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644篇周记
昨天和学生交流的时候,学生说高中英语老师像npc,我一晕,只能不好意思打断问“npc”是什么意思。学生说是游戏中不受玩家控制的角色,就是跟老师聊天会触发设定好的对话。学生好像解释了,又好像没解释,我只能百度搜索了,半知半解。
我一直觉得还是很懂互联网话语的,但是现在还是被各种“代沟”袭击。其实这些话语,有一个学术名称,叫做“网言网语”。为什么今天会谈论这个话题呢?因为我发现这些代沟可能有时候会产生误解,更严重的会导致沟通失败。
在这里我跟大家讲几个真实的案例。
第一个是,你是怎么看待这个表情包的?
这是最近一个学生小勇需要联系未来读研的老师,跟心仪教授发了微信。然后教授回复了一个“微笑”表情包。学生把这个截图发给我看,说没戏了,被教授“阴阳怪气”了。我问了下他,会不会教授的微笑就是微笑,并没有其他含义。因为,在我们工作中,我们也有一些老师会发这个表情包,而这个微笑的含义是真的微笑。
我刚好认识这个张教授,就跟他说起这事。果然,张教授确实不知道这个表情包的意义。他的回复,可以看出他不仅不知道这个表情,可能很多“网言网语”也不清楚。
第二个是,你是怎么看待这个表情包的?
这是之前跟一个工科的李教授交流,这个教授大概36岁左右,聊到和学生的沟通,聊到了表情包,他说他很不喜欢学生用这个狗头的表情包。我问原因,他说这个感觉有点“吊儿郎当”,所以当学生给他发这个的时候,他觉得这个学生应该不是很靠谱。
然后,我跟这个李教授聊了些学生的话语方式,以及有时候学生用这个表情包可能纯粹就是觉得好玩,但是我也没有确定自己有没有解释正确,就像我现在还不是很明白npc的意思。
讲到表情包的话题,其实还有传播学的解释,就是“符号相互作用论”,美国社会学家托马斯强调个人主观的情境定义在社会交往中的作用。情景定义是指人们在行动前,对所处的既定环境或在交往前对将要面临的情景所作的主观解释,这种解释不仅影响交往的方式、手段,而且影响交往的程度和结果。
简单而言,就是不同的人对不同符号的理解是不同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学生喜欢屏蔽家长的朋友圈,并不是不爱,而是不理解。
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换位思考”,因为每个人的成长背景和思维模式都是不同的,都从自己角度出发就会容易导致沟通的失败。
对于长辈而言,应该多去走近和理解年轻人的话语方式,而对于晚辈,也要试着用长辈的思维模式思考。总而言之,就是要明白每个人对每个表情包,或者每个人对每件事件的认知和定义都是不同的,多坦诚交流和沟通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