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校史!“双非”高校,第一单位发Nature

学术   2024-11-22 21:03   浙江  

2024年11月21日0时,河南大学申怀彬教授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樊逢佳教授合作在量子点领域的研究成果以“Efficient green InP-based QD-LED by controlling electron injection and leakage”为题,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Nature)上在线发表,利用 EETA 技术深入研究了绿色磷化铟基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关键科学问题,成功实现了绿色磷化铟基量子点 LED 的峰值外量子效率(EQE)达到 26.68%,亮度突破 270,000 cd / m²,并在初始亮度 1,000 cd / m² 下,T95(亮度衰减到起始值的 95%)寿命长达 1,241 小时,刷新了世界纪录标志着无毒量子点LED技术取得重要进展


这是河南大学首次作为第一通讯单位在《自然》期刊发表研究成果



博士研究生卞阳阳和严笑寒共同第一作者,河南大学申怀彬教授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樊逢佳教授、北京交通大学唐爱伟教授、河南大学陈斐博士为共同通讯作者河南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


基于荧光量子点的电致发光器件(QD-LED),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竞相争夺的下一代主流发光显示技术制高点之一。相较于红色和蓝色器件,三基色之一的绿色InP基QD-LED的效率和寿命成为制约全彩QD-LED商业化进程的关键瓶颈。


为解决这一问题,河南大学的申怀彬教授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樊逢佳教授等人再次合作,在揭示器件电子输运机制的基础上,提出并发展了新型大尺寸、高量子产率InP/ZnSe/ZnS核壳结构量子点的合成和结构调控方法,通过厚ZnSe中间壳层的包覆,同时实现了电子注入提升和电子泄漏抑制,成功构筑了峰值外量子效率(EQE)达到26.68%,亮度达到270,000 cd m-2,1,000 cd m-2初始亮度下T95寿命长达1,241 h的绿色InP基QD-LED,刷新了世界纪录。



本研究揭示了绿色InP基QD-LED效率低下的关键原因,并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实现了电子注入提升和电子泄漏抑制,也为高性能QD-LED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申怀彬教授



申怀彬,河南大学纳米科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二十年来一直从事II-VI族量子点发光材料及其电致发光器件(QLED)方面研究。近五年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1篇),Nat. Photonics(2篇),Nat. Nanotechnol.(1篇),Nat. Rev. Electr. Eng.(1篇),Nat. Commun.(2篇)等期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先后主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在内的国家级项目7项。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8197-z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版权属于原作者,仅用于学术分享。

弗雷赛斯

-浙江大学硕博创建于2015年

查重润色 | 绘图 在线课程课题合作 SCI写作神器 期刊查询神器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科研--联系我们:freescience@zju.edu.cn

弗雷赛斯
浙江大学医学院硕博士创建于2015年;专注生命科学领域小伙伴的科研提升和神器开发,提供平价的润色、绘图服务(市场价1/2);我们的愿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科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