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鉴 | 华山论鉴4月21日播出藏品展示
体娱
文化
2024-04-20 21:23
陕西
【秦咢生·书法作品】
文化赋值:4万
鉴定估值:3万
市场报价:3万
何纯点评:秦咢生先生的书法是从二王、赵孟頫入手的,又加入两个非常奇特的碑,一个就是《爨宝子碑》,另外一个是《天发神谶碑》,这两个书法在碑的历史上都是属于非常特殊的字体。《爨宝子碑》这个“爨”写法非常地复杂,意思就是生火做饭的意思,还当作姓,在这里爨宝子就是一个人的名字,是记录他平生的一个碑。这个碑特殊在于当时魏晋南北朝的时候,曹操有个禁碑令,东汉末年对于丧葬都是奢靡之风,所以说他禁止立碑,但是这个碑是在云南,大家都管不到,所以说有了这么个碑。另一个它的字体结体非常地特殊,在造势上因为它很多字出现了单独拿出来感觉有点失势、倾斜的状况,它靠这种特殊的燕尾的布局使它整体上看的就非常地周正。秦咢生先生主要就是加入了这碑的风格,使他的字体透出他之前学过赵孟頫的这种秀美的字体风格,这首诗写的是鲁迅先生的诗。严裕国点评:秦咢生先生是一个诗、书、画、印全行的艺术家,而且他是入帖出帖第一人,就是说他是研究爨宝体第一人,这是行里边公认的。这幅作品摘录了鲁迅先生一首诗,“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尘海苍茫沉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坠空云齿发寒。竦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他这方印写得很清楚,“甲寅七十四岁”“秦咢生”。具体您这幅作品是真是假呢?我的个人鉴定意见是此作品为秦咢生先生书法真迹。这是秦咢生先生74岁的作品,从结体来看非常古雅大气,而且它的上下的顾盼,左右的相连,字与字之间字断但气连的感觉非常明显。写起来非常周正,中锋用笔的特点非常突出,而且它是起笔藏锋,但是收笔的时候它有一个上提的一个尖儿,所有的都有上提的尖儿,这个尖儿跟真正原碑的风格略有区别,还是在学碑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认识,是创新的东西。而且这个带上款“黄笃维”,这是广东省美协的副主席,所以这幅作品它是加分的,因为全是同行,书协主席给美协主席写字那肯定要精益求精的。赵记弘点评:秦咢生先生从艺70多年,诗、书、印都有研究,他的书法造诣是最深的,真、草、隶、篆等各个书体都能写。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作品,整篇作品结构非常地严谨,字体古拙厚重。据我了解秦咢生先生作品在全国的流通性并不大,可能因为一些诸多原因,大家对这个艺术家有些埋没了。2013年在上海天衡的一场拍卖会上有一件爨宝子体的书法,成交金额是2.3万多元。2015年广州华艺的同题材的作品,成交是1.7万多元。我个人认为这件作品它是有很大的升值空间的。陈艳军点评:您带来了一件自称为花囊式花瓶的器物。两晋南北朝的时期就已经大量地出现了这种器型,不过跟这个略有区别,那个时期的是一个大喇叭口,口非常地大,腹比较深,主要的功能就是用于盛放肉骨、鱼刺这种食物残渣。唐宋时期,多了一个功能,成为茶道里边用于盛放茶渣和残的茶水。明清时期,这种器形逐渐得多了起来,它的主要的功能实际上就是唾吐之器,就是《红楼梦》里边的一个桥段,用来漱口、吐痰。但是也会慢慢地演变成放在案头上用来收纳微小的废弃物,包括赏玩、把玩,甚至就是也有人会用它插花,当成花器去使用。它的功能肯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变化,具体它到底是盛放食物残渣的食器,还是盛放茶渣的茶器,亦或是唾吐之器,或者是收纳、赏玩甚至插花之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待进一步地去考证,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一件事情是它绝对不能等同于痰盂。范海洋点评:这位藏友带了一个青花的花囊。以我这么多年在市场的经验来说,类似于这样的器型它确实有叫花囊的,有叫渣斗的,这个是直口,往外略微撇一点的,我们称为“花囊”,如果是渣斗,它的口沿就非常地敞口,这样得往里边放东西。我们知道梅瓶它的口小,仅能插一枝花,花囊是插一束花的,所以我们叫“花囊”。这个器型应该说还是很秀美的,口沿画的如意纹,颈部缠枝莲,肩部依然是这种如意披肩,主题纹饰依然是缠枝莲。缠枝莲最早出现于唐代,它也叫“万寿藤”,生生不息、子孙延绵、福寿绵长,这是非常美好的寓意。底款“大清光绪年制”六字青花楷书款,这种写款应该说属于官窑的写款。那么这件到底是真还是假呢?我的个人鉴定意见是这是一件清光绪官窑青花缠枝莲花囊真品。它的器形非常优美,颈部与腹部的比例非常地恰到好处。它的青花的发色非常地沉稳,我们能够感觉到它是沉于釉下的。写款笔力雄健挺拔,起笔藏锋、落笔回锋,回锋的这种墨迹是随着笔锋走的,如果是赝品就堆积在回笔的笔端,这个是我们鉴别的一个方法。它的胎质细腻、干老,尤其是胎釉结合处的火石红非常地自然,而且是由内往外而生的,有根而生,尤其是在釉面颜色深,越接近于胎体的颜色越浅,所以它是有层次的,表面的釉水也是非常地肥润。罗迪点评:这件器物其实在清宫档案里有个明确的记载,就是同治大婚瓷的时候,也烧造了一批这样的东西,当时有图案、尺寸、大小跟这个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唯一区别就是那是粉彩,这个是青花的,当时明确记载这是叫“渣斗”。所以说这种东西如果你现在拿来插花也是可以的,但其实是清宫档案记载的时候,这个东西准确的用途就是渣斗。因为很多人觉得渣斗相对而言比花囊价格就会低很多,所以说给它一个好听的名字,但是我们要从历史上来看,这件器物它确实就是渣斗。2023年北京大羿拍了一只光绪缠枝莲的跟你这只器物基本上一模一样的渣斗,当时拍了是7万多(元)。这种器物它的路份相对要低一些,所以说它在市面上受追捧的热度比其它官窑要差一些。刘雄点评:藏友带来一枚草叶铭文镜,铭文是“见日之光,长毋相忘”,翻译成我们现在的话就是只要太阳还升起,我就依然想着你,听着是非常地深情。像这种有长相思、毋相忘这种相思题材的镜子,其实在西汉的早中期比较流行,这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是有关系的。西汉初期经过秦末的大战百废待兴,所以它需要很多名目的徭役,后面又经过文景时期诸王的内乱,接下来就是汉武帝北击匈奴,南平南越。当时一些成年男子都要被迫地随军出征,汉乐府诗里面就有记载说:“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还”,所以相思题材的镜子其实就是当时的人一别以后,可能一辈子都见不着了的相思文化,在西汉的早期特别流行。除了铜镜以外,同时期的包括现在看到的瓦当、带钩上面都有这种修相思、毋相忘、长毋相忘或者是愿长毋相忘这样子的相思文化的题材。到了(汉)武帝晚期,他发现社会经济有影响,在轮台给自己下了《罪己诏》,才有了后来所谓的宣昭时期的中兴,这种题材的铭文的镜子也就是从汉宣帝昭帝以后开始逐渐衰落的,这个镜子铭文的内容其实是断代的一个依据。蔡一阳点评:您这面铜镜是一个草叶铭文镜。镜子布局非常规整,是一个四叶半球形的镜钮,外缘16枚半圆形的纹饰叫“连弧”,镜子的中区有两道方框比较宽,方框的每一个角有一个两瓣花枝纹,方框的正中间有4个高凸的乳钉,在乳钉的两侧有4组对称式的草叶纹,整体来说这面镜子布局规整、形制考究。不光在国博,实际上在很多其它的博物馆都有这种草叶铭文镜,这种镜子在当时数量也是比较大的,而且市场上仿得特别多。那您这一面是不是真品?我的个人鉴定结论是这是一面西汉时期的草叶铭文铜镜的真品镜。这一面草叶铭文镜布局是相当规整的,铸造、版模也是比较好的。镜面锈蚀状态非常地自然古朴,这种铜锈就是自然从内部生长出来的红斑绿绣,跟市场上那种仿制的铜镜有天壤之别。这面镜子在合金配比上也是非常科学的,它上面的这层几乎带有水银沁的银白色的光泽,这个里面它的含锡量是比较高的。李磊点评: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展品它的目的是为了收藏、陈列、展示、宣传、教育,所以说它的东西不是说档次一定要多高。您这枚镜子时代特征很典型,大家在收藏铜镜过程中但凡是看到这种半球形圆钮,四瓣的柿蒂纹加上双弦纹线的方框,里面有铭文,再加上草叶纹,还有外圈的连弧,这种就是典型的西汉早期到中期的镜子。但是您这个镜子品相上有一点点暗裂,因为高锡的青铜器材质比较脆,哪怕是在常温下放置,冬暖夏凉、热胀冷缩,器物都会出现一点点暗裂,所以说价格上可能会有一点影响。2021年上海匡时拍了一个跟您这个器形铭文全部是一样的,那个镜子当时是拍了5.5万元,加佣金是5.75万元。杨杰点评:今天我们老先生带来的是一件钧窑的大碗。刚才我们这位老先生提到了一句话叫做:“纵有家财万贯,不值钧瓷一片”,实际上这句话我们要从钧窑整个的发展通史来看。钧窑生产的时间大约是从北宋晚期到金代中期这段开始,我们从现在的钧窑的遗存可以看到,金代时期有这种造型非常漂亮的长颈瓶、大花口碗、板沿杯,不论从釉色、修足、造型上看都是无可挑剔的。但是经过了金元在1232年的三峰山之战以后,钧窑的窑厂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到了元代时期我们就会发现,钧窑生产的质量有了明显的降低。到了明朝成化时期,关于钧窑的记载就开始越来越少,几乎不见于文字,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了清朝,一直到了清朝的同光时期,钧窑才开始在禹州窑工技术的带领下进行恢复。到了民国时期,由于外来资本的介入和外来文物贩子对于古时候钧窑瓷器的追捧,晚清民国时期钧窑瓷器的价格得到了很大的飞升,所以这个清末民国时期“纵有家财万贯,不值钧瓷一片”这个说法应该说是正确的,也就是说钧窑真正的成为一个名贵的品种实际上还是在晚清民国时期。宋宝财点评:钧窑从一开始产生就因为釉色优美、独特而受到人们喜欢,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可以说从元、明、清一直到现在都有仿造品。元代的时候,它就形成了一个很庞大的钧窑系,在全国各地的窑口都有仿烧。明清时候,除了景德镇之外还有两个窑烧得也很成功,一个就是江苏的宜兴,我们也叫“宜钧”,再有一个就是广东的石湾窑,我们称为“广钧”,所以说钧窑瓷器确实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但是因为它烧造的年代不同,我们看一件器物的时候也要根据它的年代和艺术价值来判定它的市场价格。这个钧窑碗通体施的是天蓝釉,除了器物上的细碎开片之外,还有一种类似于元之前的钧窑里面的蚯蚓走泥纹的纹理,它的施釉基本上到底,在它的近圈足处形成了一圈不规则的积釉现象,它的底修得比较宽,颜色是那种酱色的。那您这件钧窑的产品到底是哪个年代的呢?我的个人鉴定结果这是一件清晚期钧窑天蓝釉碗。这件藏品从它的造型、釉色猛一看和金元时期的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好多器物你得留意它的细部特征。它的底是涂抹的护胎浆,在元代之前,我们看到的钧窑瓷器露胎的地方有涂护胎釉的也有施满釉的或者是露胎的,但是这件藏品它涂的是护胎浆,护胎浆和护胎釉是有很明显的区别的,护胎浆它就类似于古代瓷器当中运用的那种化妆土,而护胎釉它是一层很薄的釉子,是有光泽的。它的里外这种纹理都是类似于蚯蚓走泥纹,这种纹理的形成其实也是一种缺陷,因为钧窑的釉子很厚而且很粘稠,属于乳浊釉,经过高温,和这个胎比较接近的底层釉因为膨胀系数的不同,会造成底层釉的开裂,然后上层的釉子流过来以后把它填满,等出窑以后就会形成这种类似于蚯蚓爬过湿土地的纹理,所以叫“蚯蚓走泥纹”。在元代之前所有的钧窑瓷器上面只有局部的一些隐隐约约的不是很多的蚯蚓走泥纹,像这种碗里外满布的是没有见过的,因此这件东西就是比较典型的晚清民国时期的钧窑产品。马淋麟点评:我们常用“一色入窑、出窑万彩”来形容钧瓷,可见钧瓷之美是在于色彩,色彩之美贵在窑变,钧瓷窑变的特点其实就是在它烧制的过程中,可能比其它普通的瓷器烧制难度更高,所以古时候会有钧瓷“十窑九不成”,或者“黄金有价钧无价”说法,而且历代来说钧瓷都是国之瑰宝。2022的东京中央秋拍拍了一件元代钧窑的紫斑纹碗,当时预估价是人民币3.5万元到5.2万元之间,这件拍品是因为它有窑变红,所以它的价格会更高一些。何纯点评:沈周作为明代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影响力巨大,他和他的学生文徵明、唐伯虎、仇英号称“吴门四家”,也称为“明代四大家”。沈周的绘画可以分成细沈或粗沈两种风格,细笔沈周的绘画的代表作就是《庐山高图》,是沈周41岁给他的老师陈宽七十大寿祝寿时画的这件作品,吸收了很多的吴镇、王蒙包括黄公望的绘画的方式,显得非常有气势而又秀巧,影响了当时很多人。还有一类就是跟您拿来这件作品风格相近的,就是粗沈,披麻皴代表作最著名的就是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曾经是沈周的藏品,但是后来很可惜就丢失掉了,沈周靠着记忆背临了这么一件作品,用的就是粗沈的画风,所以说我们见到的多数是这两种风格。严裕国点评:您带来一幅老画,尺幅比较大,宽绫大裱,尺寸应该有8平尺多。这幅作品是用披麻跟折带皴来写就的一幅作品,树木也比较繁密而且有人物,一看有一个老者策杖寻幽,在一个屋子里有一个隐者端坐在亭子里面,所以这都是当时的隐士。这幅作品是在绢上画的,如果要是真的话不能价值连城也得大几百万甚至于过千万。具体您这幅落款沈周的山水作品是真是假呢?我的个人鉴定结论这是清代仿明代沈周的一幅山水作品。沈周的画风主要是追元山水的四大家,黄公望的皴、王蒙的点、倪云林的简、吴镇的润,再综合融进了浙派山水的硬度跟力度,所以看他的作品尤其是他晚年作品一定要看他行笔用墨的力道。这幅作品越远看效果越好,但是近看以后它的线条用得比较乱,而且线与线之间交叉的转折交代得不太清晰,披麻皴的用法粗细没有一个明显的变化,所以它山石的肌理特征和质感没有出来,没有一种层次感。底下有两方章,实际这两方章外边已经给您一个明确的交代了,上边那个是“空气动学教授”,下边是“马恩春书画珍藏印”,这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气动力系的系主任,过去可能民国或者是早期叫空气系,现在好像是叫做空气动力系,所以这方章也是很重要的。这幅作品还是有一定的传承和收藏经历在里边,这个绢也是个非常明显的清代的单丝绢,它比较薄,经纬线比较疏松,跟沈周时期明代中期以前那种非常密集厚的绢是不一样的,这也是一个鉴定年代的重要依据。赵记弘点评:这件作品的落款是“弘治庚戌4月”,庚戌是1490年,也是沈周64岁中晚期的一件作品。2021年北京开拍国际的一场拍卖会上是1471年创作的作品,当时成交金额是1700多万(元)。实际上中国画讲究的就是传承,后人仿前贤自古有之,比如说明清仿宋元,清代仿明等等。主要价值体现的依据其实最重要的就是看谁仿,如果是名家仿的话价格还是很可观的,比如说张大千仿石涛,那现在的市场价可能上千万也有。如果不是名家仿,就要看是什么时期仿的,清仿明它也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2023年杭州西泠拍卖的一场拍卖会上,沈周款1489年创作的作品,当时的作品成交价是(约)5.7万元。
时间:2024年4月28日 9:00-16:00
地点:运城古玩城(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北郊棉北街8号 黄河夜市中段)时间:2024年5月12日 9:00-16:00
地点:宁波国际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园(宁波市朝晖路188号颐高广场二楼乐德堂)
时间:2024年5月25日 9:00-16:00
地点:青岛富邦红木·古玩城(山东省青岛市重庆中路420号)时间:2024年6月2日 9:00-16:00
地点:天津天街古玩珠宝城(天津市南开区鼓楼西街 天街古玩珠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