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常见的医学影像学技术,通过利用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生成详细的人体内部结构图像。
然而,尽管磁共振在医学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仍然有许多人对其知之甚少,甚至对其存在一些误解。本文将探讨为什么多数人对磁共振蒙在鼓里的原因,并强调了四个重要因素。
磁共振检查是什么?
磁共振检查是一种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进行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
它基于原子核的自旋运动,通过施加射频脉冲磁场,使原子核发生共振,然后通过计算机技术将人体组织所产生的信号重建成断面图像。
磁共振检查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颅脑、脊髓、关节、肌肉、脊柱等软组织的检查,因其无放射性损伤,无需“谈核色变”。
为啥“磁共振”尽量不做呢?多数人不了解,这四个因素很重要
1.金属植入物或金属物体
磁共振成像技术利用强磁场和射频脉冲来生成图像。如果患者体内有金属植入物或金属物体,如心脏起搏器、人工关节、金属夹等。
这些物体可能会在磁场或射频脉冲的作用下发热或产生位移,从而对患者造成伤害。因此,对于体内有金属植入物或金属物体的患者,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查需要特别谨慎。
2.花费时间较长
在现如今的医疗手段当中,磁共振检查属于是一种高科技的检查项目,此项检查技术是比较耗费时间的。
一般情况下单纯的普通CT从检查到最终成效也就只需要10分钟左右的时间,但是进行磁共振只是一个检查项目,其花费的时间就需要15~30分钟左右。
如果存在着紧急的状态,其实再去进行磁共振的话,就有可能会耽误时间,遇到紧急状态进行CT检查会更加合适。
3.某些器官不适合
做磁共振检查体内的氢原子含量非常重要,只有当氢原子足够时才能准确的知道检查数据这项检查是有要求的,像含水量低的器官,比如心脏和肠道是不适合进行此项检查的。
4.核磁共振检查费用较高
核磁共振的正常运行需要高度稳定的磁场,这本身就需要比较高的技术,首先,这需要低温技术,目前主要使用液氦,液氦的温度需要控制在-269℃。
但是液氦的价格比较贵,一般200元/升,而且每3-4个月需要补充一次液氦,每次费用在1万元以上。
核磁共振还需要人工成本、场地成本和电力消耗,核磁共振本身的价格就比较高,购买核磁共振检查设备的价格甚至可以高达百万。
提醒一句:这4种人群不适合做核磁共振,不要胡来
1.妊娠期的女性
孕妇不宜进行核磁共振,因为在这项检查进行的过程中身体多多少少会受到仪器设备的辐射带来损伤,怀孕期间要特别注意胎儿的保护。如果孕妇多次进行核磁共振,受到辐射的影响对胎儿健康不利。
进行检查的过程中需要避开这个项目,否则检查期间还使用了造影剂,同样对孕妇或者胎儿健康不利。
2.安装心脏起搏器的人
很多人出现了心脏功能下降情况,严重心脏疾病发展过程中可能需要利用心脏起搏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心脏功能,延长患者的寿命。
但是,安装了心脏起搏器不宜进行核磁共振,在这项检查进行的过程中会让心脏安装的起搏器位置偏移造成身体伤害。因此,在保证安全的过程中安装心脏起搏器的人不宜进行核磁共振检查。
3.装有胰岛素泵的糖尿病人
单纯的糖尿病人做核磁共振并不会带来影响,但有些糖尿病人为了使血糖稳定而在身上装有胰岛素泵。
如果装用胰岛素泵是不建议做核磁共振,因为在扫描的过程中磁场运作会导致胰岛素泵机器的核心部位被损坏,甚至会导致药物注射发生异常,进而使血糖不稳,在短时间内带来急性并发症。
4.有幽闭恐惧症的人
一般在做核磁共振检查空间比较封闭狭小,这时需要在这个封闭狭小的环境中进行半小时检查。
如果患有幽闭恐惧症,在这种环境下会有精神紧张恐惧,不仅不利于检查结果,还容易因为病发而导致检查不能正常进行,甚至会因为不小心伤害到自己。
做核磁共振检查,要注意这4个要点,都是重点
1.禁止携带金属物品
核磁的磁场很强,所以做检查之前要确保患者和陪检的家属身上没有金属物品,比如手机、钥匙、硬币等所有金属物品。
磁卡类物品也要拿掉,避免消磁无法使用,另外要明确体内没有心脏起搏器、电子耳蜗等金属物品,若患者体内有假牙或者材质是钛合金的弱磁性物质,也要提前告诉工作人员。
2.禁食
如果是进行腹部磁共振检查的话,在检查之前也需要禁止吃食物以及喝水,尤其是在检查之前的4个小时内要完全禁食,这样的话在检查的时候,才能够避免因为腹部的水分和食物影响到检查结果。
3.不要化妆
医生会在做磁共振检查之前明确命令不化妆,因为某些化妆品中含有金属,这些金属可能在检查过程中与磁场发生反应。因此不要在检查过程中进行化妆,包括指甲油和防晒霜以及护发产品。
4.告知医生自己的身体情况
在进行磁共振检查之前,您必须告知医生您的身体状况。然后让医生根据检验者身体状况确定磁共振检查的位置和时间,或者让医生确定自己是否可以进行磁共振检查检查。因为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这个检查。
综上所述,虽然MRI作为一种先进的影像检查技术,在疾病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并非所有情况下都适用。高成本、检查时间长、患者适用性限制以及技术局限性等因素,都使得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尽量避免进行MRI检查。
因此,我们应该在充分了解MRI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的基础上,理性看待这一技术,避免盲目追求高端检查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