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寺
又是一年双十一
预售、满减红包…从天而降
为什么大家都疯狂“买买买”?
而且很开心
是欲望在作怪吗?
还是多巴胺在分泌?
为什么我们很难控制欲望?
其实“买买买”的行为背后,是一种满足感,也是一种欲望。
众生误认为满足了欲望就会得到快乐,其实欲望才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因为无明的缘故,我们对世间的认知会有种种错误,在这些错误观念的推动下,我们不断地追逐着自认为想要得到的东西,而让欲望带着我们向各种方向驶去。
对佛弟子来说,要怎么看待欲望,什么样的欲望才是恰当的,怎样才能得到快乐?
照片拍摄于万寿寺
培养向善求真的善法欲
佛法告诉我们,欲望分三种:
一种是恶欲。所谓恶欲,就是只为了满足自己的一时感受,即所谓贪嗔痴三毒。贪嗔痴三毒是恶道的因,不能使身心产生健康的感受。
另一种是善欲。善的欲望,比如求佛菩萨保佑,希望自己得到健康的身心而不危害别人,这是三善道的因。
还有一种是善法欲,即追求生命的解脱、生命究竟的圆满。这种欲望能把我们那些会引生痛苦的欲望转化过来,成为追求永恒生命的动力。
当佛弟子修行时,诵经念佛回向发愿,发愿就是培养善法欲的一种训练,训练自己要有“众生无边誓愿度”的欲望,比如:我最希望的是能够度众生,我最希望的是要断烦恼,我最希望的是要学习正法。
佛法告诉我们,善法欲是可以追求的。当我们不断增强善法的力量,才有力量去面对纷乱的外境,从而减少私欲,扭转沉重的烦恼习气。
照片拍摄于万寿寺藏经楼万佛殿
用如法的布施来对治贪欲
《八大人觉经》云:“少欲无为,身心自在。”《佛遗教经》亦云:汝等比丘,当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少欲之人,无求无欲,则无此患。”
少欲并不摒除对物质的拥有,而是指精神上的升华,让自己从内心放下对物质执着的念头,表相上得失随顺因缘,内心则无丝毫增减。
照片拍摄于万寿寺
内心保持高度的警醒和自觉
《金刚经》云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是 《金刚经》的核心观点,“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也可以看作是完全针对贪的欲望的对治。
应无所住,即不让心停驻在任何虚幻的现象上。如果停驻在虚幻的现象上,就会生起妄想分别之心,陷入无知和烦恼。
“少欲无为,身心自在”。拒绝用一种欲望替代另一种欲望,人的追求不应处于外,而是入于内。愿大家都能不被贪欲所迷,精进闻法,身体力行,寻找到与世界相处的智慧之道。
编辑丨添翊
排版丨添翊
审核 | 吕艳婷
声明:本微信平台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另请重编录用者,注明出处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