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报考!多所大学,面临倒闭…
文摘
2024-12-09 21:30
湖北
学校停办、教职工被裁员、上千名新生放弃入学、高考招生大范围缺额、志愿征集无人问津、甚至出现“0投档”情况……今年,民办高校迎来一记记重拳。
过去三四十年间,民办高等教育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一路疾驰狂飙,驶入了快速发展时代。据教育部数据,截至2023年,我国民办高校789所,民办普通、职业本专科在校生994.38万人,已然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庞大群体。然而,寒冬之下不得不直面,曾经辉煌一时的民办高校,逐渐变得不“香”了。高校的运营需要大量资本投入,包括硬件、师资、管理、校企合作、招生等各个方面,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增加营收的“两翼”一是靠学费、住宿费的上涨,二是靠在校学生数量的增长。可以说,生源是民办高校得以生存的根本。在今年高考人数创历史新高的背景下,民办高校却出现了生源荒。以广东为例,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广东2024年高考报名人数为76.8万人,在全国各省份中,仅位于河南、山东之后。但在本科批次中,部分民办高校却出现大量招生缺额的情况,比如广州工商学院、湛江科技学院、广东理工学院等高校,第一次补录之后,学校缺额人数仍然较多。甚至有些考生已经被民办本科录取,但最终选择放弃入学,比如广东白云学院今年1477名新生拟放弃入学。据悉,在广西今年第三批志愿征集中,不少民办本科院校的投档分数,已低于广西本科线30多分,部分学校的投档分数线已经低于35分,降到330分左右。即使大幅度降分,第三次征集之后,部分民办本科在广西的招生,仍然存在较大缺额。上海一所民办高校今年在江西、四川、河南、贵州等地招生都面临不同程度断档,更是在上海首轮投档创下“0报考”的记录。招生遇冷背后,动辄上万的高昂学费是不可不谈的一个影响因素。例如上海兴伟学院,学费标准一年149985年,仅学费加住宿费,本科4年共需向学校缴纳64万元,加上生活费和其它杂费,70万也不一定能读下来。让不少新生直呼“遇上学费刺客了”、“这个学真的上不起了!”
相比公办高校,民办高校没有生均财政拨款扶持一项,还必须自行承担办学场地、教师工资、校园硬件设施建设等多方面的开支,为了维持正常教学开展,一些民办高校不得不上调学费。去年,南昌工学院、南昌交通学院、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等多所民办本科院校对2023年收费标准调整公开征求意见,三所院校本科专业学费标准均存在不同程度上涨,据公开资料显示,学费最大上涨幅度为51.52%。此外,广东、上海等地民办高校,近年来学费也不同程度上涨。在付出昂贵学费之后,不少家长都期待孩子能有较好的就业,但如今全社会疯狂“卷学历”,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仍有一些隐形歧视存在,这使得部分学生在报考时更加谨慎。与此同时,公办高校不断扩招,职业本科发展火热,也对民办高校形成了强大虹吸力。在“生源、竞争力和吸引力”三方困争之下,民办高校的“淘汰赛”,已经开始了。当前,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还存在盲目追求招生数量、专业布局大而全、质量提升困难等现实问题。在人口连续负增长及经济大环境下,部分业内人士预测,如果按照目前民办高校招生遭冷的情况,未来越来越多民办高校可能难以为继,如何生存下去,是亟需思考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秦和曾提交建议,呼吁“加强政策引导,积极稳妥推动民办高等教育转型发展”,例如密切跟踪每一所民办高校的招生录取情况,建立预警机制,及早研究民办高校的退出机制。西安欧亚学院创办人、董事长胡建波建议民办高校向内剖析,每所学校都应该深入研究并找到自己的特色,做出与众不同的外部贡献,同时要关注融合性教学支持,而不仅仅是依赖传统的课堂教学。在已经“危机重重”的高校忙于自救之时,另有一批优质民办高校正在崛起,为民办教育带来又一缕曙光。特别是西湖大学、福耀科技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等一批新型高水平民办大学的兴起,“小而精”的发展道路、开放办学聚集优质资源、探索独树一帜的人才培养模式……他们以更为新颖、超前的思路办学,为民办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带领民办教育着力摆脱“低层次”办学的固有印象。变化正在发生,变化已经发生。当未来教育布局面临新调整,高校的办学生命力将与教育教学质量直接挂钩,民办高校应思考,除了一纸证书外,教育带给学生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提高质量、保持特色,或许才是高校在大浪淘沙下的一条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