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生态安全屏障——西部大开发“超级工程”的中卫贡献系列报道之“三北防护林”

文摘   2024-10-28 08:00   宁夏  

从万米高空俯瞰,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中卫宛如镶嵌在黄沙边缘的一块翡翠,与蓝天交相辉映。

谁能想到,这里曾饱受沙害,移动的沙逼近城区、淹没农田、封堵家门、落入碗底。

人与沙,曾是死敌。今年60岁的中卫市国有林业总场正高级林业总工程师唐希明,扎根家乡治沙30多年,回忆起儿时经受的沙害,语气依旧沉重:“我这辈子都忘不了,小学放学路上,突然来了一场沙尘暴,把几名同学刮到了水渠里,他们就这样失去了生命。”

中卫,地处蒙甘宁三省(区)交界,是腾格里沙漠向东扩张的唯一出口。全市国土面积2049万亩,荒漠化土地1325.5万亩,其中沙化土地199万亩,占总面积的64.7%。

荒漠化,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重大生态问题。荒漠化防治,重在防沙治沙。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面积超过国土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麦草方格中,顽强生长的绿植和光伏板构成独特画面。

上世纪70年代,我国的西北、华北和东北,有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和广袤的戈壁(被称为“三北”地区)。这里是我国林草植被最稀少、生态环境最脆弱、生态产品最短缺的地区。“三北”地区沙漠化以每年15.6万公顷的速度扩展,年风沙天数超过80天,形成了从新疆到黑龙江绵延万里的风沙线。流沙掩埋农田、牧场和水库,切断铁路、公路。

广袤的“三北”地区,森林覆盖率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却集中了全国84%的沙化土地、70%的水土流失区。为此,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批转原国家林业总局关于在三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规划,正式启动“三北防护林”工程,这一举措开启了我国生态建设的先河。

按照规划,“三北”工程建设期限为1978年至2050年,历时73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建设。2021年至2030年是“三北”工程六期工程建设期,也是巩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关键期、攻坚期。

多年来,我国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加速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努力在祖国北疆筑起一道绵亘万里的绿色屏障。

扎麦草方格。

宁夏是国内唯一被全境纳入“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省区,中卫则是重中之重。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卫人民与沙漠长期斗争,在一代代治沙人的不懈努力下,创造了以麦草方格为主的“五带一体”治沙体系,使腾格里沙漠向西退了25公里,防沙治沙固沙成果受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肯定,获得“全球环境保护500佳”称号,发明的麦草方格治沙法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卫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市上下主动扛起维护宁夏西部乃至西北生态安全的政治责任,全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累计完成荒漠化治理398.2万亩,治理沙漠150万亩,完成人工造林117.6万亩,抚育提升及退化林改造90.44万亩,封禁保护15万亩,封山育林49.5万亩,发展沙漠特色经果林23万亩,打造新能源基地13.6万亩,全市生态环境明显好转,荒漠化趋势明显改观,受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世界银行充分认可,为全国防沙治沙贡献了“宁夏智慧”和“中卫经验”。

中卫在长期的防沙治沙中,也造就和涌现出一批批杰出的治沙个人和治沙群体。唐希明就是其中一位,在30多年的治沙实践中,他发明了“干”字形铁制植苗工具,使造林成活率达到85%以上,比过去提高了25%,造林效率提高了1倍,为国家节省资金超过6000万元。

唐希明指导工人扎麦草方格。

在中卫,还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是农民,但他们一年365天,大半时间忙活在沙漠扎麦草方格。中卫市国有林业总场工作人员时文东说:“中卫治沙这么多年,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2016年至今,他们已经扎麦草方格治沙造林40万亩,人均年收入可达10万元。他们不但在中卫治沙,而且还走出宁夏,在甘肃、内蒙古等地的防沙治沙‘战场’大显身手,先后为这些地方扎麦草方格治沙12万亩。”

中卫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李创介绍,2021年以来,中卫市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荒漠化治理等项目,完成“三北”工程营造林137.1万亩,累计完成投资7.9亿元,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9.25%,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57.4%,有力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昔日的“沙洲”变为了“绿洲”。同时,中卫市聚焦四大综合治理区、五大示范样板、七大精品示范工程,倾力打造固沙锁边示范带,形成防沙治沙用沙“中卫沙坡头模式”。

治沙成果明显。

李创说,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卫市将以“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支撑,以沙坡头、南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沙坡头沙漠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建设为依托,构建“一沙”“两河”“三山”“四湖”生态格局,大力实施人工造林、草原和退化林修复、未成林抚育提升、废弃矿山治理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全面加强荒漠化治理和林地、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保护,适度发展沙漠旅游、沙漠光伏、沙漠农业等沙产业,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宝地,构筑西北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未来,中卫的“绿色长城”将不断延伸,也必将创造更多绿色奇迹!

▌作者:全媒体记者 保永琴 马进军 秦亚岚 文/图

编辑:宋艳萍
▌审核崔宏伟



中卫日报
《中卫日报》创刊于2005年4月28日,以“高端、公信、亲民”为办报宗旨,以“强化新闻意识,凸现读者观念,彰显时代特征”为办报理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