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头版聚焦!长汀,绿色长征再出发

民生   2024-12-10 11:45   福建  


12月7日
中国水利报》头版报道
长汀,绿色长征再出发
聚焦长汀人民
“誓叫山河换新颜”的
“绿色长征”





一起来看详细报道



总有一种精神,能跨越时空,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总有一种传承,能守正创新,在时代的浪潮中浩浩前行。

90年前的1934年,中央红军第九军团从福建长汀出发,开启了一段举世瞩目的战略远征。

25年前的1999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专程到长汀调研指导水土流失治理工作,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开启跨时代的改革,长汀人民开始了“誓叫山河换新颜”的“绿色长征”。红色长汀在新时代以生态之名绽放出新的荣光。

2024年12月5日,福建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拓展提升“长汀经验”座谈会在长汀召开,福建省委书记周祖翼带领大家共同回顾与展望,全省上下吹响了新时代以更高站位、更强责任、更优水平拓展提升“长汀经验”的冲锋号。


长汀昔日“火焰山”变成今日“花果山”本报通讯员张平 摄



25年不长,但长汀却冲破了环境基础之“弱”、资源禀赋之“少”、发展理念之“旧”等一系列限制,完成了翻天覆地的华丽转身、脱胎换骨的逆袭迭代,以“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定力走出了一条蝶变之路。

这是一场重塑山河的逐梦之行——

“不闻虫声,不见鼠迹,不投栖息的飞鸟,只有凄惨静寂,永伴着被毁灭的山灵。”长汀水土保持纪念馆里,这段对长汀水土流失的描写,字字灼心。

彼时的长汀,山光、水浊、田瘦,水土流失与贫穷落后相伴相生,人与自然的矛盾陷入恶性循环。

20世纪40年代,长汀开始探索治理水土流失。历经半个世纪的艰辛探索,到1999年,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已初见成效。

但“革命尚未成功”。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的习近平在1999年考察长汀后,作出了开展长汀百万亩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战略决策。

加大力度、规模治理,滴水穿石、久久为功。

25年来,荒坡渐披绿装,沟壑重盈生机,溪流恢复欢唱,长汀累计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生态恢复面积311.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9.55%,水土保持率提升至93.56%,实现了从“火焰山”向“绿满山”的飞跃。

这是一张人民至上的答卷——

一次次深入田间与地头,一次次与农民的手紧紧相握。

一个省的工作千头万绪,为什么如此重视一个县的水土流失治理?

因为“这个问题不解决,群众过不上好日子”!

因为要“真正把水土流失治理这项工作作为提高为人民服务质量的大事抓紧抓实”!

于是,省、市、县,责任与行动层层传导,全省上下干劲迸发。

从之前“下雨都能听到流沙的声音”,到如今“每天被鸟鸣声叫醒”;从过去“晴三天,尘满面,雨三天,泥满田”到如今宜居宜业宜游,长汀水土流失治理这张民生答卷上,一撇一捺都镌刻着为人民谋福祉的坚定决心。

这是一首乡村振兴的时代交响——

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长汀是最好的证明。

从全国水土流失重灾区到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从国家级贫困县到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长汀地区生产总值从1999年的18.2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344.9亿元,生态从长汀最大劣势逆转成最大优势。

行走在长汀大地,正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三农”让人耳目一新。

看农村好风光。汀江蜿蜒流淌,两岸苍翠葱郁,1101户美丽乡村庭院错落有致,163个美丽乡村小公园星罗棋布,古老的汀州古城与绿水青山仿若天作之合,如诗如画。

看农业新活力。水保特色产业蓬勃兴起,仅林下经济全年产值就有32.2亿元;793个农民合作社、2698个家庭农场相继成立,牵引着农业朝着现代化、多元化的方向加速迈进。

看农民精气神。过去人口外流,如今返乡创业还吸引外来投资。一村一业,比学赶超,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各显神通。

长汀以水为根,多种产业蓬勃发展,奏响了乡村全面振兴的时代强音。


25年不短,但长汀却始终坚守与坚持,守护绿水青山的初心之“纯”,秉持生态优先的信念之“坚”,牢记绿色发展的使命之“重”等“定盘星”,成就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之作,为子孙后代留下了绿色宝藏与精神财富。

坚持方向的战略定力——

山光水浊的贫瘠、治山治水的紧迫,牵动着省、市、县历届领导班子的心。

历任领导干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嘱托,把治理水土流失当作“一项继往开来的事业”,坚持“一任接着一任,锲而不舍地抓下去”。

一批批规划出台,从宏观布局到实施路径,治理工作全过程有章可循、有序推进。

一笔笔资金落地,2000年起连续多年每年投入1000万元,以大力度、大手笔推动治理规模化、精细化。

一项项责任落实,实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评价考核从“软约束”变成了“硬杠杠”。

党政一把手推进,三级书记齐抓,坚持正确方向同向发力,是长汀水土保持事业行稳致远的根本前提。

激活群众的内生动力——

在长汀,治理水土流失,有一幅英雄群像。

老汉黄金养在古稀之年承包崩岗,种植近千亩杨梅,浇灌出千亩翠绿。

南坑村党支部书记沈腾香,带领全村种植2300亩银杏,发展银杏产业,誓把“难坑”变“富坑”。

远嫁而来的马雪梅,开垦荒山600余亩,发展经济林、农作物、养殖业等多业态,以“生态种养”实现水土流失治理良性循环。

“谁治理、谁拥有、谁受益”,从万人大会战,到个体承包到户,长汀的水土流失治理从一开始就秉持着紧紧依靠群众的理念,充分激活群众内生动力。

汲取群众智慧,尊重基层探索,对朴素的经验加以总结,上升为规划、提炼为路径,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实现上下同心、双向奔赴。

尊重规律的科学效力——

长汀,称得上水土保持人才与技术的“摇篮”。

底子越差、条件越苦、任务越重的地方,越是人才的练兵场、科研的试验田。

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吸引了众多水土保持业界的专家学者,水土保持院士工作站、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相继成立。边探索、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长汀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已在宁夏固原、定西等地区推广开来。

目前,长汀已颁布4项水土流失治理标准。长汀县水土保持局局长岳辉自豪地说:“我们已实现从‘出经验’向‘出标准’的转变升级。”

长汀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契合山水林田湖草沙的内在机理,以敬畏之心、科学之策促自然修复,使各生态元素依存互促,实现治理效果事半功倍。

汇聚协同的多方合力——

“公仆林”“同心林”“青年世纪林”“巾帼创业林”……在长汀,有19片不同名字的水保林,还有省直机关、央企国企等46家单位建设的崩岗治理示范区,以及军地协作示范区。

长汀广泛吸纳各部门、各领域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省、市、县政府部门认捐、认种水土保持林,明确各单位水土保持责任清单,具体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在长汀,治理水土流失不只是水利部门一家独办,而是各部门通力合作,破除部门间的掣肘与壁垒,如紧密咬合的齿轮,精准配合、高效运转。

龙岩市水利局副局长卢晓香颇有感慨:“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充分挖掘并释放各领域的优势与潜能,使其相互交织、彼此促进,进而催生出一种乘法效应般的强大合力。”

焕发改革的创新活力——

长汀经验之所以历久弥新,关键法宝在于改革。在破旧立新中重塑发展格局,推动水土流失治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轨道。

投入机制改革。长汀设立国有专业治理公司,实行水土流失治理企业化、规模化和专业化运作,推动水土流失治理从政府主导向社会主体转变。

治理机制改革。全力推进水土流失治理重点、综合提升、生态示范“三大工程”,向生态脆弱区进军,向精准提升发力,实现水土流失治理从规模化向精准化转变。

预防机制改革。深刻吸取历史教训,从源头上解决农民对植被的过分依赖。比如引导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和生态公墓建设,实施生活燃料补贴政策等,实现从重治理向重预防转变。

价值转换改革。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核算水土保持碳汇价值,在2023年12月成功签约全国首单水土保持碳汇交易;2024年11月,又首创水土保持司法碳汇,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25年后的今天,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又一次站在新的起点。

一直参与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卢晓香坦言,长汀水土流失治理虽然取得决定性胜利,但距离“山河锦绣、生态宜居、业兴民富”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和生态安全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

挑战犹存——

长汀已经治理的山地植被中马尾松针叶林比例占80%以上,存在多重次生风险,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较低;

修复的土壤表层改良需要时间的积淀,从“贫土”到“沃土”,还需要久久为功;

现存尚未治理的29.91万亩水土流失地零星分散、交通不便、土壤贫瘠,后续治理难度更大;

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支持水土流失治理作用不足,“自我造血”功能有待提升;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尚在探索,特别是生态公益林占林地总面积1/3以上,产业发展反哺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尚未形成。

开山见路——

要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经历淬火锤炼、饱经风雨洗礼的长汀,深知治理成果的来之不易,深知唯有保持定力、继续前进才是对以往成果的最好捍卫与延续。

一系列破解新时代难题的行动举措已经落地见效。一片片马尾松中,套种的阔叶树已长成一人多高。长汀通过补植草灌乔,“去针套阔”,优化调整树种结构。

已治理水土流失区的低质低效林地已覆上了豆科草植物,团团簇簇、长势旺盛,不仅保水保土,还能改良土壤。诸如此类的一系列土壤改良行动正在加紧推进。

编制并落实《长汀县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直面新时代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硬骨头”,目前已完成方案明确任务量的79.5%。

率先开展水土保持碳汇核算和交易,一系列开创性的水土保持碳汇工作正在引领全国。

重新出发——

福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也是践行这一重要思想的先行省份。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是生态建设的一面旗帜,2021年“长汀经验”入选联合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25年来,水土流失治理的“长汀经验”不断拓展与提升。

说到底,“长汀经验”最宝贵的财富还在于人。无论是高瞻远瞩的执政者,还是默默耕耘的普通人,他们在荒丘秃岭前的壮志满怀,遇到困顿挫折时的坚韧不拔,在漫长岁月中的坚持不懈,这些精神力量相互交融、彼此激荡,赋予了“长汀经验”鲜活的生命力。

正因如此,“长汀经验”早已超脱于一种治理模式,升华为一座精神丰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建设美丽家园而不懈奋斗。

循大道,至万里;秉初心,谋远图。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长汀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沿着生态文明建设的长征之路奋勇前行,让这颗绿色明珠于岁月的长河里,熠熠生辉,永放光芒。





龙岩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中国水利报
编校:邱婷 罗咪娜
审核:蔡添高 应瑛
监制:王仰华
总监制:高营光 陈长帮
版权归龙岩市融媒体中心所有,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龙岩市融媒体中心”


龙岩市领导赴新罗区和漳平市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福建公示一批拟获评高级职称人员名单,来看看有你认识的吗?
《中国改革报》聚焦!龙岩:高质量技工教育建强产业工人队伍

成为我们的专属粉丝

只要简单两步

↓↓↓

点亮
↓↓

龙岩发布
传播龙岩声音,讲好龙岩故事!龙岩市委市政府权威信息官方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