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报吹尽黄沙,始见金

财富   2024-10-25 11:28   山东  

就在公众号分享没多久,泡泡玛特市值涨到接近1000亿港元,最近一年股价涨了三倍,主要源于业绩的高增长;

爱美客相反,三季报出来后开盘跌了5%。

在十月的这波股市疯狂后,恰好迎来了三季报的公布;个股是否符合上涨逻辑,业绩是最好的验证。

随着三季报的公布,业绩不好的股会慢慢跌下来,业绩好的股还会继续涨。

2023年泡泡玛特收入同比增长36.5%,2024年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20%-125%;经济越不景气时,泡泡玛特的收入越是增长的好。

2023年爱美客收入同比增长48%,2024年前三季度收入仅同比增长9.5%;增速下降。

泡泡玛特、爱美客在经济下行周期中的反向表现,让我联想到一个经济学现象“口红效应”。

口红效应是经济低增长时,人们减少了大额消费,同时为了保持一定的消费愉悦感,转而增加购买低价消费品,“口红”是这一类产品的代表。

近两年经济周期下行,泡泡玛特的增长格外突出,就是印证了这一理论。

高价的美容会减少人们的消费频率,一直涨价的黄金也让人难以下手;购买一个69元的盲盒就能让自己心情愉悦,这样的消费感受增加了人们对泡泡玛特的购买力。

而医美作为高价消费品,大环境影响下,业绩增速明显下降。

长期来看,泡泡玛特的高增长不具备持续性

较差的经济周期造就了泡泡玛特暂时的高增长。

当前的高增长是“阶段性现象”,一个是受益于“口红经济”带来的短暂消费热潮,另外一个是消费者自身也会有疲倦。

泡泡玛特具有一定的品牌认同感,像白酒中的茅台、运动品牌中的NIKE、奢侈品中的爱马仕,都是消费者心中的最优代表; 当周围的人都在买泡泡玛特的时候,认同泡泡玛特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拆盲盒的刺激感会给人们带来重复的购买、收藏热情,在购买、收藏热情达到一定的阀值后,热度也会慢慢减少。

玩偶是占据一定生活空间的,当空间被占据的足够多,人们就会减少对这一购买的需求。

老顾客的购买频率在经历一定的高峰后,泡泡玛特的收入增长来源于刚刚接触盲盒的新客。

总结一下:消费者对泡泡玛特的“上瘾度”是有限的。

新客的购买频率也受消费环境的影响,如果说泡泡玛特的消费热潮褪去,新顾客对泡泡玛特的购买强度可能不会像现在这么高。

海外业务释放新活力

我们辩证来看,海外业务是能够给泡泡玛特带来长期回报的。

2024年前三季度,内地业务同比增长55%-60%,海外业务同比增长440%-445%;海外业务是泡泡玛特主要的增长来源。

同样是消费品,海底捞的海外业务进行的很困难;对比之下,泡泡玛特的海外业务更容易开展。

潮流玩具店的运营成本低、迭代效应更强,可以根据各国的偏好、喜爱调整玩偶形象。

迪士尼旗下的IP多是根据已有的影视、童话故事创作出来的卡通形象;泡泡玛特的玩偶没有影视作品,根据各国的文化偏好做本地化更容易;泡泡玛特在出海过程中,已经尝试与当地艺术家合作,创作更符合当地人审美的玩偶形象。

泡泡玛特对海外业务的目标是:超过上市前国内业务的收入,上市前泡泡玛特的国内收入已经达到16.83亿元,2024年上半年海外业务收入是13.5亿元,高速增长下,海外业务全年收入能够远超16亿元。

没有影视背景的IP,也有弊端:很难打造全球化的IP形象。

美国迪士尼、日本的三丽鸥、哆啦A梦等全球化的IP形象能够保持稳定的授权收入;泡泡玛特根据不同文化打造出来的个性IP盈利周期短,还要培养消费者对不同IP的认可度。

泡泡玛特的市值随着业绩的助推,最高涨到了1000亿港元,合人民币900多亿,全年净利润我们预估在22亿元左右,估值已经达到40倍PE;迪士尼目前市值是1730亿美元,预估全年净利润70亿元,估值也才只有25倍PE。

泡泡玛特的市值还是有一些泡沫的,高增长下子弹还能再飞一会儿,但是还能飞多久呢?

段永平提供了一个角度,以十年为一个观察长度;十年后强劲的商业模式是不是还能维持住?公司是不是还处于领导地位?

例如茅台,未来十年内还是商务宴请的顶流,段永平在2011年选择苹果时,苹果就引领了未来十年智能化、高效运行的手机趋势,现在依然是最好的智能手机代表。

巴菲特、段永平这样的投资大师喜欢思考十年之后,普通投资者喜欢抓住一两年内的趋势;股民更迷恋于一周或一个月的判断。

同样的问题,我们来思考泡泡玛特,就要考虑十年之后它的IP还会不会火爆?粉丝热度是不是像现在一样强烈?

这就需要我们设置一个冷静的观察期,去思考它的商业模式。

用专业破除市场干扰,

用洞察实现财富自由。

公众号的研究足迹:


1、英伟达,2安踏,3、迈瑞医疗 4、卫星化学 5、万华化学 6、宁德时代 7、拼多多 8、海底捞

加油,2024年,我们都要更积极的生活。

投资从入门到精通
用专业破除市场干扰,用洞察实现财富自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