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23级艺术设计班(环境设计方向)《环境设施设计》结课展

美体   2024-07-19 16:29   甘肃  



课程名称:环境设施设计

上课班级:2023级艺术设计班(环境设计方向)

上课人数:8

授课教师:王莹

教师职称:副教授

课程学时:54



课程前言


《环境设施设计》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环境设计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将了解环境设施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技巧,掌握环境设施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提升环境设计相关技能和能力。

本课程将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的设计创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环境设施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园林景观设施设计、公共空间设施设计等方面的内容。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设计讨论、项目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全面了解环境设施设计的实际操作和实践应用。

在本课程中,学生将接触到环境设施设计的前沿理论和现实案例,理解环境设施设计对于提升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的重要性。学生将学会运用设计思维和技能,为不同场景和需求设计合理的环境设施,并通过实践项目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我们也鼓励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导他们思考环境设施设计与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关系。

通过《环境设施设计》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基本的环境设施设计理论和技能,具备综合运用设计原理和技术的能力,培养对环境设计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我们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成为具有良好设计品味和实践能力的环境设计专业人才,为未来的城市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学生作品及其感悟


李复繁

课程心得:

在这门课程中,我学习到了环境设施设计的相关理论,掌握了设施设计实践的关键要点。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深刻体会到了环境设施设计学习的重要性,不仅能够有效开拓我们的思维,还可以提升我们的理论与设计结合能力,使我的专业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我相信,这些知识和经验将对我未来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最后,感谢王老师的悉心指导!

设计说明:

本设计旨在探讨如何将共生理论融入环境设施设计中,以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共生理论强调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主张通过设计创造适合人类和自然共存的环境。通过保留自然景观和提供适合多样生物栖息的条件,创造生态丰富的环境。采用可再生能源和有效的资源利用技术,减少对环境的负担。这种设计方法能够在多个层面上提升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和共生关系,创造更加可持续和健康的未来社会。


延子薇

课程心得:

通过环境设施设计课程的学习,我对景观设施以及人与设施的交互产生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在环境设施设计的学习方面,王老师向大家传授了环境设施的概念、设施分类、价值意义以及可以支撑设计的理论体系,引导我们在实地调研期间深入观察、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在学习完这门课程后,我在今后的设计过程中可以更加深入地去剖析设计理论,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运用到设计中去。

设计说明:

该交互设施设计本着具身认知理论,通过交互设计努力去创造和建立人与设施及服务之间有意义的关系,以“在充满社会复杂性的物质世界中嵌入信息技术”为中心。交互设施设计的目标可以从“可用性”和“用户体验”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关注以人为本的用户需求。该设计多方面展示了人与设施的互动性,集合市民群众日常所需的便民设施,包含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自助按摩、信息屏、音乐播放等。从用户角度来看,交互设计是一种如何让产品易用、有效且让人愉悦的技术,致力于了解目标用户和他们的期望,了解用户在同产品交互时彼此的行为,了解“人”本身的心理和行为特点。通过对产品的界面和行为进行交互设计,让产品和它的使用者之间建立一种有机关系,从而有效达到使用者目标。该设施设计由钢结构、金属板和木材构成致力于在城市环境中增加人们互动、交流和发展的机会、从而焕发城市活力。


冯海蓉

课程心得:

通过对《环境设施设计》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景观设施设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服务人群的各种需求,始终保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并结合实际调研情况,为服务人群带来更舒适的设计。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由于老师的指导,我也在不断地改正与进步。

设计说明:

此设计选址于兰州市植物园。服务对象为老年人群,通过前期调研与数据分析,对所选场地进行改造设计。首先,路径材质以防滑、易行走的砖石或木质为主,设置明显的盲文指示牌。路径布局始终,避免过于陡峭或曲折,确保老年人安全通行。其次,提供舒适的户外座椅,如躺椅、摇篮,材质舒适,颜色醒目,便于老年人辨认。座椅布局合理,分布在整个空间各个区域,方便老年人休息,而长椅的形式更适合老人放置物品或者照顾孩子。在合适的位置设置遮阳凉亭,提供遮阴和凉爽的休息区。最后,照明设施应足够明亮,且颜色温和,避免刺眼,同时设置紧急照明,确保在意外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


王星睿

课程心得:

在这门课程中,我深入地学习和了解到了众多与课程相关的理论知识,极大地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和视野。之前我对于相关设计理论的认知十分浅显,仅仅只了解一两个片面的内容。但通过这门课程的系统学习,对设计理论有了更为丰富和深刻的理解。这门课程还教会我,看待问题不能只浮于表面,而是要更加细致入微。解决问题时不能妄图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循序渐进地深入推进。总的来说,这门课程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我严谨、细致的思维习惯。期待能将所学运用到实际中,创造更多的价值。

设计说明:

金沙村坐落于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九和镇,后因当地的沙子珍贵如金而更名为金沙村。本设计基于内生式发展理念,将关注点首先置于人,致力于挖掘人的潜力、激发人的潜能,着重培育村民的自治能力,以村民作为行动的主体以及主要受益人。在场地中主要增设了休闲座椅,并通过合理的围合方式,为各类活动的举办提供了适宜的空间。休闲座椅的布局充分考虑了村民的休憩需求,分布于场地的各个角落,营造出舒适、便捷的休憩环境。围合的场地空间则具有灵活性和多功能性,可举办文艺表演、民俗活动等多种形式的集体活动,满足村民的社交与文化需求。通过精心规划和设计公共空间设施,旨在提升金沙村村民的生活质量,增强村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激发村庄的内生发展动力,促进金沙村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


辛元

课程心得:

在环境设施设计的课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设计如何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共生理论的核心在于平衡生态系统与可持续性发展,这要求设计不仅考虑功能性和美学,还要兼顾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差异。通过采用可再生能源和资源利用技术,我学会了如何减少对环境的负担,并通过社区参与和教育项目提升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案例研究如高效能源利用的建筑和城市公园的生态修复展示了设计如何在实践中实现这些理念。总的来说,共生理论不仅是一种设计方法,更是一种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为创造可持续和健康的未来社会提供了深远的指导。

设计说明:

在本次环境设施设计项目中,深入探索了如何通过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有效地提升空间功能和使用体验。设计内容方面,我特别关注了材料的选择和环境影响评估。采用了可再生材料和节能设施,以降低环境负担,同时在功能设计上考虑到了多样化的使用需求,使得该设施不仅仅是一个空间,更是社区居民活动和互动的中心。

总结与反思中,我意识到设计过程中团队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以及在面对技术挑战时如何寻找创新解决方案的能力。我希望能够进一步探索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在环境设施设计中的应用,为城市发展贡献更多创新的思路和实践经验。最后,特别感谢导师和在整个过程中的支持与帮助,以及各方提供的专业意见和建议。


宋明鹏

课程心得:

随着本学期《环境设施设计课程》的结束,我有幸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不仅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还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环境设施设计课程》是本学期的一门专业课程,课程内容涵盖了从理论基础到实践应用的多个方面。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们系统地学习了相关知识点,并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一、学习经历与收获

1.理论知识的学习

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我认真阅读了教材和相关文献,对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深入的理解。同时,我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同学们共同探讨问题,拓宽了自己的思路。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我掌握了课程的核心知识点,为后续的实践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实践应用的探索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多次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我通过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我也学会了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了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说明:

彩虹城是由中川、秦川、西岔三镇等14个村的居民搬迁组成,小区分为A、B两个区,共有住房8636套。是由拆迁导致的老人居多的老年社区。本次设计旨在通过现有活动场所翻新改造,提供一个老年人休闲活动的舒适空间。有助于社区邻里情感的延续、有助于社区幸福感、归属感的提升。


马睿玲

课程心得:

在参与环境设施设计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一领域所蕴含的无限创意与深刻责任。这门课程不仅是一次对设计技能的磨砺,更是一场关于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存、如何以人为本创造美好生活的深刻思考。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重要性。无论是公园的长椅布局、道路的照明设计,还是公共空间的无障碍设施,都需要我们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去思考,确保每一个细节都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这种设计理念让我更加关注人的感受和需求,也让我更加明白设计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设计说明:

兰州市西固区河口村公共设施设计,旨在融合当地自然风貌、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需求,打造既具地方特色又兼顾实用性与美观性的公共空间。以“绿动河口,文化传承”为核心设计理念,结合河口村独特的黄河风情与悠久农耕文化,构建一个集生态休闲、文化体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多功能公园。通过生态修复、景观营造和文化植入,让居民与游客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河口村的历史文化底蕴。以“便捷出行,温馨等候”为目标,结合河口村的地域特色,设计既实用又具文化特色的公交站台。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提升乘客的候车体验。


李博群

课程心得:

通过本次课程我学到了如何更好地运用环境中的设计来提高环境整体的协调性与统一性。在融入自身设计想法的同时也要从气候、环境、干扰等方面考虑可行性。感谢老师认真负责地授课,让我在设计的路上更上一层台阶。

设计说明:

本次设计主要的理念以绿色环保为主。采用了大量的绿植来提高园区整体的绿色覆盖面积,在提高环境保护的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一定的休闲遮阳的天然设施。布局方面则是采用了中国古典的对称式布局结构,使得园区更加的统一庄严。

合影留念





     水塔山数字媒体工作室    
微信公众号 | NWNU-Art
 编       辑 | 唐依莲     
                图文素材 | 2023级艺术设计班
核校对 王    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