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师八十六团:办好“关键小事” 六师土墩子农场:​奏响增收“椒”响曲

时事   2024-11-07 07:37   新疆  
五师八十六团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职工群众心坎上——

办好“关键小事”,绘就民生“幸福图景”

如何满足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要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要体现在日常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上。
如何实现“民生稳,人心就稳,社会就稳”?
要补齐民生短板,兜牢民生底线,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职工群众心坎上。
这是五师八十六团在抓民生促发展工作中做出的回答。
深秋时节,走进博尔塔拉河岸边的八十六团,感受该团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用情用力,努力书写让职工群众满意的“民生答卷”。
打开水龙头,“幸福”流出来
11月5日,八十六团十五连职工杨喜芝计划当天要去用新麦子磨面。“马上立冬了,准备用新面包顿饺子。”杨喜芝笑着说。
今年,杨喜芝家的院子里,种着白菜、萝卜,还有一小畦菠菜。她家今年菜种得比往年多,“因为有水了,所以就把院子全种满了。”
今年6月15日,建在八十六团十五连的心连心自来水厂通水后,实现了自来水24小时供应。
自来水厂建设项目,是八十六团南区供水保障工程建设项目的内容之一,该项目使用的是湖北省对口援疆资金。项目建成后,不仅是十五连,在八十六团南区的二连、六连、十四连、十八连和二十一连的近2000户居民,全部实现了自来水24小时供应。
以前,水源条件先天不足影响着八十六团南区这6个连队居民的生活。因为地势等原因,一到夏季,部分居民家中自来水供应受限,甚至在最困难时,只能去远处拉水回来吃。
前几年职工群众只有在农忙时才会选择在连队居住,所以夏季生活用水不便,大家想想办法基本都能克服。
认真统计起来,真正在夏季里完全用不上水的,并没有多少户。那么,850万元援疆资金要不要投入这个项目里?
八十六团党委的回答是:要!
这6个连队有6万亩耕地,具有光热和地理优势的八十六团十八连,种植的葡萄每年都是五师双河市最早成熟的,千余名职工群众,在这片土地上倾心耕种、孕育希望。实施供水保障工程建设项目,不仅解决了当下的难题,而且为明天更好发展奠定了基础。
八十六团十五连以前被叫作“红柳滩”,是该团南区6个连队里水质最好的地方,项目实施中,该团将自来水厂和新建机井的位置选在了十五连。水厂开业那天,十五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杜海明站在人群里,听身边的职工群众议论。
“你知道吗?‘心连心’这个名字听说是团党委开会定下来的!”
“这个名字起得好……”
杜海明听后也咧嘴一笑,真是起得好!
水是生命之源,饮水安全是民生大计。今年,八十六团又实施了北区供暖供水排水管网建设项目,总投资2400万元,其中改造给水管网6293米、排水管网7986米。杨喜芝说:“等到北区改造完,对于像我们这样两边都有房子的人来说,无论在哪里住,用水都是越来越方便了。”她打开自家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哗啦啦”地流淌出来。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民生工程成为民心工程,就是做到职工群众心坎里去了。
每亩地多收了100公斤
这几天,八十六团十四连职工申宗伦心里可美了,藏不住的笑顺着他的嘴角往外溢。
今年,他家的棉花单产达到480公斤。虽然比起别人家不算高产,可是比起他家往年,那可是高出了100公斤。
申宗伦是个种地的“老把式”了,人也勤快,下地比别人下得早、下得次数多,年年看他的棉花,长势都不错,可是一到收获,总是差强人意。平均就在380公斤左右。
为啥?水肥运用不到位。
申宗伦是不懂技术吗?
不是因为技术,是因为他家的地,西高东低,可是连队灌溉用的主管道正架在东边。肥随水走,水到不了的地方,自然缺肥。
2020年,八十六团在十四连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工程,一次性改造了1万亩土地,创下了历年来改造面积之最。
十四连一共有1.2万亩耕地,这次改造,对连队发展意义重大。
其中的一项改造内容,就是重新布局了供水管道,将主管道从东边改到了西边,而且将主管道由原来的2条增加到了8条。
2023年,申宗伦家的棉花单产突破了420公斤。当年,他就买了套新楼房。没想到今年平均亩产480公斤,申宗伦真是乐坏了。不仅是申宗伦家,连队其他职工种植的棉花单产较往年都有了提高。
高标准农田改造,不仅仅是水利设施的更新,还对农田内的道路进行了修缮。“原来农田道路车到不了井房跟前,如今修了条800米长、5米宽的道路,车能开到井房跟前,运肥、加水更方便了。”八十六团十四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李建军说,“从去年到今年,连队里又增加了20多辆小型农用车,拉肥料、打药都能用。”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针”,也是一把最重要的尺子。民生连着发展,抓民生也是抓发展。要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坚持“民生为大”正是其中的重要密码。
八十六团洪桥社区的居民跳起欢快的舞蹈(资料图片)。 吕羡林 摄
比礼物更深沉的,是浓浓的情意
翻看八十六团近两年实施的民生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统工程八十六团洪桥社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含幼儿园配套设施)”这个项目名称格外吸引人。
洪桥社区地处八十六团与博乐市的城乡接合部,新建的商铺、小区众多,居民近5000人。在这里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统工程”,就是要让居住在这里的居民幸福生活蒸蒸日上。
洪桥社区2020年成立时,这里环境脏、道路破,新建成的小区入住率只有30%,商铺只有30多家。
2021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统工程”开始实施,洪桥社区党支部书记、居民委员会主任许波说,这个项目要先从改善商铺周边环境入手,为经济发展助力。
在福宁小区A区和B区之间的沿街商铺前,规划建设了80个停车位,改善了商铺经营环境。
在福宁小区里建起了文化长廊,大大小小60块版面定期更换内容,政策宣传、便民服务、各类信息、好人好事……
漂亮的长廊,成了小区里的一道风景,更成了各类信息的集中交换地。许波会时不时地来这里听听看看,能听到居民家里的大事小情,还能收集到大家各类意见诉求。
如今,福宁小区的入住率达到90%,商铺已经有207家。
洪桥社区里生活着多个民族的居民。社区不断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打造志愿服务矩阵。在洪桥社区三楼,建起了“民族团结一家亲”阵地,经常性开展各类文化活动,还设置了心理疏导室,社区“两委”成员、居民中的热心人,化身“知心大哥大姐”,帮助居民解决小烦恼;在福宁小区里还设置了老年活动室,老年人在这里休闲娱乐,其乐融融……
团结和谐的氛围,也吸引了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商铺经营者谢合克里木,在国庆节前准备了20份慰问品,请社区帮忙送给有困难的居民。面粉、大米、清油还有20公斤牛骨头,东西沉甸甸的,比这礼物更加深沉的,是一份浓浓的情意。
居民张得强是个热心人,在八十六团四连从事农业种植。他的邻居是阿满塔依·那克斯别克,每当自家的地里有活干时,他总是第一个想到阿满塔依·那克斯别克。时间长了,交往多了,两人的感情越来越好,成了好兄弟。他们两家,如今是洪桥社区里的民族团结典型示范户。
热热闹闹的文体活动、节庆活动,将各族群众之间的情谊连接得更紧密。洪桥社区认真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统工程,打造各族居民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新载体,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抓手,不断巩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让民族团结之花处处绽放。社区各族居民的美好生活里,有民生观也有发展观、现代化观。(兵团日报常驻记者郭晓维、通讯员李豪)

六师土墩子农场:奏响增收“椒”响曲

深秋时节,走进位于六师土墩子农场的五家渠惠农万家农业专业合作社,空气中散发着阵阵浓郁的辣椒香味,加工车间里自动化烘干机开足马力高速运转,传送带上火红的辣椒如同一簇簇小火苗,映红了合作社社员们一张张喜悦的脸。
这繁忙的景象,合作社理事长迟明明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10月29日,迟明明检查打包待销售的辣椒质量。 肖伟生 摄
筑梦
1999年,迟明明从部队退役后回到家乡土墩子农场,种植棉花和打瓜。由于缺乏务农经验,收入一直不理想。为了生计,迟明明辗转各地或打工或创业,虽小有成就,但想干一番事业的念头总是不时在心头浮现。
2017年,迟明明发现种植辣椒有很好的前景,于是瞅准时机前往库尔勒市,悉心学习育苗、栽苗等辣椒种植技术。因为他肯钻研、有拼劲,很快就掌握了辣椒种植技术。2018年,他在自家田地里开始试种,当年就大获丰收。
尝到甜头的迟明明,不断扩大辣椒种植规模,为职工群众无偿提供种植技术服务。2021年,在农场五连党支部的帮助下,他牵头成立了五家渠惠农万家农业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吸纳社员共同发展辣椒种植业,进一步把“蛋糕”做大。
“我们种植的辣椒是朝天椒里比较辣的品种,主要食用,不仅辣度高还非常香,再加上种植过程不打任何农药,真正做到绿色天然有机,因为品质好所以不愁销路。”谈到辣椒的效益,迟明明笑着对记者说。
逐梦
红红火火的发展景象背后,并非一帆风顺。
种苗供应商选大企业还是小公司,迟明明用自己的教训一一说服社员,最终达成由合作社统一购苗的共识;社员没有种植辣椒的经验,他毫不吝啬地把自己花费真金白银学到的各项技术悉心传授给他们;社员对辣椒销路心存疑虑,他提出由合作社兜底收购的办法,让大家只管一门心思种辣椒……
迟明明甚至还钻研起了如何改善辣椒采收机的功能。“购买的辣椒采收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我就自己琢磨着对机器的功能进行改善,整整两个月几乎没怎么出门,终于改造出一台自己满意的机器。”迟明明说。
凭着这股韧劲儿,迟明明促使成立的合作社快速步入了发展的轨道。短短几年时间,合作社种植的辣椒面积已由最初的200亩扩大到如今的4000亩,从育苗、种植、加工到销售,已形成了成熟的生产体系。
点燃“红色引擎”,产业跑出了“加速度”。去年,合作社建设2条辣椒烘干、色选生产线,在对本地辣椒进行初加工的同时,还承接外地的辣椒加工业务。如今,合作社年产值超3000万元,受益种植户50余户,每年还为上百人提供就业增收的机会。看到合作社辣椒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连队里越来越多的职工群众申请加入合作社。
“我今年种了100多亩辣椒,从目前的销售情况来看,应该有30万元的收入。”掰着手指头算着收入,合作社社员徐鹏乐得合不拢嘴。
社员张琴今年也大获丰收。2021年,她加入合作社,种植了80亩辣椒,效益很好,今年又扩种了100亩。“明年,我准备再跟着合作社大干一场。”张琴笑着说。
小产业承载着大梦想。“我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一名党员,有责任走在前头带领广大职工群众走上致富路。”迟明明对记者说。
圆梦
土墩子农场地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日照充足、土壤肥沃,具有优越的辣椒种植和生长条件。近年来,土墩子农场党委加快调整种植结构,将辣椒产业纳入农场“一白两红”(棉花、番茄、辣椒)产业发展规划范围,大力发展辣椒种植产业。“惠农万家农业专业合作社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好机遇,引进辣椒新品种,经济效益好,职工群众种植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土墩子农场四连党支部副书记、连管会连长吕军说。
在农场的支持下,合作社迎来了发展新机遇。
“我们与农场招商引资企业北京天壕绿能贸易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投资建设辣椒采收机研发生产线,重点解决采收效率不高、浪费严重的问题。”这是迟明明带领合作社建设辣椒生产“全产业链”的一环。接下来,合作社将同时向上下游延链,一方面建立育苗基地,稳定提供优质辣椒苗;另一方面向辣椒精深加工方面拓展业务,建设10条辣椒深加工生产线,生产辣椒颗粒等产品并出口到国外,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抗风险能力。
“我最初的梦想已经实现,等忙完这一阵,合作社就要着手成立辣椒产业联合社,扩大种植规模,促成与知名辣椒酱生产企业的合作,一步一个脚印把合作社做大,使辣椒产业成为农场职工群众的增收产业。”展望未来,迟明明信心十足。(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史进、通讯员李睿)

来源:兵团日报

编辑:王钰淇

审核:钟   新


投稿邮箱:weixin@huyangnet.cn

兵团零距离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传承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在建设美丽新疆、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中展现新作为、呈现新气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