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避免对孩子说“你要勇敢”之类的话

教育   2024-12-03 10:00   北京  


共情可以持续为孩子建立安全感,但是对于孩子的整体发展来说,光有共情是不够的。孩子还需要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具体方法。我们必须帮孩子获得面对困难的勇气、“我能行”的信心,以及摔倒后依然能站起来继续向前的力量。


在自信的发展过程中,孩子需要与养育者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也需要有机会感受到自己拥有强壮的身体和掌控环境的力量,还需要尝试冒险并得到鼓励。


孩子在一两岁时需要知道,当我们抱着他假扮小飞机满屋子跑时,我们一定会把他抓牢,会保证他的安全。他也需要知道,当他摔倒碰疼自己时,我们会及时安慰他,只是摔倒和磕碰总也避免不了。


等孩子长大一点儿,他就开始从“推倒大人”这类游戏中获得自信,尤其是大人被推倒时能够做出夸张搞笑的样子。


再大一点儿的孩子会使出全身的力气与我们较量,这是他获得力量感的重要方式。因此,当我们和他玩摔跤或者枕头大战时,应该先与他势均力敌地对抗一阵子,然后在恰当的时机让他“赢”。运动,例如攀岩等,也会显著提升孩子的自信。


我会努力避免对孩子说“你要勇敢”这样的话,因为他们会察觉到你的意思其实是“别这么胆小”。我更愿意在事后说:“哇,这也太勇敢了吧!”或者“这可不是一点点勇气就能做到的哟!”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暗中留意,当孩子做出勇敢的事情时,我们就去肯定他,并用恰当的方式告诉他:勇气可以通过练习不断培养,它并不是天生就有的。



我们还要告诉孩子,“有勇气”并不等于“不害怕”。勇气的意思是,虽然害怕了,但我们还是有所行动。如果“不害怕”,那也就根本不需要“有勇气”了。


出现问题,尤其是与同龄孩子交往中发生矛盾时,自信的孩子会更加关注问题该怎么解决,而不是遭遇多么惨痛或者心情多么受伤。


在《妈妈,他们欺负我》一书中列出了三个问题,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解决社交问题的能力:


1.你做过什么努力?

2.效果怎么样?

3.下次再遇到,你会怎么做?


如果孩子回答“我什么也没做”,那我们还怎么问下去呢?其实“什么都不做”本身就是一种处理问题的策略,而且往往是个好办法。因此,我们应该问问“什么都不做”的效果怎么样。


生活中经常见到截然相反的做法:孩子遇到一件事,大人就一直询问这件事中令孩子难受的每个细节。围绕伤痛问个不停,只会让孩子将注意力全部停留在失败、受伤害和指责他人的心理上,而对于自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却毫无帮助。


焦虑的困境就在于,孩子因为总是纠结于故事中最可怕的那个部分,而看不到美好结局的可能性。父母只有着眼于建立自信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让孩子解脱出来。


因此,当孩子向我们讲述他的不愉快经历时,我们需要怀着共情之心去倾听,但之后不要忘了问:“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办呢?”即便最可怕的故事也可以有令人欣喜的“下一集”,例如:终于等来了救援、从重病中康复或者成功解决了冲突等。


如果发生了某件不愉快的事情,而孩子当时没来得及有效应对,那么我们之后可以问问他:“来,咱们现在想想,下次要是再发生这样的事,应该怎么做会更好呢?”也可以问:“好可怕呀,真是把人吓死了,可你又是怎么恢复正常的?”


同样,如果孩子提起刚做的噩梦,我们也可以建议:“咱们来给这个梦加一个结尾吧?”有助于自信的结尾可以是:“我醒来时发现,原来这不过是一个梦。”也可以是:“后来我有了超能力,就把所有的怪兽都扔到火星上去了。”


下面我想给你说一个小女孩劳拉的故事:


劳拉4岁的时候,在医院接受过一段长时间的治疗,那是一段充满痛苦和恐惧的经历。之后,她变得异常胆小和焦躁不安。每当说起这件事情时,她总是重复那些令她恐惧的细节,然后害怕地把脸埋在爸爸怀里。


后来,当爸爸试着鼓励劳拉编造一个比较开心的结局时,她居然立刻跳了起来,朝着空气狠狠地踢了几脚,然后冲着想象中的医生和护士大叫:“走开,别碰我!”


事实上,在医院的那些日子里,她根本没有任何反击的念头,因为她太害怕了。当然,我并不鼓励孩子对医务人员真的拳打脚踢,以此治疗恐惧。孩子只是在游戏中表达对力量的渴望,并用游戏的方式获得力量感,没有人会真的受伤。


假以时日,游戏中获得的力量感就会潜移默化地融入孩子的真实生活(以非暴力的形式),孩子会变得更勇敢,也会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真正的可怕事件。


有些专业人员建议通过某种“奖励制度”,来刺激孩子努力面对和解决问题。例如,孩子如果完成了一件以前从未完成过的事情,就可以得到一个小贴画,当小贴画累积到一定数量时,孩子就可以得到一件想要的东西作为奖品。


但是,奖励的办法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这种办法经常会引起孩子同父母较劲,因为这些容易紧张的孩子通常十分擅长狡辩:“可是你并没有说我必须自己在房间待够多少秒啊!”


其次,如果孩子觉得克服恐惧只是为了得到奖励,那么他会忽略另一样更重要的东西——自我挑战成功所带来的成就感。孩子心里也许会想:“要不是为了那个玩具,我才不干呢!”


再次,奖励所强调的只是结果的成功或失败,并没有关注努力的过程和方法,这往往会让孩子对自己的胆怯感到羞耻,一旦失败则会更加垂头丧气。


最后,孩子会执迷于具体的奖励和惩罚,而“锻炼勇气和建立自信”的初衷早已被抛到脑后。



游戏,可以取代奖励和惩罚,并获得更好的效果。


你可以让孩子用滑稽的手法画出自己害怕的事物,或者画几个可以消灭“恐惧”的超级英雄。让恐惧跃然纸上,让孩子亲眼看到它,这个做法可以大大降低恐惧的影响力。


孩子还可以在游戏中打败恐惧,比如把枕头当作恐惧,然后让他全力痛击。当然,如果你愿意扮演“恐惧”,那么游戏会更好玩。


或者,你也可以为“恐惧“配音——每当孩子把枕头打翻在地时,你就既痛苦又滑稽地嚎叫:“哼!你休想打败我!有我在,你什么好玩的事都别想做……哎哟!怎么回事?你居然把我打趴下啦!救命啊!”



End

内容节选自《轻推:帮孩子走出退缩和焦虑》作者劳伦斯·科恩。家长大学诚意推荐,欢迎分享!




北京伊顿家长大学
科学、严谨、免费的3--6岁孩子父母胜任力测评系统,及系统的育儿知识学习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