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汤,冬天里的一把火!内治冠心病,外驱风寒邪,这一招实在漂亮

健康   2024-11-07 11:32   辽宁  



       

(本文仅供学习和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方剂,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基础理论》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说,我想和你聊聊,用麻黄汤治冠心病的故事。

麻黄汤这个方子,我们都知道,是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的。说白了,就是治感冒的。

而冠心病,那妥妥是一个内科病啊。用麻黄汤治冠心病,这个事儿靠谱吗?

来吧,你先来听我讲故事。

说有一个男子,当时56岁。

这个人啊,一直有冠心病,常年服用活血化瘀药。


最近这一个月,他的症状不知为何就加重了,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的时候痛彻胸背,动弹的时候疼得更厉害。

此人一直是服用中药治疗,所以这一次,他依然选择看中医。

刻诊,患者脉细无力,舌暗苔白。患者自述,现在除了心前区闷痛、气短以外,还总感觉浑身畏寒怕冷,说话声音低弱,使不上劲儿,有的时候还咳,气急,痰少色白。

患者还做了心电图检查,发现心肌供血不足,窦性心动过速,偶发室性早搏。

就诊的时候,患者穿得很厚实,说最近一个月以来畏寒怕冷恶风之感明显,身上从里到外都发凉。

了解到这些以后,医家提笔书方一首。但见:

炙麻黄6克,桂枝15克,杏仁6克,炙甘草30克,薤白6克,制附子30克先煎。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3剂以后,诸证消失。后来,患者又经过调理一个多月,病情彻底稳定下来,随访一年未曾复发。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最初刊载于1989年的《中医药学报》上。

现在,我们就分析一下这个患者的病情。

很显然,患者的问题在于胸痹。胸痹,是中医里的一个病名,类似西医的冠心病、心绞痛。


这个病的基本病因,中医内科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心脉痹阻,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脉痹阻。你想啊,人体何任地方,都是不通则痛。那你现在心中血脉不通了,患者当然心前区疼痛了。

那么,这个患者是什么原因导致心脉痹阻不通呢?

答案,显而易见,是因为有寒。患者从里到外,都体现出一个寒象。

比如说吧,他四肢不温,这是寒。面色晄白,这是寒。患者最近一个月畏寒怕冷恶风,这也是寒。

所以,我们的着眼点,就是这个寒。

具体来说,患者一定有外寒。如果不是外寒侵袭,患者不会畏寒怕冷恶风。这是外感风寒,伤人肌表所致。同时,患者由于感受外寒,伤及内里阳气,导致内寒。内中阳气不足,所以四肢不温。心阳受损,心气不足,无以鼓动血脉,血脉为之不通,于是发为心痛。心气虚弱,所以患者反复觉得气短乏力,声音低微。

舌暗,苔白,脉细无力,皆为虚寒之象。

所以说,这个患者的发病过程,十分明确。这就是,常年服用活血化瘀类药物,导致心气受损。加上外感寒邪,伤及体内阳气,于是让心阳随之受损。心阳心气不足,心脉痹阻不通而发病。

应对之道,无外乎内外两方面。对内,务必温补心阳心气。对外,务必驱散风寒之邪。一内一外,都得抓。

你看当时医家的用药,无疑就体现这个思想——

炙麻黄6克,桂枝15克,杏仁6克,炙甘草30克,薤白6克,制附子30克先煎。

其中,制附子温补心阳。炙甘草30克重用,温补心气。薤白,可以通阳散结,行气导滞,改善胸阳不振导致的胸闷痛。

接下来,看麻黄、桂枝、杏仁和炙甘草。这是啥?这就是麻黄汤了,对吧?

麻黄汤干啥的?前面讲过,能够解表散寒,驱散外感的风寒之邪。其中麻黄散风寒,炙麻黄则更善于止咳喘。桂枝解肌发表散寒,辅助麻黄来散表邪。杏仁降气平喘止咳。炙甘草调和诸药。只不过,在医案里,炙甘草为了温补心气而重用30克。

也就是说,全方通过麻黄汤做底子,加薤白、附子,就成了表里同治之剂。既能够对内补心气,温心阳,还能解表散寒,这就是使得外寒解,内寒除,患者的心脉畅通,疼痛之感自然消失。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了,这种用法,是不是很小众,借鉴意义不是很大吧。对此我想说,到了严寒季节,因为外感寒邪,导致心阳受损、心脉痹阻的情况比较多。中医内科对胸痹的证型归纳里,这是一个常见证型。只不过,用药不一样。此类胸痹,经典用药是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虽然用药不同,但是基本的方向一致。麻黄汤和附子、薤白,重用炙甘草,对于有表证,且心阳心气受损的冠心病患者来说,是合适的。作为一条临床经验吧,它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凭心而论,这麻黄汤对中国老百姓的贡献,还是非常大的。它横扫寒邪,解表平喘,常常一锤定音,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外感病用,内伤杂病也用。而且用得好的话,它特别管事儿。只不过,什么时候该用,为什么用,这就需要医家慧眼识珠。这些,恰恰就是我们应该学习揣摩的地方。

好了。关于这个问题,我就说这么多。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微门诊
微门诊,你手机上的健康顾问,全天24小时为您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