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网都得感慨,网友真的太爱吵架了,每天都有新话题吵。
你看,天气转冷了,现在最新的吵架话题是南北到底谁更冷。
起因是有人说南方冬天真的太冷了,不知道该咋办。
结果网友硬是要出来杠一下,说南方冷啥,我们北方才冷。
于是变成了比冷大会。
有人说,想象一下在东北和在南方两个地方醉卧街头吧,高下立判。
有人接话,直言燕子和大雁不会傻到要去更冷的地方过冬。
另一边觉得,湖北冬天,生活的舒适度没有北京好,也没有内蒙古的通辽市好!
还说南方冬天室内温度明显低于北方,所以要冷。
就这么一个话题,居然吵了足足1.1万个回答。当然,如果吵架到这也就算了,结果还有很多人还上升了。
什么地图炮一开,骂个没完;
什么人身攻击一来,上纲上线血战到底。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
有人说在北京太累了,会有人跟他争小地方才真的累。
有人说诸葛亮很行,有人笑他这人不行。
撕逼不怕无聊,就怕没人接话,请看:
奥特曼宇宙里,关于迪迦和赛文谁更厉害的争论持续几十年了。还互相给对方扣一个土鳖的帽子。
狮吹虎吹争霸里,时不时出现一句“狮迷怕不都是卖国贼”的问候。
仿佛大家什么事都要比一比,都要逞口舌之快,辩赢对面。
解决问题不重要,赢才重要。
就好像这世界其实是个搏击场,我们只想通过伤到对手的方式沾沾自喜。
而且,我的爱好必须赢,你的兴趣必须输;我的立场特别高贵,你的选择卑鄙低贱。
那些吵了几万层楼的数学题的产生,就是这个原因。
因为万物皆可骂,够无聊了吧?可大家有的是精力啊。
但你有没有想过,最开始那些抱怨的人,其实并不是想和你争论呢?
他们其实是想解决问题。
问题就是:
南方太湿冷,该怎么办?
这问题倒不像上面撕逼那么复杂。
首先我们要知道,为什么冬天的南方感觉特别冷,明明看着气温看着不是特别低啊?
这其实在说体感温度,而影响体感温度最重要的两个气象条件在于风力和相对湿度。
考虑到北方的冬天湿度不是很大,风力倒很强,另一边南方的特点是易潮湿。
对此中央气象台专门比较过,同样5度时,不同相对湿度和风力情况下的表现。
结果:当南方相对湿度70%时,体感温度就会从5℃降到2.6℃,北方则得刮起7级大风才会让体感温度到达2.5℃。
科学原理也不复杂。如果空气相对湿度大,人体表面水分,和空气中水蒸气的交换速度就加快,这时候人的热量就加速流失,也就感觉更冷了。
而按照专家更形象点的说法是:“干空气本身的保温能力就比较好。南方的湿度大,因此保温能力比较差。”
而且这种冷深入骨髓,寻常衣物很难抵抗。
所以就有一个很形象的说法,叫:南方是魔法攻击,北方是物理攻击。
面对物理攻击我们可以穿盔甲防御,但面对魔法攻击只能靠自身抗性。
这话对也不对。
南方的湿冷确实会让人体感更冷。
但其实只要满足一些条件,这盔甲,也能把湿冷也给防了。
随着衣服科技的发展,现在大家发现:穿在最外面的衣服要防风防水。
甚至于,只要一件衣服能保暖,能防水,而且足够蓬松,就能在无论干冷还是湿冷的地方都暖和了。
怎么办呢?
这时候很多南方人会去买羽绒服。
买着买着,买的还比北方人买的多了。
但这并不能说这些衣服能帮助南方人扛过湿冷。
因为天然羽绒在未经处理前,表面有一层水的油脂,这油脂能让鸭鹅从水中上岸后一甩水就干,一点不怕冷。
但传统羽绒为了去除异味会清洗掉这层油膜,就失去了疏水拒水性能。
所以关键在于如何还原这层膜,进而还原拒水性能。
所以,拥有成熟服装经验的利郎,第一反应也是打造拒水羽绒。
他们给羽绒服增加了多种特性,包括但不限于:10000+分钟IDFB标准拒水测试验证,95%绒子含量,800+蓬松度,1000+清洁度,专业EVENT防⽔透湿⾯料,等等。
这么一来拒水羽绒3.0能防风防水,还能保持羽绒蓬松,维持保暖。
不理解这些数据指标也没关系,不妨看看《南方忠告》视频。
视频通过灰暗的画面勾勒出南方那种独特的阴冷,仿佛整个人一下子就进入了恐怖的冬天。但有了拒水羽绒3.0后,不一样了。
穿过雨巷,走过潮湿月台,依然气定神闲。
穿堂冷风之中,稍稍敞开衣领,也能轻松应对室外。
在南方能抗湿冷才是真抗冷啊。
说说容易,真要满足这个基本需求有点难,因为有些羽绒服只是一味地打价格战,玩参数概念,他们并没有去做防湿冷。
也许是成本和耐心都不足吧。
相比之下,利郎很早就意识到中国品牌崛起也要严以律己。
所以作为中国品牌不卷价格、参数,而是专注为用户提供在湿冷环境中获得更好的穿衣体验。
拒水羽绒1.0在羽绒服赛道中开辟出一个崭新的细分品类;
2.0拒水性能为1000分钟拒水测试成绩;
3.0拒水性能提升至10000分钟;
……
专注于一件事,往往比概念营销更能取悦消费者的心。
更何况在羽绒服这种事上,也没什么好卷的,就是面向对象,面向可怕冬天。
然后尊重技术和常识。
也许科幻片《后天》里全球冰冻场景离我们尚有距离,但在这个气候变幻莫测的年代,科学防寒很重要。
毕竟这单纯是为了自己体面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