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县,隶属于河南省南阳市,位于中原经济区西南门户、豫鄂两省交界地带,南阳盆地中心,全县总面积1062平方公里。
新野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晚期,先民就在这里劳动生产,繁衍生息。西汉初年,始置新野县,属南阳郡。当时境内又置二县,一为清阳县,治所在今沙堰镇夏官营;一为新都县,治所在今王庄镇九女城。高后七年(前200年)七月,置棘阳县,治所在今前高庙乡张楼村。同年,置朝阳县,治所在今新甸铺镇张庄村,统属南阳郡。
关于新野地名的由来,目前有五种说法:
一:在远古时期,新野境域为沼泽之区,后逐渐成为陆地,蔓草盈野,后经开发,成为良沃。建县时,改“薪”为“新”,名为新野。
二:据《水经注》称:淯水枝津分派,陂水所溉,咸成良沃,又有豫章、邓氏等陂,盖地为良沃,故以新野为名。
三:新野的含义是新形成的田野。远古时期,南阳盆地据说是个湖泊,新野正处在湖底。盆地周围的山岭,由于长期的风化和流水冲刷,致使湖泊逐渐淤积,最后只剩湖底是片积水区。大约到了战国时期,这处湖底也形成了新的平原。西汉置县,谓之新野。
四:新野县境的东南部,西汉为新都县境。新都“本新野之都乡”,新都是其简称。汉成帝永始元年(16年),封外戚王莽为新都侯。后来王莽夺取了西汉政权,国号“新”,就是由此而来的。
五:新野早在春秋时已为封邑,称“蒸野”。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利的兴修,蒸野一带的土地得到灌溉,皆成良田,从而人口增加,气象更新,西汉初新建为县时,遂称新野。
1932年,新野划属河南省六行政督察区
民国三年(1914年)新野属汝阳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道废隶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河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
1947年,新野解放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2月,新野解放,属桐柏行政公署第三专区。1949年4月,属河南省南阳专区。
1994年,新野属南阳市
1968年5月,属南阳地区行政公署。
1994年11月,属南阳市。
截至2021年10月,新野县辖汉城、汉华2个街道办事处,新甸铺、五星、王庄、溧河铺、施庵、沙堰、歪子、王集8个镇,城郊、上港、前高庙、上庄、樊集5个乡,县政府驻汉城街道。
汉城街道
因域内有著名古建而得名。辖区内有“汉桑城”,为世界上最小的城,故名汉城街道。
汉城街道,地处新野县境中部偏西,东、南、北、三面与城郊乡接壤,西依白河与上港乡隔河相望,总面积21.2平方千米。
2008年12月31日,成立汉城街道,由原新野县城关镇分立出来。
截至2020年6月,汉城街道下辖9个社区:解放街社区、民主街社区、东关社区、南关社区、西关社区、北关社区、红旗社区、卢庄社区、张营社区,汉城街道办事处驻朝阳路76号。
汉华街道
因域内道路而得名。辖区内有丰富的汉代遗迹,又有主干道汉华路经过,故名汉华街道。
汉华街道,地处新野县城书院路以北,东与溧河铺镇接壤,南与汉城街道相连,西临白河,北与城郊乡接壤,总面积23.8平方千米。
2008年12月31日,汉华街道境域由原城关镇分立出来,并增设书院、淯滨2个社区居委会,成立汉华街道。
截至2020年6月,汉华街道下辖7个社区:书院社区、淯滨社区、团结社区、湍口社区、樊楼社区、孟营社区、蔡庄社区,汉华街道办事处驻新野县朝阳路。
新甸铺镇
因镇政府位于新甸铺而得名。镇政府所在地新甸铺村,西汉设朝阳县,县南四里有渡津客寓,故名新店渡,为古宛郢驿道,明嘉靖年间已有集市,清乾隆年间设传递铺,改称新店铺。1982年更名新甸铺 。
新甸铺镇,地处新野县西南部,东邻五星镇,南接湖北省襄阳市古驿镇,西接邓州市刘集镇,北与上港乡为邻,总面积106平方千米。
1958年,为新店公社。1961年,改社为区。1962年5月,撤区为新店公社。1982年3月,更名为新甸铺公社。1984年,社改乡为新甸铺乡。1985年10月,撤乡建镇,为新甸铺镇。
截至2020年6月,新甸铺镇辖26个行政村:新南村、新北村、津湾村、杜岗村、乔庄村、于庙村、宋庄村、杜桥村、黑龙村、程营村、白龙村、官渠村、石桥村、姚营村、刁河村、白湾村、韩营村、骆湾村、套楼村、艾庄村、刘湾村、陈家村、南王村、元帅村、翟湾村、魏湾村,下设259个村民小组,有120个自然村,镇人民政府驻新甸铺镇文化路东头。
五星镇
据传,元代时大水冲来一紫檀木佛像,上盘有颜色不同的五条蛇,时人认为五龙爷想在此安家,于是就在佛像停留处建了三间庙字,取名五龙庙。1967年五龙改名“五星” 。
五星镇,地处新野县南部,东与王庄镇毗邻,南与湖北省襄阳市朱集镇接壤,西隔白河与新甸铺镇相望,北与城郊乡、溧河铺镇相连,总面积82平方千米。
1958年8月,成立五龙庙公社。1962年5月,改称五龙公社。1967年,改称五星公社。1983年12月,建立五星乡。1996年9月,撤乡建镇为五星镇。
截至2020年6月,五星镇辖20个行政村:五龙庙村、判官庄村、前孙楼村、魏楼村、宋湾村、后楼村、大李营村、水田村、廖楼村、任集村、方营村、黄营村、郭湖村、王葛庄村、闽营村、南张楼村、南马庄村、台庄村、陈庄村、张店村,下设244个村民小组,有100个自然村,镇人民政府驻五龙庙村。
王庄镇
因原政府所在地王庄而得名。明朝初期,王姓自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村名王庄,故而得名。
王庄镇,地处新野县东南部,东邻唐河县郭滩镇,南接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朱集镇,西与五星镇相邻,北与溧河铺镇、前高庙乡毗连,总面积63平方千米。
1975年,置王庄公社。1984年,社改乡。1985年10月,撤乡建镇。
截至2020年6月,王庄镇辖19个行政村:王庄村、东张店村、乔湾村、水台子村、梅湾村、前孙村、赵庙村、肖集村、毛寨村、阎庄村、玉皇庙村、潘庄村、西高营村、王桥村、曹营村、张湾村、兴化寺村、周张坑村、兴化村,下设162个村民小组,镇人民政府驻王庄村政府路99号。
溧河铺镇
因镇政府所在地溧河铺而得名。据《元史兵法》记载,元中统年间,元世祖在溧河西岸设立急递站铺,故名溧河铺。
溧河铺镇,地处新野县东部,东邻前高庙乡,南与五星镇、王庄镇接壤,西连城郊乡、汉华街道,北与沙堰镇、施庵镇为邻,总面积96平方千米。
1958年,成立溧河公社。1982年,更名溧河铺公社。1983年,改溧河铺乡。2001年7月,撤乡建镇。
截至2020年6月,溧河铺镇辖27个行政村:溧河铺村、李楼村、庄营村、周营村、王坡村、土堰村、孙楼村、王西河村、杨陂集村、高庄村、贾桥村、屯头村、毛桥村、西洼村、吴堂村、单岗村、后陈村、江黄集村、杨岗村、南河村、王枣庄村、田口村、熊油坊村、冯营村、熊楼村、许桥村、吕阁村,下设267个村民小组,有116个自然村,镇人民政府驻溧河铺村。
施庵镇
明成化年间,此处为南阳瓦店施庄一施姓财主的庄园,此庄园有960亩田地。虽然施家家境优渥,田产丰富,但却苦于无嗣,接续香火。施财主去世后,其妻女捐地、捐资建一庵堂,入庵修行,人称施家庵,故而得名。
施庵镇,地处新野县东北部,东隔涧河与唐河县相望,南与前高庙乡、溧河铺镇为邻,西接沙堰镇,北靠河南油田,总面积106平方千米。
1958年8月,成立红渠公社。1983年12月,改红渠公社为施庵乡。1995年11月,撤乡建镇。
截至2020年6月,施庵镇辖24个行政村:施庵村、万庄村、前罗村、卢大桥村、荆陂陈村、大营村、王茨元村、薛庄村、涧河村、东杨营村、兴隆观村、渠西村、渠东村、朱寨村、黄李村、宋张村、曾营村、桥楼村、朱庄村、詹岗村、贺岗村、白岗村、冀岗村、小营村,有123个自然村,镇人民政府驻施庵村。
沙堰镇
因域内水利工程得名。始名新安铺,因西汉南阳太守召信臣以沙围堰,蓄水灌田,故而更名为沙堰。沙堰在东汉时为南乡县治所;南北朝时,萧齐置南乡郡,治所亦在今沙堰。
沙堰镇,地处新野县北部,东邻施庵镇,南连溧河铺镇、城郊乡,西邻樊集乡,北与宛城区瓦店镇接壤,总面积79.99平方千米。
1958年,改为沙堰公社。1961年,改为沙堰区。1962年,撤区改回公社。1984年,改为乡。1985年10月,建镇。
截至2020年6月,沙堰镇辖21个行政村:翟庄村、李庄村、霞雾溪村、南村、北村、拐里村、吕营村、冀庄村、陈营村、曹坡村、李营村、肖庄村、丁庄村、叶桥村、赵湖村、夏官营村、车湾村、焦店村、横堤铺村、贺庄村、秦堰村,下设210个村民小组,有70个自然村,镇人民政府驻沙堰北村。
歪子镇
因镇政府驻地歪子得名。据史料记载,歪子汉代建村,村及集市随岗势方向歪过子午线呈东北、西南丑未向,故称歪子。
歪子镇,地处新野县西北部,东隔白河与沙堰镇、樊集乡相望,南与上庄乡毗邻,西与邓州市穰东镇、汲滩镇接壤,北与卧龙区青华镇、英庄镇和宛城区瓦店镇相邻,总面积102平方千米。
1950年前,属上庄乡辖区。1950年6月,增设歪子区。1951年6月,改为新野六区。1955年10月,撤区建制,建立第六工作组。1958年6月,撤组建立歪子乡。1958年8月,乡改建为集体农庄,同年9月,建立歪子公社。1961年6月,设歪子区。1962年5月,撤歪子区,成立歪子公社。1967年5月,更名为红旗公社。1982年3月,复名为歪子公社。1983年12月,撤销歪子公社,建立歪子乡。1994年8月10日,撤乡建镇。
截至2020年6月,歪子镇辖22个行政村:歪子村、史营村、岗头村、北黄营村、三河寨村、棉花庄村、老庙村、寺门村、于营村、冯庄村、汤庄村、常蝉庵村、老庄村、周单庄村、肜庄村、韩何营村、官寺村、马渠湖村、莫李营村、彭庄村、蟒张营村、王小桥村,下设297个村民小组,有108个自然村,镇人民政府驻歪子镇七一路。
王集镇
因镇人民政府驻王集村得名。明洪武二年(1369年),王贯、王盘兄弟二人自山西迁居于此,始名王家。清乾隆年间兴集,改称王集。
王集镇,地处新野县西北部,东濒白河与城郊乡相望,南接上港乡,西毗邓州市㴔滩镇,北邻上庄乡,总面积74平方千米。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至1957年,先后属新野第五、六、七区,驻地由程岗迁至王集。1958年6月,建乡;同年8月,为王集公社。1975年,王集公社仍名。1984年12月,改王集公社为王集乡。2001年7月,撤乡建镇为王集镇。
截至2020年6月,王集镇辖18个行政村:王集村、西张庄村、秦杜营村、石头庙村、冯集村、东元村、汪堤村、曹集村、石羊岗村、归集村、范坡村、高桥村、周湾村、徐埠口村、西赵庄村、齐楼村、史井村、白滩村,下设197个村民小组,有74个自然村,镇人民政府驻王集村。
城郊乡
因地理位置得名。辖区位于城乡结合部,故而得名城郊乡。
城郊乡,地处新野县城南、北、东三侧,东邻溧河铺镇,东南与五星镇接壤,南部偎白河与新甸铺镇相望,西隔白河与上港乡、王集两镇相望,西北与樊集乡相依,东北交沙堰镇,总面积66.5平方千米。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属城关镇。1951年7月,建立(城郊)一区人民政府。1955年10月,建立城郊工作组(一组)。1958年3月,撤销,合并人城关公社。1963年3月,建立城郊公社。1984年,改社为乡。
截至2020年6月,城郊乡辖15个行政村:吕庄村、袁庄村、郭营村、胡营村、关场村、花陂村、马庄村、马营村、官碾村、李湖村、王营村、张楼村、齐马庄村、上青羊村、下青羊村,乡人民政府驻健南区111号。
上港乡
因乡政府所在地上港村而得名。相传昔汉刘备火烧新野时,曾与诸葛亮等观火于此,名曰“观火台”。宋元时期,岗下近白河,有码头,称西港。历年河水成灾,岸边常湾村民迁徙岗上,名常港岗。明朝初期,常、李、陶诸姓分别从山西迁入,后常姓衰败,遂演变为上港岗,简称上港。
上港乡,地处县城西郊,东临白河,隔河与县城相望,南与新甸铺镇接壤,西邻邓州市小杨营乡,北接王集镇,总面积61.5平方千米。
1975年秋,从城郊和新店两个公社分出部分大队另置公社,名为赵岗公社。1979年,迁现址。1982年1月,更名上港公社。1984年,为上港乡。
截至2020年6月,上港乡辖16个行政村:赵岗村、埠口村、花园村、梁营村、小五村、王白村、花楼村、亭陂村、岗北村、香乔村、岗南村、魏庙村、代楼村、张坡村、果园村、宅子村,下设167个村民小组,有45个自然村,乡人民政府驻宅子村。
前高庙乡
因乡人民政府驻前高庙自然村而得名。相传为汉代聚落,原名野柏岗。明朝初期,王姓由山西洪洞县迁入,后于村内高土台上建为祖师庙,改称高庙。传七世、二门北迁千米,另建新村,称为前高庙。
前高庙乡,地处新野县东南部,豫鄂两省3县交界处。东依唐河与唐河县苍台镇隔河相望,南与王庄镇相邻,西与溧河铺镇相连,北与施庵镇相接,总面积59.06平方千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新野设6个区,时前高庙归溧河铺区管辖。1958—1975年,为溧河公社所辖。1975年,析溧河公社东部17个大队置龙潭公社。当年因唐河洪水社直机关由龙潭移前高庙。1982年,更名为前高庙公社。1984年,社改乡为前高庙乡。
截至2020年6月,前高庙乡辖17个行政村:前张楼村、张庄村、张刘营村、焦岗村、郭湾村、河北村、王祠堂村、闫坡村、王楼村、东高营村、徐寨村、任桥村、时楼村、王套楼村、信坡村、龙潭村、下庙村,下设215个村民小组,有52个自然村,乡人民政府驻前高庙村1号。
上庄乡
相传明朝初年,尚姓在此定居,定名尚庄。“尚”、“上”同音,后被讹称上庄。
上庄乡,地处新野县西北部,东濒白河与樊集乡隔河相望,南与王集镇接壤,西和邓州市㴔滩镇毗邻,北部与歪子镇为邻,总面积83平方千米。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2月,设第五区政府,驻老龙镇村程岗自然村。1949年9月后,今上庄乡北部归歪子乡管辖,南部为王集乡属地。1958年6月,设上庄乡。1962年5月,设上庄公社。1963年3月,废。1975年7月,将划入王集和歪子公社之部分划出置上庄公社。1983年12月,社改乡。
截至2020年6月,上庄乡辖18个行政村:上庄村、邓庄村、田庄村、康营村、杨营村、王寨村、山坡村、马集村、彭桥村、小陈营村、陈家道村、韩营村、王大桥村、杨阁村、上凤鸣村、柳坡村、老龙镇村、樊湾村,下设250个村民小组,乡人民政府驻上庄村。
樊集乡
原名吴家集,明洪武二年,樊三老自山西洪洞县迁此于东侧居住。后因白河东滚,街道东迁于樊姓住区,更名樊家集,简称樊集。
樊集乡,地处新野县北部,白河东岸,东邻沙堰镇,南连城郊乡,西南依白河与王集镇隔河相望,北依白河与歪子镇隔河相望,总面积平方46千米。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2月至1958年8月,属沙堰区、第五区、第五区工作组(沙堰)管辖。1958年,为沙堰公社地。1962年5月,成立樊集公社。1963年3月,樊集公社并入沙堰公社。1975年8月,由沙堰公社分出置樊集公社。1983年12月,撤销樊集公社,建立樊集乡。
截至2020年6月,樊集乡辖13个行政村:樊集村、冀湾村、鲍湾村、刘庄村、钮寨村、杨庄村、赵庄村、骆庄村、潦口村、曹庄村、肜庄村、陈河村、后河村,下设160个村民小组,有29个自然村,乡人民政府驻樊集村。
以上信息来源于百度百科,新野潮生活汇总
您是新野哪个乡镇(街道)
哪个村(社区)的
可曾知道自己乡镇(街道)名字的由来
把这些故事传下去吧
别让时间冲淡了我们的记忆
如果有遗漏或错误
欢迎指正
添加小编微信19137777358
拉你进老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