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时代合规
●【民事诉讼证据】民事诉讼证据体系化视角下的规范实操技能高级研修班
●【财产查找】执行案件实务操作——财产查找专题高级研修班 (掌握高效财产查找技巧)
● 建设工程造价法律实操与鉴定难点解决方案高级研修班
请点击以查阅课程的具体详情
近日,上海律师宋某因参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被司法局吊销律师证,并公开了行政处罚决定书。
这段时间,此事在律师圈引起热议。但更让人惊讶的是:“时代合规”公号多方了解后发现,近年来,因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而被判刑、吊证的律师,居然不止一个!
这次的上海律师的问题,根据上海市司法局行政处罚决定书中的披露,2019年12月,宋某因参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法院认定,宋某在法律咨询工作中,涉及客户单位的非法集资活动,因此被判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共犯。
法院判决后,宋某未上诉,认罪认罚,现判决已生效。
上海市司法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四十九条第二款的相关规定,认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为故意犯罪,依法决定吊销其律师执业证书,并要求宋某在收到决定书10日内上交执业证书。
“时代合规”从各地司法局的吊证通报中发现,近年来,律师被判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案例屡见不鲜。
2024年2月1日,北京市司法局发布京司(罚决)〔2024〕1号行政处罚决定书,决定吊销罗姓律师的执业证书,原因是其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判处四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十五万元。
2023年12月11日,广东省司法厅发布了粤司律罚决字〔2023〕14号决定书,对陈姓律师实施吊销执业证书的行政处罚。陈律师因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判处一年六个月有期徒刑,缓刑两年,并处罚金五万元。
2023年6月27日,广东省司法厅在其粤司律罚决字〔2023〕2号决定书中,对鲁姓律师作出了同样的处罚。这位鲁律师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判刑四年,最终失去律师执业资格。
2023年3月16日,北京市司法局发布的京司(罚决)〔2023〕2号决定书显示,一李姓律师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判刑,最后被吊销律师执业证书。
警钟连连,说明律师对合规执业、法律风险的防控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律所在执业合规方面,也应该对律师有更多的规范要求和提醒。
司法政策和监管尺度,是随着大形势在变化的。即便是法律人,任何事前分析也可能并不完全正确。对一些高风险领域,律师必须格外审慎,而不能只顾挣钱,草草做个形式审查就乐滋滋签下合同。
从案例看,政法机关评定律师是否应被追究刑事责任时,通常会考察律师是否了解客户行为的违法性,是否未尽提示或阻止义务,以及是否直接协助或促成违法行为。
为更好地规避刑事风险,做到合规执业,以下是一些建议:
1.严格自律,明确执业底线
律师应坚守法律与道德底线,避免超越合规边界。若发现客户行为涉嫌违法或具有较高风险,应及时提出警示或拒绝提供协助。
2.细致开展尽职调查
在审查复杂的金融、房地产等高风险业务时,律师不仅要分析表面合法性,还应结合司法案例深入分析潜在的刑事风险。尽职调查中应关注交易的真实性、资金来源及用途、合同执行的可行性等关键因素,确保不留法律风险的死角。
3.加强司法环境的动态把握
社会环境和法律政策在不断变化,律师在执业时必须考虑司法标准的动态调整,不要仅凭过往案例做决策。对合同条款的合法性预判不宜绝对化,要有前瞻性的防控思维。
4.谨慎处理客户的风险咨询
律师为客户提供的风险咨询不仅是其职业的体现,更是法律责任的延伸。应当重视与客户的风险沟通,必要时保留书面证据,以防范将来出现争议时,能自证未参与非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