勒在彭德尔顿营地的训练期间将“他清醒时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靶场上”,并不断努力确保部队能够提供准确的火力。


他坚信白天和夜间的强制行军训练的价值,并咆哮道:“我希望他们能够行军二十英里,最后五英里以跑步完成,并且随时准备战斗。”


当作为第十军一部分的第一海军陆战师,被中国第九兵团包围在长津水库地区时,普勒的训练理念得到了验证。

尽管情况看似绝望,但第一海军陆战师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将他们的阵亡者绑在车辆的引擎盖、踏板和枪管上,“向另一个方向进攻”。


13天的时间里,他们经过35英里的艰难跋涉,穿越了中国军队的强大阻力,从“冰雪长津”中突围,成为传奇。


而在这一路上,他们留下了七个中国残破的师。第一海军陆战师伤亡达7,500人,其中一半是冻伤病例,但不可否认他们还是成功解救了第十军。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海军陆战队班组编制与其中国敌军大致相同。最常见的海军陆战队进攻编队呈V字形,两排步兵排在前,一排在后作为支援。


武器连在朝鲜战争前已恢复至海军陆战队营级单位中,但参战的海军陆战队步兵营仅有两个步兵连。


虽然海军陆战队并未像美国陆军在二战后那样为步兵排增加武器班,但在朝鲜战争中,海军陆战队步兵连的机枪火力仍是陆军的六至三倍(两者的步兵连都配备了三门60毫米迫击炮)。

然而,海军陆战队的武器弹药通常在数量上较少,或由更高一级单位控制。海军陆战队的作战理念要求更重的武器由营级单位控制,而步兵连则重点放在步枪和机枪火力上。也就是说,海军陆战队始终优先考虑火力,其次才是机动性。


有趣的是,美国陆军步兵组织在朝鲜战争前经历了重大改革。二战经验明确显示,一个人很难有效控制多达11人的班。

因此,1947年,步兵班减少了三人(弹药兵和两名侦察兵),但班长的军衔并未降低。


新的九人班包括一名上士(班长)、一名中士(副班长)、一名下士(BAR自动步枪手)、一名列兵(自动步枪副手)和五名列兵(步枪手)。

这一班结构围绕着自动武器组和步枪手展开,与英联邦的编制结构相似,只是在军衔上有所不同。


大约在同一时间,步兵排增加了一个武器班,由一名上士指挥,包括一名下士(机枪手)、一名列兵(机枪副手)、两名列兵(弹药手)、一挺.30口径轻机枪和一具2.36英寸火箭筒。


步兵连武器排中,两挺轻机枪被替换为一个由一门57毫米无后座力炮组成的小队,最初是一门,后来增加到三门。


总而言之吧,朝鲜战争对美国陆军来说是一场严峻的经验教训。至 19455月,陆军的最高兵力达到了8,290,000人,但到1950年夏季,仅剩下592,000人。


相比之下,珍珠港事件时,陆军的兵力才不过 160万人。


更糟糕的是,1950年的这支592,000人的部队中,技术人员和后勤人员的比例过高,因“按钮战争的神话”使得步兵的地位下降。最终在朝鲜承担战斗任务的美国征召兵相对缺乏经验。


臭名昭著的杜利特报告也削弱了领导力,二人组系统取代了主要的战斗小组系统。这一现象是由美国的人员替补系统引发的,该系统还导致军官的战斗任务通常比士兵的服役时间更短。


在中国军队的猛烈进攻下,许多陆军单位甚至出现了“崩溃”的现象。最终,马修·B·里奇韦将军不得不通过贯彻“坚韧、武器技能和必胜的决心”政策,来提升美国步兵的士气和战斗力。


不过到朝鲜战争第一年结束时,美军强大的火力已经造成中国军队的重大,同时使其进攻势头大大受挫。


我们现在知道,尽管解放军在师级及以下的战术层面具有极强的机动性,但其补给系统不足,使得无法持续大规模进攻。


更甚者,解放军的士气曾一度濒临崩溃,其过度依赖“人胜于武器”的学说显然有其极限。


此外,虽然 PLA步兵表现出色,但由于缺乏炮弹和迫击炮弹药,许多进攻不得不提前中止。


最后,解放军还是被迫进行阵地战,这与其机动作战学说完全不符。不过即便在这种情况下,解放军依然表现出色,并组织了纵深坚固的防御体系。

与往往采用前坡阵地的联合国军不同,中国军队因联合国军的强大火力,发展出更为隐蔽的反斜面阵地

中国士兵始终意识到防空掩护的价值,其构建的战壕和防御工事“更接近美国陆军野战手册的规格,甚至比第八集团军的许多士兵做得更好”。而实际上,解放军是第一支在核条件下作战的军队。

在战争的最后两年,朝鲜冲突陷入了致命的僵局,双方通过步兵巡逻在“无人区”进行战斗,这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情景十分相似。


在谈判的氛围中,针对敌方阵地的昂贵进攻越来越少。然而,解放军的战斗效能在这一时期有所提高,特别是在炮火技术方面。此外,不同于美国人定期轮换部队,解放军保留了他们的老兵部队,因此获得了某些优势。


直到战争结束时,他们依然是一支令人敬畏的敌军。根据马歇尔的说法,在朝鲜的“训练场”上,解放军“在打击、躲避和生存技巧方面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


显然,朝鲜战役是一场步兵的战争,步兵在炮兵的支持下主宰了战场。


在中国一方,步兵在巨大压力下取得了胜利,证明了一支现代化空军并不一定能完全孤立战场,而一支尽管火炮支援薄弱的军队仍然可以达到很高的作战效能。

最终,联军认识到必须由步兵来阻止中国军队。幸运的是,联军拥有足够数量的高质量步兵单位;否则,联军很可能早就输掉了这场战争。


不过到此,说来讽刺的是,第一次原子时代的大战胜利并不取决于许多人设想的高科技,而是依赖于那些老式的、默默无闻的步兵的表现。单此而言,这倒是颇为有趣的。


全球军事文摘
全球最新军事相关的资讯,涵盖军事动态、兵器知识、军史等方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