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梯队 | 史鉴未来,育德启智——虹口区历史学科高地教学实践展示活动纪实

文摘   2024-10-16 12:38   上海  


2024年10月8日下午,虹口区高中历史付文治学科高地进行了本学期第一次学员教学实践展示活动。本次活动在同济大学附属澄衷中学举行,高地学员朱涛主持本次活动,学员刘健凡进行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还邀请了松江区历史教研员张子辉老师一起参与研讨。


一、选必修教学大开大合。活动伊始,刘健凡老师就选必一第八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进行了教学实践。刘健凡老师以礼法的“辩”、“变”、“遍”、“便”为核心,将不同的案例选取与分析作为线索,通过教师的设问与讨论,学生可以基于不同朝代的时空框架之下,梳理古代中国法律体系的产生、发展、成熟的脉络。一方面,学生通过刘老师为其提供的史料与案例的分析,理解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感受“以礼入法”是中华法系的重要特征,中国古代“法治”与“礼教”之间的互补逻辑关系。另一方面,能意识到律令儒家化的过程与古代中国封建统治的加强是相辅相成的,既促进了封建王朝的发展与统治稳定,又推动中国古代历史的演进。同时意识到礼法结合对于当代社会发展与完善具备现实意义。   



二、评课中共学相长。随后,高地学员代表对刘老师的课进行了评课及研讨活动。林镇国老师肯定了本课开头以现实案件引入,结尾以其现实中的结果相互呼应,体现了古今法治传统的一些延续,增强课堂中现实与历史的挂靠关联。但他也指出在“礼法之便”一环节映射现实时,应该更加关注到商韩之法、以儒家伦理为根本的法律与中国特色法律体系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安世皓老师肯定了刘老师结合学情调整教学设计,通过案例的选取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当然安老师也强调本课为“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在法律的基础上应该更加突出治理的过程与方式,在进行案例剖析时要强化法律为上的概念。朱涛老师认为本课刘老师紧紧围绕礼法这一不同的工具在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的作用。旗帜鲜明用谐音的辩论、变化、遍及、便宜来阐释法治与教化这一国家治理的手段方式从古至今的变化进程与影响。      


三、专家谈画龙点睛。紧接着学员们的评课,松江区教研员张子辉老师也与大家分享了他对于本课的一些理解。他首先强调在“双新”的背景下,对于历史教师的学科本体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向“专家型”教师逐渐转型。其次,张老师指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重单课与其所在单元、所在分册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起知识架构。再次,在进行备课时,可以多维度地破题,多问自己几个问题,通过问题的层层递进来引领备课过程的推进,这也与现在等级考的考核逻辑是相契合的。最后,张老师聚焦于课堂问题的设问之上,教师在设问时应该注重设问内容简洁、指向性明确。

针对上述发言,学科高地理事长付文治老师进行了总结。付老师感谢了同济大学附属澄衷中学对于高地活动的支持,也感谢了刘老师的精心准备及各位发言老师的积极研讨。付老师指出在进行选必修课程教学时,应该进行知识结构的精简,有更明确的指向性。在备课及授课过程中,尽可能选用书本中的词汇,避免引入过多概念及额外的表达,保证表述的一致性。整个活动充满了实践的勇气、探讨的活力,推进了高地项目的实践检验过程。


撰稿 | 付文治 刘健凡
审稿 | 付文治
审核 | 薛建国 葛健业

复旦大学附属复兴中学
发布复兴信息,展示复兴校园生活,服务复兴师生家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