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常州广播电视台与常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开办的《健康常在》专栏,提供专业、权威的健康资讯,助力百姓健康!
(点击查看视频↑)
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认识周:教育 倡导 立即行动
冷空气南下气温骤降 谨防心脑血管疾病
2024年11月18日至24日是“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认识周”,主题为“教育 倡导 立即行动”。旨在增强群众对耐药危机和合理应用抗微生物药物更深刻的认识,让大家从自身做起,立即行动起来,积极应对微生物耐药带来的挑战。
27岁的小靳发现自己感冒了,一大早便来到常州一院挂号看诊。然而在取药后,他感到非常疑惑,在他的想法中,医生应该给他开个消炎药,但实际并没有。小靳于是来到药物咨询门诊咨询药师,药师通过详细的查看及询问,解答了小靳的疑惑。“医生除了听诊、问病史,也查了血,他应该考虑是病毒性的感染,不要用到抗菌药物。”
小靳依然还有疑虑,怕光吃药太慢了,想要挂水能治得快一点,“要不然我让他给我输液吧。”小靳说。
药师表示:“输液并不一定优于口服,而且输液可能存在输液反应,它也没有口服给药来得方便,所以还是要根据病情选择给药方式。”
抗生素指的就是抗菌药物,它是抗微生物药物中应用最多的一大类药物,可以用于治疗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疾病。但抗菌药物不是万能药,不合理使用不仅有不良反应风险,还会导致细菌耐药性。
常州一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薛晓燕表示:“我们要明确的是,抗菌药物是一种处方药,如果我们自行购买、随意滥用,出现细菌耐药性,就会导致感染性疾病无药可用的状态。”
很多人可能知道了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就开始“谈虎色变”,对抗生素一概拒绝。专家提醒,对待抗生素一定要科学理性,不能矫枉过正。有些感染,该用抗生素时一定要用,还得足量用,及时控制感染,避免病情进展,否则可能威胁生命。
市民如果有关于抗菌药物使用的疑问,可以到医院药学门诊请专业药师为大家提供科学合理用药的相关指导。
今年的11月22日是第14个世界针灸日。针灸是我国传统医学的明珠,在数千年的传承中,理论日益完善,手法日趋多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针灸对于面瘫、中风后遗症等神经系统疾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
赵先生今年60岁,前段时间吃饭的时候发现半边口腔无法咀嚼食物,照镜子发现,右边脸也出现了问题,“整个面部往这边瘫,嘴往这边翘,眼睛模糊了。”赵先生赶紧来到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就诊。经诊断,赵先生是典型的面神经炎,俗称面瘫。
“这类疾病多数发病比较急,急性期1-15天,患者应尽早就诊。它的发病原理是非特异性炎症,神经有炎症水肿后,会出现神经麻痹,导致肌肉活动无力。”常州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中医师孔心甜说,部分轻症患者可以自愈,但是大部分患者需要通过药物和针灸进行治疗。从临床来看,90%左右的急性期或轻中度的面瘫患者,都能在一个月左右恢复正常,再现笑容。
至于用针灸治疗面瘫的原理,孔心甜解释道:“这个病在中医里面认为是经脉不通导致阻滞,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去调气血、通经络,这样可以帮助恢复机体功能。”
经过一周的治疗,赵先生眼睛模糊症状消失,咀嚼问题减轻了,后续坚持针灸面部将恢复正常。
最近天气忽冷忽热,各家医院中风患者明显增多。80岁的吕先生是位画家,每天他都会到自己的画室作画,一个月前他突然说话不清,学生发现后立即将其送往医院。
经过检查,医生诊断吕先生是中风了。口齿不清,加上右手、右脚完全瘫痪,让热爱绘画的吕先生焦急万分。“手对我来说太重要了,我希望医生赶紧帮我治好,让我继续画画。”吕先生说。
医生运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在选穴上以阴经和督脉穴为主,通过辨证施治,选择合适穴位进行针刺治疗。
“通过针灸配合低频刺激、中频刺激、手功能锻炼、踩车运动等康复治疗,他的腿基本上可以自己走路了,手能自己抓勺子、抓笔了,但是像运笔这种精细活动还是不行,需要继续康复。”常州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副主任中医师吴辛甜告诉记者。
医生表示,对于中风患者,针灸治疗及早介入不仅对肢体恢复有作用,对大脑恢复也有良好效果。
针灸适应症广泛,不仅对中风、面瘫等神经系统疾病有效,各类痛证、胃肠功能紊乱等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五官科疾病均有疗效。
“针灸没有外源性的物质,它只是把身体本来的自我修复能力激发出来,就起到调和经脉、疏通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作为兰陵程式针灸第五代传承人,常州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张建明介绍。
程式针灸讲究针脉结合、通脱结合、取穴精少,并有自己的独特技法和祖传秘穴。为传承发展兰陵程式针灸非遗成果,科室通过名老中医、省名中医一对一结对带年轻医生,指导传承学术思想特色技术。
秋冬季节交替,气温逐渐下降,心脑血管疾病随之进入高发期。据统计,每年秋冬交替,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都远高于其他疾病,当下,市民应该提高个人养护意识,以减少和避免疾病的发生。
伴随着呼啸的北风,实力强劲的冷空气一路南下,本周起,我市气温出现“断崖”式下降,记者从市内多家医院了解到,这几天,因心脑血管疾病前来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加。今年46岁的蒋先生,就在十多天前因脑梗住进了医院。
在蒋先生看来,自己正当壮年,除了爱吃点夜宵和重口味的东西,平时又没有身体不适的症状,突发脑梗让他非常不解。但在医生看来,这次发病并非“无缘无故”。
常州二院急诊内科主治医师吴建煜表示:“他入院的时候血压是比较高的,我们用了好几种降压药才把血压控制好。另外,我们发现他的血脂也非常高,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这些容易引起动脉硬化的因素他基本都具备了。很多人觉得心脑血管疾病是一下子来的,但从我们的眼光来看,是平时疾病或者习惯的积累,再加上气温变化,血管收缩,诱使了疾病的发作。”
医生介绍,秋冬季节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是因为气温骤降之后,人体受冷易使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体循环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心肌耗氧增多,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管腔持续闭塞或挤压斑块,使内膜损伤、血小板聚集、管腔急性堵塞,也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近年来,随着工作压力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心脑血管疾病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这与长期熬夜和不良的饮食习惯有着密切关系。吃过多的食盐会使血压升高,摄入过多的油脂,不仅使人发胖,还会引起血脂升高,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此有很大关系。因此想要心脑血管健康,要严格控制食盐和油脂的摄入。
另外,最近气温下降,市民朋友除了要及时增添衣物防止受凉外,还应调整好自己的作息。“有些人有早锻炼的习惯,早晨五六点就起床了,这时候从家里比较温暖的地方一下子来到寒冷的户外,冷热交替的刺激就可能引起血管收缩,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吴建煜补充道,“假如有血压、血糖这些方面的问题,建议要定期监测,定期到门诊复诊,把基础疾病控制好。”
罹患癌症,我们应积极面对。除了乐观的心态,好的医生同样重要。最近,市民王女士的一封感谢信,也牵出了一段相隔15年的医患情。
近日,市民王女士将一封感谢信送到了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据她回忆:2009年,自己的公公被其他医院诊断为胃癌。经过辗转联系,王女士一家找到了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老人恢复得不错。“15年了,我公公现在很健康,很好。”王女士说。
今年5月,王女士80岁的父亲也被诊断出胃癌,老人原本想放弃治疗,但王女士不愿意,心急如焚的她再次找到了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肿瘤内科。经过仔细商讨,细细研究方案,老人通过手术切除了肿瘤,后又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情况明显好转。
王女士说,公公和父亲的两次治疗,尽管相隔了15年,医生也新老更替了,但两次治疗的效果以及医务人员对患者的那份责任心,她看在眼里,也感动在心。“以病人为本,对我们很负责。”王女士说。
常州四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马剑表示:“遇到这样相信我们的患者,我们才能更好地实施治疗计划。所以说,医患永远是站在一起的,我们针对的敌人永远是疾病。”
来源:中吴网APP
编辑:徐慧芳
责任编辑:王燕 苏文娟
审核:程逸文
投稿邮箱:jkcz85682578@163.com
编辑部电话:85682578
*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