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梦想结缘,因志趣携手
在安徽农大,有这样一支“双创”队伍
团队成员6人全部保研至双一流高校
发表论文6篇、申请发明专利9项
获国家级竞赛奖励23人次
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
等各类奖学金21人次
无数个共同奋斗的日夜
见证了他们的成长
让我们一起看看“荟农团队”的追光历程吧!
团队成员风采
01
卫正宇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卫正宇,中共预备党员,资源与环境学院2021级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校团委学生兼职副书记,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曾任安农青年传媒中心主席、专业团支部书记,以专业第一名推免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硕士学位。连续两年绩点排名专业第一(1/51),综合测评专业第一(1/51)。本科期间,以第一发明人申请专利2项,发表论文4篇,主持、参与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3项,获得省级以上竞赛奖励15项,曾获得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等表彰,带领班级先后获评校十佳班集体、红旗团支部等荣誉。
02
尹梦
——对未来真正的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
尹梦,中共预备党员,林学与园林学院2021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现已推免至天津工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本科期间,积极参加学科竞赛,曾获得国家级竞赛奖项5项、省部级奖项10余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项,主持参与国家级大创训练项目1项、校级大创3项,获得校三好学生,学习标兵等个人荣誉。
03
茆一钒
——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
茆一钒,中共党员,资源与环境学院2021级环境工程专业,专业团支部书记,院学生第二党支部组织委员,现已推免至中国科学院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本科期间,曾获得国家级奖项4项、省部级奖项7项,以第一发明人或核心成员身份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以第二作者身份发表论文1篇,主持、参与国家级大创项目2项、校级大创项目1项,随大创导师推进一项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曾获得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优秀班干部等荣誉。
04
曾天越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
曾天越,中共预备党员,资源与环境学院2021级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在校期间表现优异,连续三年绩点排名位居专业前5%,曾获专业特等奖学金、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现已推免至华东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本科期间,主持参与校级大创3项、国家级大创1项,获得国家级奖项3项、省部级奖项7项。
05
伍心竹
——且视他人之疑目如盏盏鬼火,
大胆去走你的夜路
伍心竹,中共党员,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21级应用心理学专业,应用心理学一班宣传委员,曾任安农青年宣讲团成员,曾获得专业特等奖学金,一等奖学金。现已推免至苏州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本科期间,主持、参与省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项,获得国家级竞赛奖励3项、省级竞赛奖励6项。志愿时长达170小时,获得安徽农业大学五星级志愿者、三好学生、体测优秀个人等个人表彰。
06
周梦园
——成长就是比过去的自己好一点
周梦园,中共党员,经济管理学院2021级金融学专业,2021级金融学2班团支部书记,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专业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等荣誉,现推免至南京农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学科竞赛,获得省级以上竞赛奖励7项,参与一项国家级大创,主持一项省级大创,均已结题。
初心铸梦想·实践显担当
三年前
怀揣着一致的志向与追求
来自不同地方的6位同学
在安徽农业大学相遇相知
并相约加入创新创业团队
——“荟农团队”
继承发扬
“汇聚农业英才,振兴美丽乡村”的理念
在资源与环境学院
马超教授等老师的指导下
团队深入开展农用微生物菌剂研发工作
针对传统农用微生物
菌剂成本高、功能单一、效用不稳定
这三大瓶颈问题
团队创新筛选区域适应性强的多功能菌株
研发多功能-低成本的微生物菌剂
同时创新微生物菌剂田间施用方法
实现功能菌在各种应用场景中稳定发挥效用
科研结硕果·科创谱新篇
“在进行科研探索的同时,
我们也在考虑如何将实验室里的研究成果
转化为产业发展动力,
如何通过自主研发的微生物菌剂
助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团队负责人卫正宇说到
团队在调研过程中
发现耕地质量提升的潜力
并探索出
施用新型微生物菌剂在减少化肥使用
提升耕地质量上的可能性
团队成员通过不懈努力
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发表论文6篇、申请发明专利9项
为研究成果转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24年,团队斩获了
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
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赛二等奖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铜奖
创新创业三大赛均摘得国家级奖项
荣誉见证路·足迹绘蓝图
他们既是志同道合、并肩前行的伙伴
创新创业的青年先锋
更是学业上的楷模榜样
他们“敢闯会创”
在本科期间
获得各类国家级竞赛奖励23人次
省级竞赛奖励44人次
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
各类奖学金21人次
创业助农事迹
被安徽省电视台、阜阳市电视台
等多家媒体报道
团队还注册成立公司
依托于丰富的实践成果
安徽肥西秸秆综合利用科技小院
安徽农业大学产学研合作基地
等也相继成立
他们始终坚持“把论文写在江淮大地上”
三年里,他们
走遍7个省份21座城市
行走里程超过500公里
形成调研报告12万余字
服务农户超600人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未来,他们将不忘安农人的青春底色
从安农出发,奔向不同的远方
在更大的舞台上书写青春华章!
“我们还将持续致力于创新研究
不断探索科技的最前沿
将所学运用于农业强国建设
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团队成员表示
责任编辑 | 张悦 许雅雯
校对 | 徐敏 王聪颖
初审 | 卫正宇
复审 | 疏晴
终审 | 柳洁
往期推荐
AA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