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周总理追悼会上,宋庆龄中途愤然离场,随后闹出辞职风波

文化   2024-11-13 15:17   江西  

1976年初,周总理追悼会后不久,党中央就收到了宋庆龄的辞职信,老人家随即回到上海,后续在不少人的劝解下,她才重新回到北京。

如此“辞职风波”实则与周总理逝世有关,宋庆龄一度在参加追悼会时中途愤然离场,此外,潜在原因还有她对于十年动荡的诸多不满与愤愤不平。

“原来宋主席是周总理派呢!”

“你还不知道呢吧?人家宋主席的面子可大了,前几天去总理的遗体告别会,还带着自己的随从呢!”

这段简短交谈就发生在周总理追悼会现场,轻浮的口气让宋庆龄感到怒不可遏,她没有当场发作,而是狠狠看了说此话的两人,随即压着怒火离场,此举让邓颖超以及不少中央领导人都感到疑惑不解。

回到住地后,宋庆龄的情绪变得特别激动,无论如何都难以理解那些指摘背后的别有用心。

“我这么大年纪,有个人扶扶我,总理也是看着她们两个长大的,怎么就不能去?这么说话简直就是胡闹,我和总理是几十年的老朋友,在他们眼里居然成了分帮派!看来,我还是年龄大了,不能再为国家做什么事了,也是时候辞职回上海养老了!”

重点来了,当年相伴宋庆龄左右的两位“随从”到底是何人?正是老人家晚年十分喜爱的隋氏姐妹。

相传,隋氏姐妹是宋庆龄的养女,实则不然,两姐妹的父亲隋学芳曾是宋庆龄的警卫员,后来因病瘫痪,无力抚养几个孩子,宋庆龄在实际意义上承担起了两姐妹养母的责任,给了她们超乎生母的呵护与关爱。

晚年宋庆龄生活在北京,两姐妹与她朝夕相处,周总理时常前来看望,同样没有养育骨肉的他也会带着姐妹俩散步,鼓励她们努力成长为栋梁之材。

虽说隋氏姐妹并非是名门之后,因为深得宋庆龄、周总理的喜爱,身份也与大多“红二代”没什么区别,都是被寄予厚望的革命后辈。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病逝,1月10日,重病缠身的宋庆龄在隋氏姐妹的陪同下去往医院向总理遗体告别,此时的她已是83岁的高龄老人,寒冬出行有人陪同再正常不过,更何况,隋氏姐妹还是周总理生前极为喜爱的晚辈,借此机会向周伯伯道别也在情理之中。

本是一桩寻常事,偏偏在不正常的政治氛围中成了无耻小人嚼舌头的谈资,也就有了前文提到的发生在追悼会上的不堪一幕。

要说宋庆龄能够被誉为“国母”,胸怀必定是海纳百川的,对于小人谗言更不会放在心上,偏偏这件事就发生在周总理的追悼会上,恶毒的指摘直指宋庆龄以及她最看重的周总理、隋氏姐妹,终究让她再也遏制不住心中长期累积的愤懑。

之所以笔者会如此说,看看十年动荡期间宋庆龄的遭遇就可见一斑。

1966年夏天,原本静谧庄重的北京后海北河沿46号遭到红卫兵和造反派的包围冲击,那里正是宋庆龄在北京的住地。

这些无知革命小辈日日搅得住地不得安宁,周总理听闻此事并派出一支加强连日夜守卫,宋庆龄依旧难以摆脱大门外持续不断的嘈杂声。

“强烈要求宋奶奶不要再留那种资产阶级的发型与穿那些资产阶级的服饰了!”

宋庆龄即便曾想要努力理解这场“新的革命”却还是常常陷入困惑与痛苦之中,尤其在双亲墓地惨遭扬尸抛骨、表妹被迫自杀、表弟一家被抄家,她对于这场时代变革再也没有任何期待与好感,如若没有周总理竭尽全力的庇护,很难想象宋庆龄本人还会遭到怎样的伤害与冲击。

当全国上下变得狂热异常,往昔平静、和谐的世风不再,为家国大业奉献一生的宋庆龄怎能不心碎?更何况,当她看到周总理这位至交好友在这场浩劫中不断被冲击,孤木难撑却从未停下力挽狂澜的脚步,她怎能不心痛?

这些胸怀与担当绝不是常人能够轻易理解的,当然,无论是宋庆龄还是周总理,他们从未苛求世人的理解,哪怕千夫所指也要一往无前。

直到周总理形同枯槁般走完了生命最后的时光,宋庆龄的心头如滴血一般,在如此的政治大环境中,她甚至不能在好友灵前放声大哭,即便如此,她也绝不允许无知小人的狂妄指摘。

好在,这件事最终得到了合理解决,出言不逊者纷纷向宋庆龄道歉,看似小事一桩实则是宋庆龄在维护周总理及自身尊严问题上绝不让步的写照。



旧时楼台月
近代史,现代史,历史人物解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