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拌、装袋、灭菌、冷却、菌种接种……7月16日,在阜平县食用菌提质增效示范区内,阜平久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日产10万棒食用菌菌棒生产线正在满负荷运转。
“以前,一进入夏季,养菌车间里的温度升高,菌种活性变差,菌棒生产线就得停产。”公司副总经理李进红说,去年他们投资2000多万元新建了3栋后熟养菌车间,可实现四季养菌,使食用菌种植由“一年一季”变为“一年两季”。
食用菌产业是阜平县富民支柱产业。目前,该县食用菌种植总面积达2.1万亩,规模园区102个,建成食用菌棚室4600余栋,年栽培菌棒8000余万棒,食用菌产量约7万吨,综合产值约10亿元。
“这个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曾在脱贫攻坚中起到重要作用。”阜平县食用菌专家组组长侯桂森说,要让这个产业更好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必须在高产增效、提高产品附加值上下功夫,推动食用菌产业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二氧化碳浓度探测头、微喷加湿器、可移动的LED灯带……在久丰农业的后熟养菌车间,一排排菌棒上已经生长出白色的菌丝。“当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超标,通风设备就会自动开启;当湿度不够,微喷加湿器就会增加室内的湿度……”李进红向记者详细介绍这些装置的用处。
“与一般的恒温养菌车间相比,后熟养菌车间温度、湿度等变化更大一些,能有效提高菌棒在自然环境下的适应能力。”侯桂森说,后熟养菌车间养菌时长达100天,这样菌棒进入大棚后可直接进入出菇期,实现了一年两季栽培,菇农收入也跟着翻了一倍。
在距离久丰农业仅几分钟车程的白家峪食用菌种植园区,后熟养菌的首批受益菇农刘朝英正在消杀整理大棚。“今年2月,我买的5万个成熟菌棒入棚后很快就出菇,头茬菇收获后我就回本了。”刘朝英说,以前菌棒进棚后需要等待菌丝生长,至少70天才能出菇。现在进棚就出菇,出菇周期在5个月左右,一季菇的销售收入相当于过去一年的收入。
尝到后熟养菌甜头后,刘朝英又预定了8万个成熟菌棒。“等这几个棚的消杀工作完成后,我就要开始种植第二季食用菌了。”刘朝英说。
刘朝英的自信不仅来自后熟养菌,也来自改造后的大棚。他家以前是单层冷棚,冬天保温效果差,夏天棚内温度过高,一年有四个月的闲置期。
为实现单棚效益最大化,侯桂森带领团队进行攻关,在原有冷棚基础上研发出双联拱钢架冷棚。“只需在原有冷棚上加装一层钢架,铺上保温层,增装通风、加湿等设备即可,改造成本低,效果也好。”侯桂森说,目前,该县食用菌冷棚全部改造完毕,为“一年两季”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来源: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