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科学城白市驿第一中学校 “驿 · 精毅”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2024-10-17 07:15   江苏  



白市驿第一中学是一所处于高新区南部的优质初级中学,坚持以“教育理念先进,管理制度健全,课程结构科学,课堂教学高效,育人特色鲜明”为办学愿景,一直致力于教育改革。

我校以《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及市区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结合我校的办学规模、师资水平、学生能力和学校特色,制定《重庆科学城白市驿第一中学校“驿·精毅”课程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一、背景与依据


(一)学校传统与优势


白市驿第一中学始建于1969年。白市驿位于中梁山麓梁滩河畔,自明清设驿站于此,商贾云集,富庶繁荣,人文厚重,精神富足。中学教育,应担当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这与我校驿站文化的精髓不谋而合。中学,是学生成长的心灵驿站,是教师发展的生命驿站,是师生演绎人生精彩的快乐驿站。


(二)课程发展经验与基础


我校地处高新区南区,生源质量参差不齐。课程,是为学生服务的。因此,我们的课程理念定位于:尊重生命,发展个性,为孩子自立于社会奠基。学生培养目标:经过三年的成长,应有深邃的思想,正直的操守,博大的胸怀;应有俊雅的气质,澎湃的激情,灿烂的笑容;应有崇高的理想,强健的体魄,高雅的志趣。


我校的课程目标是立德树人,通过课程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和人格发展、个性成长和个性解放的经历和经验,让学生在学校的课程环境中,成为一个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人,成为一个人格完整、自力更生、自立社会、自主人生的合格公民。


(三)学校愿景

我校的教育质量在高新区初中学校一直名列前茅,但我们不能以培养卓越公民为目标。南部的孩子,学习成绩不是他们的优势,大部分会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普通建设者。因此,教他们为人比教他们做题更重要,教他们生存比教他们得分更重要。我们的办学思想,是培养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尊老爱幼的好公民,热爱生活的有心人。通过三年的学习,无论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希望高中欢迎,中职认同,社会悦纳。

教育的本真,不只是让受教育者有更丰富的知识,更要让学生拥有更高的幸福指数。我校一直坚持以“天生我才必有用”为精神导向,使每位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让每位学生的生命体现存在价值,让每位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展现,让每位学生的未来都有美好憧憬。期望每位学生不卑不亢地做人,不偏不倚地处世,不疾不徐地做事。我们的教育理想,是培养将来能自立于社会的优秀中学生。

因此,我们的办学理念是:生活有我更精彩!


二、学校课程结构及内容


(一)课程结构


坚持学习的“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情境性、协作性”,提出在教学中要体现“差异化、精准化的教”与“个性化、合作化的学”,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选择性、生成性”,充分利用新技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情境和教学评价方面价值和功能,发挥其信息交互的便利性、资源供给的丰富性、评价实施的过程性和反馈的及时性,结合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形成“5E”精毅教学模式框架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5E”精毅教学模式框架体系


“5E”精毅教学模式:


1.参与(Engagement)

该环节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合适的情境完成课堂的导学工作,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帮助学生建立起三种联系: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与课程内容和教学任务的联系;与原有的知识和概念的联系。


2.探究(Exploration)

该环节是学生的阅读探究阶段,主要目的是使得学生开展真实和有效的探究,经历和学习关键概念,习得新的技能。学生是绝对的学习主体,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和探究性学习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


3.解释(Explanation)

该环节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以课堂展示的形式锻炼解说能力,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自由表达观点、看法。要通过让学生发“声”,实现思维发“生”。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语、语言、表情、手势等,去判断学生对于知识理解和技能掌握的真实情况;通过个体发言和集体探讨,达到知识越讲越清晰、技能越说越娴熟、问题越议越集中。


4.迁移(Elaboration)

该环节的主要任务是促成学生新知识的有效迁移。学生通过推理与论证、想象与创造,加深理解并与旧知识建立联系,以便可以面对和顺利解决新的情境或新的问题,实现能力到素养的转变,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5.评价(Evaluation)

该环节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一种认可,也是对学生主题探究和思维方式的一种指导。学生有两个评价对象,一是通过批判性的评价活动,探究语篇的创作意图,评价语篇中的观点;二是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


学校追求“精通学习、精诣学养、弘毅性格、雄毅体魄”的办学理念,将“适合教育、多元成才”作为教学改革的目标,逐步形成了以“五学”课堂为引领的“5E”精毅教学模式基础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5E精毅教学模式”基础模型


在“五学”课堂中,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既要从课前预学中关注学生现有水平,也要心怀未来,根据课堂行为、小组成员互动、课堂活动评价等获得反馈了,通过提供路径、点拨方法、创设情境等方式让学生经历鲜活、生动的学习过程。


我校高度重视课堂转型的建设,以“‘五学’课堂入格课”“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一课两议三上”等活动为载体,面向全体教师广泛、深入地开展诊断、观摩、研讨等活动,不断丰富教师们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创新活动形式。


为了深入推进课堂改革,我们正积极探索和践行课程建设。我们以深化五学课堂研究和推进学校“5E”精毅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加快必修课程校本化和选修课程多元化建设,以课程改革为载体,形成管理模式特色、课程特色、学生个性发展特色。以“自立社会,自主人生”为育人准则,将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将课程开发权交给老师,学校切实用好课程设置权,以期实现师生在共同成长基础上有个性地发展。


课程,是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学校拥有了课程选择权和课程开发权。但是,作为一所立德树人的学校,我们在课程设置上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要实现区域教育的战略意图,要关照社会的时代需要,要满足家长的教育愿望,要成就学生的学习梦想。因此,我们的课程首先要体现国家意志,完成基础教育任务;其次要体现学校意志,彰显学校特色,将拓展课程多元化;再次要表达个人意志,追求个体健康发展,将特色课程自主化。


根据上述课程设置的基本理念,我们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按其功能特色创造性地分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特色课程三类,三类课程分块教学,相互渗透,互相促进,构建形成“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以满足每一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选择性学习的需要。


(二)课程设置


中学处于义务教育阶段,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和学业教材。在完成国家统一要求的学业任务基础上,要辅助增设一些教育教学内容,让农村学生的视野、信息、思维、见识尽量不低于城市学生,而且要特别开设一些能彰显农村学生优势的特色课程,使学生文理兼修,艺体相长,身心两健。

 图3 课程内容构架


学校课程设置的一级课程板块:基础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拓展课程;特色课程。


学校课程设置的二级课程模块:


1.人本化的基础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我们将其整合为人文类、自然类、意志类、创意类四大模块,涵盖初中阶段的所有学科课程。


①人文类:通过对人文经典的研读,通过语言的学习和实践,体验多元文化及思想,人类情感、道德和理智的人文素养,提升文化素养,构筑连接世界多元文化的桥梁。

②自然类:训练理性思维的方式与方法,运用科学常识及技能,创造构想未来发展的可能,探寻发现让生活更美好的途径,培养以观察、实验和逻辑推理的方式,来寻找自然现象来因及规律的科学素养。

③意志类:强健体魄、磨砺意志、享受生命,通过身体锻炼、技术训练、竞技比赛等方式,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④创意类:探索感知“美”的根源与本质,培养对富于美感、乐趣的艺术创造的感知和实践能力,体验人类精神世界的真、善、美的丰富与升华。


基础课程,我们的着力点重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生成和技能养成的铺垫,即筑路课程,分为学前引路、学中铺路、学后指路。引路课程包括新生的始业课程、语数外三个学科的小初衔接课程。始业课程分为安全课程、法纪课程、习惯课程、校史课程、礼仪课程、健康课程、生涯课程、五爱课程。引路课程帮助学生熟悉和适应初中的生活节奏,掌握初中学习的前置知识,辅助学生尽快走上初中学习的正轨。铺路课程通过课例分析和调查研究,梳理出各时段各学科学习的最难点,协助学生破解学习障碍。指路课程旨在为学有余力的优生,在数理化方面作好初高衔接的课程搭建。


2.多元化的拓展课程旨在丰富学生学识,开阔学生视野,强化学生技能,提升学生气质,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拓展课程分为学养课程、实践课程、社团课程三个类别。


①学养课程宽阔心胸、丰厚学识、温雅气质,包括文化修养、科学素养、艺术涵养、外语学养四个模块。文化修养包括文学、历史、人文、社会四个领域。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思维品质、实验技术、实践应用四个方面。艺术涵养包括人文与艺术、科学与艺术、美学与艺术、体育与艺术四个板块。外语学养包括视听、对话、阅读、写作四项素质。

②实践课程沟通社会、丰富自我、历练人生,包括爱心活动、义工活动两大社区服务系列,走进军营、走进工厂、走进农村、走近社区、走近自然五大社会活动主题。

③社团课程自主选择、知行合一、彰显个性,包括主题班会、我行我秀、诗韵会、手工、阅读、演讲、辩论、课间民乐欣赏等。


3.自主化的特色课程由学校层面的节日课程、教师层面的主题课程、学生层面的社团课程三个维度构成,分别体现学校的统筹规划、教师的专业引领、学生的个性追求,既相互独立,又和谐共生。


①节日课程,包括分时段的亲情节、自立节、励志节,还包括全员参与的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文化节。文化节课程指我校开发的校本课程《驿站学》,包括驿站史话、驿站功能、驿站名人、驿站诗词、驿站今、驿站精神。

②主题课程,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结合学科背景知识自主研发的学科主题课程,包括民族文化、科学技能、自然社会、艺术审美、心智体能五个课程群。

民族文化:《中国文学简史》、《民间剪纸艺术》,《中国画》、《世界文学简史》、《中国民间体育游艺》、《成语与学科知识》、《谚语与学科知识》

科学技能:《初中数学99例》、《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自然社会:《话说长江》、《校园中的植物》、《奇妙的昆虫王国》、《值得人类学习的动物》

艺术审美:《话剧欣赏》、《歌剧欣赏》、《油画欣赏》

心智体能:《青少年法制常识》、《围棋》、《国际象棋》、《桥牌》、《奥运比赛项目规则》

③专长课程包括科创、体育、民乐三个门类。


三、课程实施与评价建议


(一)课程实施


课程的有效实施,需要实施的客体与主体,客体即教学内容,主体即师生。因此,课程实施主要涉及到学生、教师、教材、教学组织等因素。


课程实施,首先要保障体现国家意志,完成基础教育任务。我校严格贯彻执行国家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开设课程、开齐课程、开足课程。根据区教委的统一要求选用学科教材。学校根据国家课程标准,选择适合我校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教材。科学合理使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资源优势,使之成为适合学生学习方式的学习内容。


立足国家课程,彰显学科特质。我们着力体现鲜明的学科特色:诗意的语文课堂;思辩的数学课堂;交流的英语课堂;实践的物理课堂;发现的化学课堂;表达的政治课堂;借鉴的历史课堂;体验的地理课堂;创造的美术课堂;娱情的音乐课堂……让学生学会欣赏,学会质疑,学会思辨,学会批判,学会创造,学会生存。


在学科教学中,注重筑路课程、学养课程的落实。学校以教学管理干部、骨干教师为主体成立学校校本课程、选修课程开发小组,组织教研力量从课程目标、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工作方案》。并根据我校设置的课程建设体系,制订《基础课程指南》、《拓展课程指南》、《特色课程指南》。


各学科拟订学科课程建设实施方案,深度挖掘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教学资源,结合本学科的学养课程、主题课程研发教学内容,研制出符合现代教育发展、具有我校特色、深受学生喜爱的校本教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涵养学校文化,彰显隐性课程。我校的学校文化以驿·阳光为内核,整体定位为:爱心、阳光、励志。在校门口设置有阳光墙,由百名在德、智、体方面各具特长的学生照片组成,在教学楼设置有驿站墙,科技才艺之星、学习之星、体育之星、劳动之星等可以在驿站墙上签名留念。


学校的文化宣传以家国、科学、文化、地理、军事、自然为主题。年级文化为:一年级爱心文化;二年级阳光(心理健康)文化;三年级励志文化。延展学科半径,释放学生潜能。学校利用每天下午课辅时间,以学科为基础,兼顾教师的特长,开展学科活动:

语文:《绕口令》、《唐诗》,《宋词》,《先秦和唐宋八大家散文》、《明清小说》、《中国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简史》,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美、文学的美、文化的美;
数学:《三八二十四》、《头脑风暴》、《初中五十例题》,让学生学会严谨而灵动、规范而自由的思维;
英语:《我爱记单词》、《口语交际》、《英语短剧》,让学生领略英语的语言魅力,了解英文国家的思想文化;
物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动手学物理》,让学生感受物理的实用价值;
化学:《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让学生依靠化学提高生活质量;
地理:《走遍中国》、《话说长江》、《世界风光》,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认识世界的丰富多彩;
生物:《校园中的植物》,《奇妙的昆虫王国》,《值得人类学习的动物》,让学生关注生态,关注生物,关注生命;
政治:《青少年法制常识》,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
历史:《影响世界的百位人物》,《中国简史》,《世界简史》,让学生抚古惜今,放眼未来;
音乐:《中国民族舞欣赏》,《中国戏曲欣赏》,《中国民乐欣赏》,《中国器乐欣赏》,《话剧欣赏》,《歌剧欣赏》,让学生陶冶情操,丰富情感;
美术:《民间剪纸艺术》,《中国画欣赏》,《油画欣赏》,让学生审美、画美、涵美;
体育:《中国民间体育游艺》,《围棋》,《国际象棋》,《桥牌》,《奥运比赛项目规则》,让学生强身健体,提升体育素养。


课余时间,突出学校专长课程的教学,如田径队、民乐团与科技课等。开展实践活动,拓展课程外延。杜威说,课程即活动。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多彩。一是每周一升旗仪式时举行“我行我秀”风采展示,每班轮流进行才艺展示和科技展示。二是结合主题课程、教师特长和学生需求组建学生自主管理和主持的社团。三是每期开展一次训练社交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活动:校内义卖活动;校外义卖活动;农贸市场寻价活动;计时卖 20 公斤蔬菜活动等。开设好节日课程。每学年举办一次亲情节(一年级)、自立节(二年级)、励志节(三年级)。每学年举办一次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文化节。


注重家校联动,共享教育资源。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教育资源丰富,我们聘请部队、医院、企业、社区的家长到校给学生做法制、消防、航空、卫生、生态养殖、现代农业、孝心等讲座。根据学校的教学需要,也请家长给老师们做专题讲座。探索走班教学,关注学生个性。在实施多年的信息技术、体育、艺术等学科必修走班教学的基础上,实施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必修走班教学,必修走班教学的形式初步确定为两类:语文、英语分层走班,数学、物理、化学科目自由选课走班。不拘学习模式,鼓励自主创新。探索适合选修课程的课程学习方式,从学生层面探索运用研讨式、辩论式、自主探究式、模拟学术研究、网络在线学习等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的学习方式,探索实施“基于项目学习的协作探究”和“基于创新素养培养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课程评价


1.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是高水平实施学校课程建设方案的关键。因此,结合我校实际,课程评价总体原则是“学生为本,发展为先,效能为重”。每门课程的质量评估重点关注的是师生学习关系是否融洽,学生学习过程是否主动,教师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基本评价方式是通过“学生对课程的满意率调查”、“课程执教教师自评”、“学科同行互评”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


2.同时兼顾家长和社会相关人士的评价来认定。课程满意率调查。制定课程满意率量表,在一轮选修课结束后让学生对所学课程进行满意度评价。若满意率低于 60%,将取消该门课程的开设,若满意率位居前 10 名,学校则根据相关制度予以奖励。


3.课程执教教师自评。制定课程执教教师自评量表,在一轮选修课结束后要求执教教师从课程内容、设置、课堂教学、课程效果等多方面进行自评,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轮课程的开始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4.学科同行互评。制定课程学科同行互评量表,在一轮选修课结束后要求学科同行对该课程的实施情况及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并对执教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其能够及时调整并逐步完善该门课程。


5.学校督导评估。学校成立课程效能督导评估小组,对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特色课程的设置、实施、质量进行效能评估,重在对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教学过程的合理性、教学效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确保不盲目开设课程、不随意教学过程、不忽视教学效能。


学校在原有绩效考核的基础上,通过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教师自评、学生评价与专家评审相结合的形式,对教学质量高、教学效益好的必修、选修课程给予相应的奖励。


四、保障措施



高新区对课程改革的倡导和支持。为进一步推动高新区“科创高新·智慧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校要抓住这一大好机遇,随势而为,主动发展。学校建立了课程体系建设的工作机制,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学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为组员的课程体系建设领导小组。

(一)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课程改革领导组,以校长为组长,负责管理学校各项课程改革工作的管理和考核,并为学校课程改革工作提供政策支持。


(二)制度保障


建立和完善评价考核机制。学校在课程建设的规划和实施过程中,非常注重建立和健全推进课程体系建设的各项制度,特别是相应的评价激励制度;将学校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研究方案、研究报告、论文、学校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师生课程手册、教学导引等研究成果、工作成果作为学校干部和教师的重要考核内容之一;对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中成绩突出的学生个人进行表彰,对成绩突出的个人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和奖励奖励。


(三)资源保障


加强校本培训,夯实育人基础。课程的研发、体系的构建,必须依赖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们通过理论学习、专家讲座、视频观摩、交流探讨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每周的教研活动要观看一个教学视频、阅读一篇教育文章、研讨一个课堂案例。学校主动推举教师参加市区级骨干培训、国家级脱产置换培训,培养更多骨干教师。目前我校有市级名师1名,区级学科带头人1名,市级骨干教师2名,区级骨干教师39名。学校每学年都为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提供到市外学习培训的机会,以期拓展视野,更新知识。


(四)经费保障


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的经费保障。做好深化课程改革专项经费预算,努力争取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加强硬件设备建设,保证满足课程改革需要;合理调配学校可用资金,优先保证深化课程改革所需经费;利用绩效工资的实施,有效激发教师开发开设选修课程的积极性;加强课程改革形势下的研讨,走出去请进来,加强师资培训,在专家引领下努力提升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与教育教学水平。

课程体系建设,我们边学习边探索边实践。我们希望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使白市驿一中形成自己的内涵发展竞争力:教学质量是核心,爱心教育是亮点,课堂改革是示范,校本教材有特色,校园文化有底蕴。



End


来源重庆科学城白市驿第一中学校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尊重原创,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投稿邮箱:kczyw123@163.com



关于我们

学校发展

课程建设

学生成长

教师发展



《全国校本课程典型案例汇编》



学校特色课程建设成果推介


李老师:13770863047(微信同号)

周老师:18994708658(微信同号)

张老师:13915922042(微信同号)


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校本课程建设系列案例

2024年秋季义务教育将进入到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相互兼容新时代

学校课程整体规划关键要素、“理念+目标”的愿景设计、“横向+纵向”的结构设计

关注“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网”并设置星标
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点赞并转发朋友圈👇

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网
由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指导建设,面向课程改革实验区、各级教研部门、中小学校和教师的基础教育课程资源专业平台。旨在宣传课改的典型经验,发挥标杆的引领示范作用;推动学校的内涵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实现基础教育的育人目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