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摄影眼去寻找、发现南京的城市美
摄影人的经历是将今天的照片留给明天去看,因此在寻找与发现美的经历中,摄影眼的练就,与生活的环境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已故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先生生前长期坚持到中国的农村、工矿、部队体验生活,他用抖得响的“包袱”赢得了大家发自内心的笑声,人们从笑声中分享了语言艺术的美。可以看出,摄影人的“摄影眼”来生活的体验,艺术的预判,情感的表达,用心的结晶。作为南京本地生长的摄影人,夫子庙、老门东、老门西、江心洲和南京都市风光的拍摄,伴随我学习摄影一路走来的足迹,这是我创作的源泉。南京城市文化形成的源头和未来宏伟的发展前景,为南京人拍南京寻找摄影方向。
一、生活让摄影人感知了摄影的意义
我50年代出生于南京,从小就在夫子庙长大。70年代参加工作后单位工会成立了各种兴趣小组,其中“摄影兴趣小组”吸引了我。在“摄影兴趣小组”活动中,我参与拍摄了各类会议、生产第一线的工人和“民兵实弹射击”的纪实现场,充实了我的摄影生活,学到了许多摄影知识和操作技能。
《民工的早餐》
《民工的早餐》是我于2015年4月拍摄的某社区建筑工地。早晨我拿着数码相机经过此地,正在吃早餐的民工朋友对我说:老师傅,上我们家拍照去,那里风景可美了。我就问:你们家在哪里?民工朋友说:我们家在黄山。我说:黄山风景美,你们黄山人更美!话音刚落民工朋友沸腾了,我举起手里的数码相机记录下这美的瞬间。黄山民工朋友能吃苦耐劳、朴实无华,为城市建设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当我们走在大街上,看到一幢幢高楼大厦,不禁想到这些可爱的民工朋友——他们是真实而善良的,从他们的形象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美。所以摄影不只是拍美人,而是要把人拍美,把劳动人民拍美是摄影人义不容辞的义务。
二、南京历史文化让摄影人感到摄影的责任
2016年底,我进入南京金陵老年大学生活艺术系学习摄影课程至今。在学习摄影的过程中,我就意识到我已是年过“花甲”的人了,爬山涉水远不及年轻人,但是我生活在南京五十多年,对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南京还有很多的了解。我以为,北京有长城、上海有外滩、杭州有西湖,而南京有秦淮河。秦淮河串联了南京的文化历史,寻找与发现这里的美,正是摄影人练就观察力、审美力的必修课。南京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夫子庙是国家5A级旅游景点。南京人“与时俱进”,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融入了“现代文化气息”。我们可以围绕“大成殿”、“天下文枢”、“江南贡院”、“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秦淮美食”来拍摄,在展示古代“科举文化”的同时,还让人们记住朱自清、俞平伯这两位“《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作者、“五四运动”的得力干将、“新生活运动”的倡导者、中国“新文化”的先驱。2021年1月10日,南京迎来了第一场雪,给了我去寻找与发现这里的美的机会。晚七时许,我出了家门就沿着东水关向夫子庙走去,虽然从下午就开始下雪,但南京的环卫工人不停地扫雪,为游客和市民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于是,我便举起相机把扫雪车的工作场面记录下来。我边拍边走,很快就来到了夫子庙景区。我还把镜头对着“热气腾腾的秦淮美食”与“夫子庙的雪景”形成“冷暖对比”,仿佛2021年的第一场雪是老天爷特别为摄影人安排的!于是我就拍摄了《2021南京的第一场雪——南京夫子庙掠影》(组照),向广大读者展示南京夫子庙“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历史文化。
《2021南京的第一场雪——南京夫子庙掠影》(组照)
夫子庙的秦淮河一直在奔流不息。秦淮河是南京人溯江涉海的起点,早在中原建立商朝的时期,湖熟人就已能沿秦淮河进入长江,渡江北上。秦淮河为越城的建造,为长干里居民、交通、商贸中心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并形成了最早的南京城市文化,南京老门东、老门西就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最早的南京城区。今天南京老门东和老门西的方言被列为正宗的老南京话,南京唯一的地方剧种——“南京白局”就是用老南京话来说唱的。
《南京白局-王瞎子算命》
南京白局是南京地区的古老曲种。曲牌中的“南京调”是白局的古腔本调,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形成于元朝末期的云锦织机房,唱的是明清俗曲和江南民调,揉进了南京秦淮歌妓弹唱的曲调,因其曲种收调众多,唱腔丰富多彩,所以又有“百曲”之称。2007年,南京白局被列为第一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7日,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南京白局是南京这个“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份。《南京白局-王瞎子算命》记录的是其中的一个场景。
三、新时代南京大都市新貌让摄影人打开了想象的翅膀
秦淮河,是中国长江下游右岸的一条支流,古称龙藏浦,汉代起称淮水,唐以后改称秦淮,是南京市最大的地区性河流,历史上,其航运、灌溉作用,孕育了南京古老文明。秦淮河入江处有一个因李白咏诗而闻名遐迩的白鹭洲,该沙洲与长江东岸之间形成夹江,形成了秦淮河南、北两个入江口。近年来,南京雨花台区政府选址于具有“三山烟霞,二水奔流”之诗境的江心洲洲头,再现这一独特的人文景观。为了表现这些大气宽广的生态美场景,我用了无人机航拍,接片拍下了《南京江心洲鸟瞰》和《江心洲生态科技园》。
《南京江心洲鸟瞰》
《南京江心洲鸟瞰》照片的地平线方向从左往右依次是:定淮门江苏电视台发射塔、紫峰大厦、河西金鹰世界、江苏大剧院、奥体中心、河西中央商务区、南京眼双子座、大胜关跨江大桥(南京长江三桥)和大胜关铁路大桥、南京江心洲大桥(南京长江五桥)。
《南京江心洲鸟瞰》照片的东面是南京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一桥)、八卦洲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南京栖霞山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四桥)、还有在建的燕子矶——八卦洲长江大桥。不仅如此还有应天大街过江隧道从江心洲下面穿越通往江北新区。南京江心洲生态科技园大型污水处理厂把南京市排出的废水集中在这里经过无害化处理再排入长江,从而保护长江的生态链。这张照片让我回忆起当年的“江心洲公社”、“江心洲乡”,而现在是“江心洲街道”。同时这张照片也是对南京建国以来几代人努力奋斗的总结,从一张照片看出南京几十年的发展战略——南京从秦淮河时代迈向扬子江时代。
《江心洲生态科技园》
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显示,南京被定位为“长三角城市群中唯一的特大城市”,地位仅次于超大城市上海。2021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同意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复函发布,成为中国第一个由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规划的都市圈。为了表现南京国际化大都市的现代化壮美,我选择仰角与俯瞰二个拍摄视角,进行拍摄。
《南京新街口》
在拍摄《南京新街口》为了表现挺拔向上的感觉,选择超广角镜头,让大厦看上去高大、稳重、坚如磐石。大厦在设计上颇具匠心,从“造形”与“色调”上表现出的气质——看上去就是个“有钱的主”,大厦右边“招商银行”的招牌仿佛告诉你——这里是中国经济、金融支柱之一。站在这座大厦前面抬头往上看——南京不愧为全国第二经济大省的省会城市!
《南京鼓楼广场仰望》
同样拍摄《南京鼓楼广场仰望》为了表现繁华闹市区,选择这个超广角镜头视角中心拍摄,是为了凸显鼓楼广场四周建筑的宏伟, 颇具“崛起”的意味。紫峰大厦是南京的地标建筑,能让读者一眼就能看出这张照片拍的是南京。
《双子座南京眼》(航拍)
利用无人机航拍,从上帝的视角来看南京的现代化建设,更是可以达到美伦美奂境界。《双子座南京眼》华灯初放,游人穿过双子座保利大剧院、漫步南京眼步行桥来到青奥森林公园,欣赏江心洲的秋色之美,回头再远眺河西CDB中央商务区,南京这个“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从秦淮河时代进入扬子江时代,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宏图展现给人们......
结束语
摄影让我们看到了“秦淮河时代”把南京造就成“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摄影让我们看到了“扬子江时代”让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插上“现代化的翅膀”飞向国际化大都市舞台。把南京“拍美”,是我们南京人义不容辞的义务。但是以上摄影作品显然远不够表达南京的“美”,通过这几张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为今后的“南京人拍南京”寻找拍摄的方向。南京在飞速地发展,记录今天的南京和明天的南京作比较,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我将沿着这个思路继续拍下去......“美”,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是要不断地寻找“美”、发现“美”、记录“美”的瞬间并传播“美”,把“美”分享给大家。用这种“美”歌颂伟大祖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愿祖国越来越美丽,愿南京越来越美丽!
编 辑:陈华民
排 版:赵中柱
艺术指导:鞠榕工
责任校对:李洪忠
审 核:李清林
友 情 提 醒
1.摄影师在创作人像作品时,凡涉及个人肖像权问题,均由拍摄者自己承担法律责任,《华东影像》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摄影与摄像》杂志(月刊)创刊于1995年2月,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市场刊物,是我国第一本同时涵括摄影与摄像内容、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刊物,现已对接万方数据库,可评职称。《摄影与摄像》杂志是一本具有学术品质的市场期刊,读者群为影视行业人士、高校师生、热爱摄影的旅游人士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人士等。这是一本以实用技术、实践经验和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为主要内容,图文并茂、寓教于乐,使广大读者开卷有益,学以致用,能够真正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大众月刊。《摄影与摄像》杂志推崇最新数码影像技术,愿将现代科技及其应用及时介绍给广大读者。
主办单位: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
编辑单位:摄影与摄像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1006-4788
国内统一刊号:11-3625/TB
邮发代号:82-683 国外代号:6214-MO
开张页码:16开1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