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精选】纳米材料对熔盐热物性的影响

学术   其他   2024-11-21 09:42   天津  

官网注册:

https://www.gasheat.cn

免费下载论文:

https://www.gasheat.cn/Periodical/index.html


 摘自《煤气与热力》2024年11月刊>>>
纳米材料对熔盐热物性的影响

孟强1,李烁2,侯东伟2,熊亚选2

(1.中国人民解放军63933部队, 北京 100091; 2.北京建筑大学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44)


摘 要:采用高温熔融法将纳米材料(SiO2、MgO)均匀分散于太阳盐(NaNO3质量分数60%、KNO3质量分数40%)中,获得纳米熔盐。使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试熔盐熔化潜热、熔点、比热容,结合纳米熔盐的微观结构分析纳米颗粒影响纳米熔盐比热容的机理。与太阳盐相比,添加SiO2、MgO纳米颗粒后,纳米熔盐的熔化潜热增大、熔点降低。与太阳盐相比,添加SiO2纳米颗粒后,纳米熔盐固态、液态比热容均增大。基本上,SiO2纳米熔盐固态、液态比热容均随SiO2纳米颗粒质量分数增大而减小。与太阳盐相比,添加MgO纳米颗粒后,纳米熔盐固态、液态比热容均增大。MgO纳米熔盐固态、液态比热容均表现为随MgO纳米颗粒质量分数增大的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形。纳米颗粒化学组成以及纳米颗粒与基盐的选择影响纳米熔盐比热容增强效果。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证明了纳米颗粒分散均匀性影响纳米熔盐比热容增强效果。
关键词:储热;熔盐;纳米颗粒;热物性;微观结构

参考文献示例:
孟强,李烁,侯东伟,等. 纳米材料对熔盐热物性的影响[J]. 煤气与热力,2024,44(11):A01-A06.


1 概述

化石能源的大规模开发与利用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为减轻环境压力,各国大幅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太阳能作为自然界中最常见的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总能量大、分布广、清洁等特点。然而,太阳能存在间歇性、波动性等缺点1-2,需要一套合适的储能系统使太阳能发电系统完整可靠。目前,太阳能发电主要有光伏、光热发电两种形式。光伏发电采用的干蓄电池储电量小、成本高、生命期短,无法满足大规模商业运作的需求,且对环境具有一定危害。光热发电是通过设置储热罐储存热能,相比之下,成本稍低、生命期长、储热量大、对环境危害小,适用于光热发电站这类大规模应用。

储热系统可在不同季节驱动建筑供暖和制冷3,而高性能储热材料是提高储热系统效率的必要条件4。目前,合成油、加压蒸汽、混凝土、陶瓷和高温熔盐常用作系统中的储能介质和传热流体。合成油较高的饱和蒸气压力限制了其工作温度,也对管子、阀门的耐高压性能提出了严苛的要求。因此,研究者不断探寻更优良的替代品。熔盐正是极具发展前景的一种新材料,热稳定性强,有利于储热系统在更宽的温度范围内运行。又因熔盐价格远低于合成油,长期稳定性更好,对环境污染极小,已广泛地作为传热、储热介质用于大规模光热发电站。

熔盐的热物性对于其在储热、传热系统中的应用与效益有决定性作用。比热容是直接衡量物质吸放热能力的关键热物性参数,具有高比热容的物质可以在单位质量中储存或释放更多的热能,即具有更高的储热密度。对于大规模储热系统,采用大储热密度的蓄热材料可有效降低容器、换热装置投资。将少量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在熔盐中可对其比热容产生积极影响,大多数实验结果均证实了纳米颗粒对熔盐比热容的增强效果,然而对于增强的幅度、规律存在较大差异。Chieruzzi等人5的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纳米颗粒对熔盐比热容的增强效果波动范围很大。Dudda等人6研究了纳米颗粒粒径对熔盐比热容增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颗粒对熔盐比热容的增强效果随其粒径增加而增大。然而,Tiznobaik等人7则认为纳米颗粒的粒径不会对熔盐比热容产生增强效果。另外,Lu等人8Al2O3纳米颗粒分散在熔盐中,反而发现比热容降低,且随着纳米颗粒粒径的减小和纳米颗粒质量分数的增加,熔盐比热容降低,他们认为是粒径的减小放大了纳米层效应,从而降低了熔盐的比热容。

熔化潜热是物质在固-液相变过程中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对于熔化潜热强化的研究结果可分为两种趋势:一类结果表明,熔化潜热的增量随着纳米颗粒质量分数增加而下降9-11。另一类结果显示,熔化潜热增加百分比与纳米颗粒质量分数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形关系,且所有种类纳米颗粒均在质量分数为1%时达到峰值512

熔点是物质开始熔化的温度,熔盐的熔点越低,系统开始运行前将其加热至熔融状态所需的热量越少,运行时发生冻堵的风险越低。Chieruzzi等人13KNO3中分别添加粒径7 nmSiO2纳米颗粒、13 nmAl2O3纳米颗粒以及粒径为2~200 nm的二者混合物,质量分数均为1%,结果表明,3种情况下熔盐的熔点均降低1.8~2.4 ℃

本文采用高温熔融法将纳米材料(SiO2MgO)均匀分散于太阳盐(NaNO3质量分数60%KNO3质量分数40%)中,获得纳米熔盐。使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试熔盐熔化潜热、熔点、比热容,结合纳米熔盐的微观结构分析纳米颗粒影响纳米熔盐比热容的机理。

2 纳米熔盐制备及表征方法

2.1 原材料

NaNO3KNO3纯度均高于99.0%,其中NaNO3购自北京化工厂,KNO3购自天津市致远化学试剂有限公司。SiO2MgO纳米颗粒粒径均为20 nm,纯度均高于99.8%,均购自深圳晶材化工有限公司。

2.2 纳米熔盐制备

制备纳米熔盐最常用的方法是水溶液超声振荡法,但该方法蒸发速率慢、去结晶水时间长,配制足量进行测试的纳米熔盐需要耗费大量时间。高温熔融法是一种新型的纳米熔盐制备方法,一般通过机械搅拌的方式将纳米颗粒直接分散到熔融态的基盐中。本实验以太阳盐为基盐,以粒径20 nmSiO2纳米颗粒、MgO纳米颗粒为添加物,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纳米熔盐。配制SiO2质量分数为0.5%0.7%1.0%3100 gSiO2纳米熔盐,以及MgO质量分数为0.5%0.7%1.0%3100gMgO纳米熔盐,设定搅拌时间为75 min,共制得6组样品。此外,还需配制无添加的太阳盐100 g

为简化表达,将SiO2质量分数为0.5%SiO2纳米熔盐表达成0.5%SiO2纳米熔盐,以此类推。

2.3 表征方法

使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试样品的热流曲线,采用专门软件进行综合分析,得到的各类型熔盐熔化潜热、熔点、比热容。在氮气气氛下以10 K/min的升温速率对每个样品进行5次熔化/凝固循环。测试中,坩埚的选用需要考虑样品与坩埚成分是否发生反应,以及坩埚可否承受温控程序内的高温。经查,太阳盐与铝制品不易发生反应,但由于铝制品熔点仅有600 ℃,因此测试温度不宜过高,温控程序最高设为500 ℃,每个动态段后恒温20 min,以保证信号稳定。参比物选用直径5.2 mm、厚2.5 mm的蓝宝石样品。

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图像一直是研究者对纳米熔盐物性改变原理提出假设的主要根据之一。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样品内部进行表征。将制备好的纳米熔盐冷却至固态后,用研磨棒将其敲碎成小块状并表征。通过观察样品的内部微观结构,探究纳米颗粒在太阳盐中的分布情况,分析纳米颗粒影响纳米熔盐比热容的机理。

3 结果与讨论

3.1 熔点与熔化潜热

太阳盐及不同质量分数SiO2纳米熔盐、MgO纳米熔盐的热流曲线分别见图12。采用专门软件对熔融峰(热流曲线出现的波峰段)进行综合分析,得到的各类型熔盐熔化潜热、熔点,见表1。由表1可知,太阳盐的熔点为218.2 ℃,熔化潜热为113.01 J/g,这与文献[14]得到的结果接近。与太阳盐相比,添加SiO2MgO纳米颗粒后,纳米熔盐的熔化潜热增大、熔点降低。

1 太阳盐及不同质量分数SiO2纳米熔盐的热流曲线 

2 不同质量分数MgO纳米熔盐的热流曲线

1 各类型熔盐熔化潜热、熔点

与太阳盐相比,1.0%SiO2纳米熔盐的熔化潜热增幅最大(为3.82%),0.7%SiO2纳米熔盐的熔化潜热增幅为3.06%,而0.5%SiO2纳米熔盐的熔化潜热增幅仅为0.66%。与太阳盐相比,0.7%SiO2纳米熔盐的熔点降低3.3 ℃0.5%SiO2纳米熔盐、1.0%SiO2纳米熔盐的熔点分别降低2.63.1 ℃

与太阳盐相比,0.7%MgO纳米熔盐的熔化潜热增幅最大(为3.11%),1.0%MgO纳米熔盐的熔化潜热增幅为2.78%,而0.5%MgO纳米熔盐的熔化潜热增幅仅为1.03%。与太阳盐相比,1.0%MgO纳米熔盐的熔点降低3.5 ℃0.5%MgO纳米熔盐、0.7%MgO纳米熔盐的熔点分别降低2.73.2 ℃

3.2 比热容

太阳盐及不同质量分数SiO2纳米熔盐固态、液态比热容曲线分别见图34。由图3可知,太阳盐的固态比热容范围为1.464~1.545 J/g·K),液态比热容范围为1.595~1.614 J/g·K)。

3 太阳盐及不同质量分数SiO2纳米熔盐固态比热容曲线

4 太阳盐及不同质量分数SiO2纳米熔盐液态比热容曲线

根据图34得到太阳盐、SiO2纳米熔盐的固态、液态平均比热容,见表2。由表2可知,与太阳盐相比,添加SiO2纳米颗粒后,纳米熔盐固态、液态比热容均增大。基本上,SiO2纳米熔盐固态、液态比热容均随SiO2纳米颗粒质量分数增大而减小。0.5%SiO2纳米熔盐的固态、液态平均比热容增幅均最大,分别为19.3%15.7%

2 各类型熔盐的固态、液态平均比热容

不同质量分数MgO纳米熔盐固态、液态比热容曲线分别见图56。根据图56得到MgO纳米熔盐固态、液态平均比热容,见表2。由表2可知,与太阳盐相比,添加MgO纳米颗粒后,纳米熔盐固态、液态比热容均增大。0.7%MgO纳米熔盐的固态、液态平均比热容增幅均最大,分别为11.8%9.5%。与SiO2纳米熔盐固态、液态比热容基本均随SiO2纳米颗粒质量分数增大而减小的趋势不同,MgO纳米熔盐固态、液态比热容均表现为随MgO纳米颗粒质量分数增大的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形。因此,纳米颗粒化学组成以及纳米颗粒与基盐的选择影响纳米熔盐比热容增强效果。

5 不同质量分数MgO纳米熔盐固态比热容曲线

 

6 不同质量分数MgO纳米熔盐液态比热容曲线

3.3 微观结构

本文仅针对0.5%SiO2纳米熔盐、1.0%SiO2纳米熔盐进行SEM表征。0.5%SiO2纳米熔盐、1.0%SiO2纳米熔盐SEM图像分别见图78。由图78可知,在低质量分数纳米熔盐中,有较多细小的颗粒分散地吸附在晶体表面。在高质量分数纳米熔盐中,纳米颗粒将会在范德华力作用下趋于附聚、成团。由比热容的测试结果可以证明,0.5%SiO2纳米熔盐表现出最大的比热容提升效果,而1.0%SiO2纳米熔盐的提升效果较弱,这与纳米颗粒分散均匀性影响比热容增强效果的规律吻合14

7 0.5%SiO2纳米熔盐SEM图像

8 1.0%SiO2纳米熔盐SEM图像

4 结论

 与太阳盐相比,添加SiO2MgO纳米颗粒后,纳米熔盐的熔化潜热增大、熔点降低。

 与太阳盐相比,添加SiO2纳米颗粒后,纳米熔盐固态、液态比热容均增大。基本上,SiO2纳米熔盐固态、液态比热容均随SiO2纳米颗粒质量分数增大而减小。与太阳盐相比,添加MgO纳米颗粒后,纳米熔盐固态、液态比热容均增大。MgO纳米熔盐固态、液态比热容均表现为随MgO纳米颗粒质量分数增大的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形。纳米颗粒化学组成以及纳米颗粒与基盐的选择影响纳米熔盐比热容增强效果。

 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证明了纳米颗粒分散均匀性影响纳米熔盐比热容增强效果。

参考文献:

 1 ] 林文珠,凌子夜,方晓明,等. 相变储热的传热强化技术研究进展[J. 化工进展,20219):5166-5179.

 2 ] HAIKARAINEN CPETTERSSON FSAXEN H. Optimising the Regional Mix of Intermittent and Flexible Energy Technologies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9219508-517.

 3 ] XIONG Y XYAO C HREN Jet al. Waste Semicoke Ash Utilized to Fabricate Shape-stable Phase Change Composites for Building Heating and Cooling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2022361129638-1-12.

 4 ] 王辉祥,熊亚选,任静,等. Na2CO3/电石渣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制备与性能[J. 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11):3819-3827.

 5 ] CHIERUZZI MCERRITELLI G FMILIOZZI Aet al. Effect of Nanoparticles on Heat Capacity of Nanofluids Based on Molten Salts as PCM for Thermal Energy StorageJ. Nanoscale Research Letters20138):448-456.

 6 ] DUDDA BSHIN D. Effect of Nanoparticle Dispersion on Specific Heat Capacity of a Binary Nitrate Salt Eutectic for Concentrated Solar Power Applicatio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s20136937-42.

 7 ] TIZNOBAIK HSHIN D. Enhanced Specific Heat Capacity of High-temperature Molten Salt-based Nanofluid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201357542-548.

 8 ] LU M CHUANG C H. Specific Heat Capacity of Molten Salt-based Alumina NanofluidJ. Nanoscale Research Letters20138):292-298.

 9 ] LASFARGUES M. Nitrate Based High Temperature Nano-heat-transfer-fluidsFormulation & CharacterizationDoctoral dissertation)[D. LeedsThe University of Leeds2014115-119.

10] LASFARGUES MGENG QCAO Het al. Mechanical Dispersion of Nanoparticles and Its Effect on the Specific Heat Capacity of Impure Binary Nitrate Salt MixturesJ. Nanomaterials20155):1136-1146.

11] LASFARGUES MBELL ADING Y. In Situ Production of Titanium Dioxide Nanoparticles in Molten Salt Phase for Thermal Energy Storage and Heat-transfer Fluid ApplicationsJ. Springer Open Choice201618150-160.

12] CHIERUZZI MKENNY J MMILIOZZI A. Studio E Sviluppo Di Un Mezzo Di Accumulo a Calore Latente a Media Temperatura 200400 °C Costituito Da Una Miscela Di Sali E NanoparticelleR. ParisENEA20135-7.

13] CHIERUZZI MMILIOZZI ACRESCENZI Tet al. A New Phase Change Material Based on Potassium Nitrate with Silica and Alumina Nanoparticles for Thermal Energy StorageJ. Nanoscale Research Letters201510):984-993.

14] MUNOZ-SANCHEZ BNIETO-MAESTRE JIPARRAGUIRRE-TORRES Iet al. Molten Salt-based Nanofluids as Efficient Heat Transfer and Storage Materials at High Temperatures. An Overview of the LiteratureJ.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18823924-3945.

(本文责任编辑:贺明健)






维普免费下载《煤气与热力》论文(现刊和过刊均可)

日前,《煤气与热力》杂志社有限公司在维普网站http://cqvip.com/开通论文免费下载服务,论文刊出后两个月后,可在维普网站查询,并直接免费下载。在维普网站免费下载《煤气与热力》论文步骤如下:

1. 在维普网站注册会员。

2. 搜索出《煤气与热力》论文,点击进入。


3. 论文免费下载界面截图见上图。点击“免费下载”,可直接下载该论文。





声明:本文著作权(版权)归《煤气与热力》杂志社所有,严禁任何微信号及媒体未经授权许可随意转载。PS: 当然欢迎大家转发到朋友圈!

更多论文请登录煤气与热力杂志官方网站,免费注册会员阅读电子期刊。阅读步骤:登录http://www.gasheat.cn/→页面右上角注册会员→注册成功后点击《煤气与热力》→期刊索引→点击某期期刊封面即可阅读当期文章。



点击关注我们

煤气与热力杂志
《煤气与热力》始于1978年,创刊于1981年,中国核心期刊,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燃气分会会刊。筛选燃气供热行业最有价值的技术信息,新闻分类整理、政策标准、热点讨论、投稿查询、论文检索、写作指导、编委风采、精品会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