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市场,曾经是收藏者的乐园,如今却变成了一个令人叹息的“打折场”。
从前,邮票的发行量动辄一两千万,集邮者对其打折现象怨声载道,将原因归结为发行量过大。
于是,从2019年开始,邮政部门痛下决心,逐步减少发行量。
到2021年,套票的发行量从2018年的1300万骤降至700万,小型张的发行量从1000万降至580万,已经回到2006年甚至1987年的水平。
然而,尽管如此,邮票依旧在打折,只不过打折的幅度稍有收敛。
原先的“五折飞舞”,现在变成了“五折以上”的常态。
虽然小型张价格有所上涨,大部分品种的市价都超过了面值,打折幅度减少至8折左右,但问题依旧存在。
如今,2024年的发行量已降至六七百万,邮票市场的打折依然挥之不去,这是为什么呢?
问题的根源其实并不在于单纯的发行量,而是邮政内部结算机制的畸形。
地方邮局的拿货价据传低至一折,导致这些邮票被低价甩卖给大户和邮商。
由于邮政内部的考核机制,地方邮局为了完成任务指标,不得不以更低的打折价格将邮票预订给大户和邮商。
而对于这些大户和邮商来说,拿到如此低廉的进货价,自然也不会按面值出售,这就形成了市场上的低价倾销现象。
如果邮局给他们的批发价等同于零售价,他们根本不可能会低于面值抛售。
这种内部结算机制其实是邮市打折现象的关键原因。
邮政部门为了确保年度发行任务完成,不得不依赖大户和邮商来消化剩余的发行量。
如果这些邮票不通过打折手段卖出去,直接放到零售市场上,也许几年都卖不完。
每个月都有新邮票发行,资金快速回笼对邮政而言至关重要,从盈利的角度来看,给大户和邮商打折是邮政最理想的解决方案。
如今,集邮者数量锐减,估计全国仅剩70万左右的集邮者,而这些人中大多数只预订一套年册,铁杆邮迷也就订2-4套,平均下来每人预订2.5套左右。
根据预订量估算,全国需求量最多在150万套左右,大版册每年10万套,最多能消耗掉160万套邮票。
但实际预订量往往超过400万套,这意味着多出来的100多万套票只能依靠大户和邮商来预订消化。
如果地方邮局不打折出售给大户和邮商,那么多余的100多万套邮票就无人问津,邮政部门面临的就不仅仅是销售困难,更是资金回笼的压力。
另外,欢迎大家点击下方的名片,关注【邮币收藏者】公众号,我们会在上面提供更聚焦的集邮信息。
邮票发行成本高,邮政不愿看到印刷的票最终闲置在仓库里。
邮政更不会轻易把这些票投入到普通寄信窗口,因而通过打折销售是他们目前最实际的选择。
邮市打折现象的关键就在于邮政内部的结算机制,这也是导致地方邮局低价倾销给大户和邮商的根本原因。
现在邮政居然想出限制大户拿票的做法,这简直是头疼医脚的奇招。
如果没有低价的内部结算价,大户和邮商也不会主动打折去赔本卖。
这种限制措施显然无法解决核心问题。
目前,实际的邮票需求量只有310万套左右,但邮政部门的发行量却高达600多万,这几乎是需求量的两倍。这种发行策略显然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如果邮政真的希望邮票市场有所改善,首先应该将发行量降低到300万套以内,而不是一味限制大户的预订数量。
否则,2025年邮市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大户和邮商可能会放弃预订,市场需求进一步萎缩。
邮政部门如果继续保持当前的发行策略,市场前景将更加黯淡。
发行量过大、内部结算机制不合理、预订限制等问题叠加,将导致集邮者进一步流失,市场信心持续下滑。
如果邮政部门真正想要扭转市场颓势,2025年必须将发行量降至200万套以内。
这不仅是市场自我调节的必然选择,更是挽救邮市的最后机会。
市场需要的是供需平衡,过度的发行量和不合理的内部机制只会进一步恶化市场环境。
邮政部门是否愿意面对现实,做出改变,才是2025年邮市能否重生的关键所在。
对于集邮者而言,未来是否还会有值得期待的邮票市场?这一切都取决于邮政部门能否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痛下决心进行改革。
否则,邮市的困境将难以破解。
另外,如果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右下角点赞和点在看支持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