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即时零售作为消费电商领域的热门赛道,承载着行业的热望与资本的青睐,誓言要重塑人们购物的时间与空间维度。
然而,当经历一路狂飙突进的征程后,当繁华表象渐次褪去,诸多弊病浮出水面,引得从业者与消费者纷纷侧目,让人们不禁产生“终究还是错付了”的感慨 。
大家好,我是专注即时零售的刘老实。
对怀揣拓展客源、提振销量憧憬的商家而言,投身即时零售伊始,仿若握住一把开启财富新大门的钥匙。岂料,前行途中荆棘丛生,诸多难题接踵而至。部分平台强势要求商家将门店转型为前置仓,这一看似优化配送时效的策略,实则暗藏诸多隐患。
往昔依据周边客群消费习惯精心布局的选品自主权被无情剥夺,琳琅满目的货架被迫让位于平台算法“钦定”的热门商品,大量小众却贴合社区特色的好物无奈下架。
更揪心的是,库存管理全然失控,为契合平台严苛的配送承诺,不得不囤聚远超日常所需的货品,资金如流水般被积压在一箱箱静态库存里,恰似烟台那些烟酒店老板,接入平台后,望着堆积如山、周转缓慢的烟酒,满脸愁容,资金链紧绷到了极限。
流量入口的竞争更是一片“修罗场”。平台界面方寸之间,汇聚万千商家,为求那短暂的曝光机会、珍贵的订单流量,价格战成为无奈却常用的“杀招”。“进店一分钱买啤酒”“亏本甩卖网红零食”等噱头屡见不鲜,消费者乐见其成,指尖轻点,低价好物收入囊中,背后却是商家们割肉卖血,利润空间被压榨至近乎“真空”。
长此以往,苦心经营多年的门店,沦为平台流量的廉价“供血站”,微薄营收难以覆盖房租、人力等刚性成本,关门大吉的阴云悄然笼罩。
消费者怀揣对即时便利与品质好物兼得的热望拥抱即时零售。想象中,无论风雨昼夜,心仪的大牌美妆、新鲜的进口水果皆能在下单须臾间飞驰而至。现实却常是一盆冷水兜头浇下。
打开APP,品类匮乏如贫瘠之地,热门商品标注“缺货”“补货中”字样屡见不鲜,小众爱好、特殊尺码商品更是难觅踪迹,个性化需求在有限的选品库前碰壁。
即便商品顺利下单,配送环节亦状况频出。承诺的“半小时达”“一小时达”在暴雨倾盆、订单高峰时沦为空谈,物流轨迹长时间停滞,焦急等待中,购物的愉悦感消磨殆尽。待包裹终于送达,满心期待拆开,却发现水果磕碰软烂、日用品有细微瑕疵,售后流程又繁琐复杂,退换货需跨越重重关卡,与平台、商家反复沟通协调,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往昔对即时零售的热忱,也在这一次次不佳体验中渐渐冷却。
即时零售赛道恰似一片群雄逐鹿的狂野战场,美团仗着本地生活深耕优势,京东携供应链底蕴,饿了么凭外卖根基,各展拳脚;抖音、快手凭借短视频流量池跨界搅局,试图分羹。
为割据一方,平台们开启烧钱“军备竞赛”,巨额补贴如雪花纷飞,消费者红包、商家入驻优惠,一掷千金只求抢占市场高地、吸引用户留存。
但这般“烧钱换市场”玩法,恰似饮鸩止渴。营销成本飙升,盈利目标却如水中月、镜中花,遥不可及。商家在平台间疲于奔命,追逐补贴“红利”,忠诚度脆弱如纸;消费者亦被低价吸引,“货比三家”游走各平台,谁家补贴厚选谁,难以沉淀为平台的忠实拥趸。
市场份额似流沙,今朝在握,明朝或许就因对手一次大规模补贴活动而易主,各平台深陷高投入、低回报的泥沼,难以自拔。
即时零售倚仗技术与物流“双引擎”驱动,现实中,二者却常“掉链子”。物流配送体系宛如一台精密却时有故障的机器,在城市“毛细血管”般的小巷、偏远城郊,配送效率大打折扣,骑手迷路、配送超区、货物积压配送站等乱象丛生,覆盖范围受限,乡村及部分小城消费者只能望“即时”兴叹。
技术层面,虽有无人仓、智能分拣、无人配送等前沿概念闪耀,可落地应用却困难重重。研发巨额投入、设备购置养护成本高昂,让众多企业望而却步,导致履单成本降不下来,每一笔订单背后都附着过高的技术“溢价”,压缩利润空间,制约规模扩张,如同沉重枷锁,锁住即时零售迈向广阔天地的步伐。
诚然,即时零售当前困境重重,但不应被一味唱衰。技术革新的火种仍在,人工智能优化库存、自动驾驶提升配送效能等突破或在转角;市场自我调节下,商家抱团、平台理性竞争,有望重塑行业生态。
刘老实始终觉得,即时零售本不是所有人都能玩的,商家与消费者也需在热潮冷却后,审慎抉择、理性参与,待破茧重生之日,即时零售或能重拾初心,不负往昔所期。
撰文:刘老实
排版:柯不楠
校对:十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