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葳蕤,芳华成蹊;熠熠生辉,灼灼其华。在这举国同庆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金色十月,在这秋光潋滟、丹桂飘香的丰收时节,我们迎来了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76周年华诞,这是全体工大(科院)人共同期待的美好时刻。在此,我们谨代表校(院)全体师生员工,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母校改革发展的广大海内外校友致以最亲切的问候、最衷心的感谢和最美好的祝福!年华代序,不辍弦歌。历史的江河奔腾向前,有静水流深,亦有波澜壮阔。1948年,我们从胶东工业学校起步,无惧硝烟炮火,熔铸红色品格;1958年,我们从中国科学院山东分院启航,播撒信仰火种,向着科学进军;1978年,我们改建为山东轻工业学院,沐浴改革开放春风,开启本科教育新纪元;1979年,我们成立山东省科学院,挺膺科技强国使命,矢志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2013年,我们更名为齐鲁工业大学,全面创建特色名校,加快推进内涵发展;2017年,我们组建新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汇聚山东优质科教资源,全面开启跨越式发展的新时代、新征程。栉风沐雨,砥砺奋进。胸怀梦想的远征,从来不惧千山万水、无畏千难万险。近年来,特别是科教融合以来,校(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抢抓历史机遇,聚焦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任务,科学把握高质量发展内在逻辑,秉承“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深化改革是不竭动力、学科建设是龙头抓手、高端人才是第一资源、服务社会是重大使命、国际合作是最快变量、安全稳定是坚强保障、科技创新是核心竞争力”工作理念,着力“抓党建、提质量,重内涵、强学科,谋创新、促转化,补短板、扬优势,深改革、增活力,建体系、冲一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持续深化内部治理体系改革,各项事业都呈现蒸蒸日上的崭新局面。校(院)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核心事业指标全面突破,综合办学实力大幅跃升,在软科、校友会等最新公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中,稳居山东省属高校第一方阵,相关办学成效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凝心聚力、深融互促,党建引领发展提质增效。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切实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成效,高质量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形成长效机制。持续深化“一融双高”,完善“三工四步”工作机制,优化四级党建质量标准,创新“五联五助”联建模式,荣获“山东组织工作创新奖”。2024年新增4个基层党组织入选全国党建“双创”培育单位、全国研究生“双百”支部、全国高校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党建引领事业发展能力全面提升。科教协同、立德树人,人才创新培养成效显著。始终坚持“以本为本”,扎实推进“四个回归”,牢固树立“育人为本、质量为要”工作理念,深入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全面夯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6000余人,办学76年来,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人才20余万名,涌现出了一大批行业领军人物,被誉为“企业家的摇篮,工程师的沃土”。持续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不断完善“科-教”内循环、“教-产”外循环相结合的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推进“六金”体系建设,牵头组建山东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等教育共同体,获批全省卓越工程师学院,新增2个省级专业特色学院,37个专业获批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健全“课堂+实训+竞赛”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助力双创提质升级,校(院)学子在“挑战杯”“互联网+”等创新创业竞赛中获省级奖项3300余项,国家级奖项1000余项。扎实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持续深化全环境立德树人,全面推动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融合创新,牵头成立全省高校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全省大学生骨干培训研修基地,“行走的课堂——‘1365’实践育人模式的探索与构建”获评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强基筑峰、积厚成势,学科专业布局全面优化。坚持“扶优、扶强、扶特、扶新”,深入实施学科筑峰计划,深化学科供给侧改革,大力夯实基础学科、发展新兴学科、推动学科交叉,持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全力打造重点突出、梯次分明、相互支撑的雁阵式学科体系,切实以一流学科驱动高水平大学建设。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材料与化工等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分别入选省“高峰学科”和“优势特色学科”,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13个学科上榜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行榜,学科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创新赋能、服务发展,科研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心怀“国之大者”,立足“四个面向”,积极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推进有价值的产出,服务支撑国家和省重大战略,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牵头建设国家超算济南中心、生物基材料与绿色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13个,2024年新获批省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平台15个。出台支撑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海洋强省、数字强省等实施方案,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教力量。科教融合以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4项,国家重点研发课题43项,获国家科技奖励5项,2024年荣获山东省科技奖18项,年科研经费突破12亿元,服务支撑能力和重大创新平台优势进一步凸显。延揽英才、共创伟业,人才集聚效应全面凸显。持续深化人才引育创新,大力推进“齐鲁科教英才工程”,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引培留用机制,实施“青年卓越人才计划”,积极构建导向鲜明的人才成长体系,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王军成研究员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校(院)自主培养的第一位两院院士。2024年新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新增泰山学者攀登专家等省部级人才22人,引进人才获得省顶尖人才“一事一议”支持。现有全职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外籍院士5人;国家级人才38人次,省部级人才209人次;专任教师2291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196人,博士学位教师1581人,专任教师博士比达69%。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多次获评“山东省人才工作表现突出单位”。海纳百川、交流互鉴,国际交流合作加速推进。坚持走国际化、开放式道路,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做大做强国际合作交流,塑造开放办学新优势。与世界55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机构、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有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5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全国首家中乌合作办学机构基辅学院、山东省首家顶尖科学家工作室、山东中乌技术创新研究院、国际研究生院、山东省外事研究与发展智库等其他各级各类国际科技与教育合作基地(研发中心)与平台63个,7名校(院)外国专家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2024年,校(院)加入“中非高校百校合作计划”和“中非大学联盟”两大高级别教育合作交流机制,获批国际合作项目36项,成为山东省吸纳国际创新资源的前沿阵地,获评全省国际交流工作先进单位,不断扩大国际朋友圈。启智润心、培根铸魂,文化内涵建设持续提升。大力实施文化引领提升工程,获评省级文明校园(单位)。深化了“明德励志,崇实尚能”校训内涵,凝练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科教报国为己任”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团结、惟真、务实、创新”为核心元素的大学文化,铸就了“爱党爱国、艰苦奋斗,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校(院)精神。深入推进黄河文化进校园,广泛开展工大之春、五月诗会等特色文化实践体验活动,推动山东红色金融博物馆在校(院)建成启用,编排原创校园音乐剧《向海》,确定校花、校树,广泛唱响校歌《追梦路上》,全面打造富有时代特色的文化谱系。鉴往知来,循道致远。岁月奔流,是光阴的故事,更是奋斗的故事。在筚路蓝缕中奋起,在改革开放中奋进,在时代大潮中奋楫,回望76年发展历程,校(院)始终与国家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坚之于心、行之于力,科教报国、潜心育人。一组组亮眼数字、一个个办学成就、一条条改革举措、一项项创新成果,彰显着76年来校(院)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凝结着全体工大(科院)人的价值创造,诠释着创新驱动发展的美好愿景,值得每一位工大(科院)人自豪和骄傲。滋兰树慧,春华秋实。校友是学校的重要资源、宝贵财富和独特优势。长期以来,广大校友胸怀报国之志、强国之情,牢记母校光荣传统和老师们的殷殷嘱托,全身心投入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滚滚浪潮中,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绽放光华,竞展风流、尽显风采,为国家、社会和区域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更为母校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饮水思源,收获怀耕。亲爱的校友们,今日母校的成就,承载着大家的关心和支持;明日母校的发展,更离不开大家的助力与推动。无论您霜染双鬓、或风华正茂,无论您近在咫尺、或远在他乡,我们的根,将永远深扎母校这片热土,我们的心,将始终紧密相连。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重拾时光记忆、重温青春芳华,感悟岁月变迁、畅叙师生情谊,共话发展成就、积聚前行力量,切实把对母校的殷切祝福、对未来的美好期盼汇聚成同频共振、同源共进、同向同行的澎湃势能,助力校(院)各项事业更加蓬勃发展。大道如砥,行者无疆。历史见证壮阔的行进,时间镌刻坚实的步伐。亲爱的校友们,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全面吹响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冲锋号角,校(院)也步入了全面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快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关键时期。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使命呼唤新作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锚定山东省委、省政府“走在前、开新局”目标任务,并肩作战、携手同行,挺膺担当、积极作为,守正创新、实干笃行,为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应用研究型大学不懈奋斗,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心之所向,素履以往;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祝福全体校友事业腾达,幸福安康,欢迎大家常回家看看。祝福校(院)发展日新月异,庚续荣光,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