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空间站要解体?4处漏气50个隐患,NASA堵不住,警告撤离

时事   2024-11-18 22:41   辽宁  

最近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引起了全球瞩目,随着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顺利发射,三名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和王浩泽成功进入中国空间站,开启了新一轮太空任务。

而神舟十八号的乘组在完成了接力任务后,也按计划将返回地球,天舟八号快速对接帮空间站送去物资,这一系列的进展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稳步发展。

而与此同时,国际空间站的命运却显得岌岌可危,甚至连美国宇航局(NASA)都不得不为这座近25岁的太空站的未来操碎了心。

自2000年开始服役的国际空间站,原本设计的服役期仅为15年左右,然而一再延长的使用年限让这个曾经的科技奇迹逐渐显现出“老态”。

今年6月,波音公司的“星际客机”在国际社会的关注下完成了首次无人飞行任务,把两名宇航员“运送”到了国际空间站。

然而尴尬的是,这一任务的执行并不顺利,由于技术故障,“星际客机”无法将这两名宇航员安全带回地球,NASA不得不依靠SpaceX的“龙飞船”来执行这一任务,预计要等到2025年2月才能将宇航员接回地球。

如今2名美国宇航员还在太空无法返回,NASA的计划也一再受挫,而这也仅仅是国际空间站一连串问题的冰山一角。

如今它如同一个年久失修的“空中堡垒”,相比于宇航员滞留,漏气、裂缝等问题已经更为严重。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6日透露,目前国际空间站的漏气问题已经不能不防,美俄已要求宇航员采取一系列紧急应对措施。

NASA官员甚至担心出现灾难性故障,要求停靠在国际空间站的美国载人“龙”飞船增加临时座椅,以备紧急撤离之需。

而英国《每日邮报》今年10月刚刚报道过,国际空间站目前已发现50处“隐患”区域,其中有4处裂缝明确存在泄漏风险,特别是集中在俄罗斯的“星辰”号服务舱。

虽然早在2019年,俄罗斯就曾对裂缝进行了封堵,但显然治标不治本,且潜在的泄漏点可能远不止这些。

这些漏洞带来的风险是显而易见的。虽然少量泄漏或许不会立刻危及宇航员的安全,但任何问题若在空间站内失控,都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

假设“星辰”号服务舱的转移通道出现结构性故障,甚至解体,其产生的碎片将对空间站其他模块形成威胁,甚至波及到宇航员所在的舱段。

NASA深知这种风险的严重性,因而一再敦促在“星辰”号舱门打开时,美国宇航员应留在美国舱段,以便随时做好应急准备。同时,NASA还强调除非必须,应尽量保持舱门封闭,以防万一。

然而,面对这些危机,俄罗斯却已表现出退出国际空间站的意愿。

作为国际空间站最早的建设者之一,俄罗斯早已在2021年宣布计划在2025年后退出国际空间站项目,并逐步将资源转向本国的空间站建设。

据悉,俄罗斯希望到2027年左右发射自己的轨道站,以摆脱对国际空间站的依赖。俄罗斯之所以急于抽身,除了经济因素外,技术隐患同样是关键考量。

对俄罗斯来说,继续在一个故障频发的老旧空间站上投入大量资源并不现实,尤其是在本国的空间站规划已经提上日程的背景下,退出国际空间站似乎成为必然之举。

然而美国则有其难言的苦衷。NASA一直希望国际空间站能够延长服役期限,这不仅是为了继续获取空间站带来的科研收益,更是因为美国自身的商业空间站计划尚在推进中。

尽管NASA积极扶持商业航天企业,希望通过私营资本的介入来维系美国在低地球轨道的存在,但目前这些项目尚未达到稳定运行的水平。

假如国际空间站提早退役,而美国的商业空间站未能如期接替,那么美国的载人航天项目将面临尴尬的空档期,这无疑是NASA最不愿看到的局面。

美国在太空领域一向自视为全球领军者,一旦在空间站的建设和运营上出现断档,可能会削弱其国际影响力,使其在国际合作中的主导地位岌岌可危。

不仅如此,国际空间站的退役还带来了美国在太空盟友方面的失去。

长期以来,美国通过国际空间站与多个国家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尤其是欧洲和日本等航天机构,双方在国际空间站项目上有着长期协作

然而如果国际空间站退役,这些盟友可能需要寻找新的合作对象。

根据NASA此前的计划,到2030年,国际空间站将完成它的使命并坠入南太平洋的尼莫点。

作为距离所有陆地最远的地点,这里距离陆地平均距离为2688公里,称得上是被废弃航天器的理想坠落地。

NASA已经多次调整国际空间站的“退役”时间,从最早预测的2022年延至2024年,又延到2028年,最终推迟到2030年。

然而,随着舱体漏气、设备老化、维护成本上升等故障频发,国际空间站恐怕已经等不到2030年了,提前退役或许也不是不可能。

那么,为什么非要让国际空间站坠毁呢?主要是因为国际空间站位于近地轨道,时刻受到稀薄大气层的影响,轨道高度也会不断下降。

若不通过定期加注燃料进行轨道维持,它将最终失控,即便它漂浮在太空中,阻力仍不可忽视。

若长期放任其自由运转,坠落地面的风险也会增加。因此,主动安排其坠落,确保碎片落在远离人口稠密区域的海洋中,成为更为安全的选择。

近年来中国接连成功的航天任务,展示出了在载人航天和空间站建设上的技术积累,而神舟十九号任务的顺利实施更是标志着中国空间站进入常态化运行。

对比之下,美国的空间站计划却摇摆不定,面临着商业化进程能否顺利进行的巨大未知。

与之相对,中国空间站的逐步成形与开放姿态,显然为这些国家提供了一个备选方案。

中国一向秉持和平利用太空的理念,并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已经吸引了不少国家表达合作意向。

随着中国空间站的稳步运营,它无疑成为了全球科学家探索太空的新舞台,这对于美国而言无疑构成了巨大的压力。

综合来看,国际空间站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而其未来取决于多方博弈的结果。

对于NASA来说,短期内只能在技术上尽可能维护空间站的正常运作,同时加快商业空间站项目的推进。

然而,这一切的背后却隐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特别是随着国际空间站的退役问题逐步浮出水面,全球航天合作的格局也面临重塑的可能。

而对于美国来说,若未能在商业空间站上实现突破,未来的太空格局可能会发生根本性转变。

海内人物
用平凡的笔触解读航天科技故事,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正能量都值得点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