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是另一种资讯----
我国是全世界名列前茅的养鸡大国,蛋鸡饲养量稳居世界第一,肉鸡饲养量也仅次于美国,尤其是山东地区的家禽饲养规模和水平,在国内都是极为领先的。但在长期的饲养过程中,一些疾病的发生也严重制约了养鸡业的健康发展,其中鸡传染性鼻炎即属于一种常见禽病,本病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鸡呼吸道细菌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发炎、头颈部肿胀,结膜炎常发生于育成鸡和蛋鸡群,轻者造成鸡群的生长变缓,身体机能下降,感染严重者甚至发生死亡,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其防控一定要特别注意。鸡传染性鼻炎是鸡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如若及时发现、准确诊断并用磺胺类等抗生素进行治疗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本文对本病的防治措施进行了总结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导致鸡场发生鸡传染性鼻炎的原因很多,一般来说与鸡群的免疫状态、饲料成分搭配不当、场内的环境控制等因素有关系,如鸡群中存在病鸡,或者饲料中维生素A缺乏,又或者饲养密度过大、空气污浊、通风不畅等,尤其是当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如寒流来袭时更容易导致本病的发生。另外,鸡群在接种禽痘疫苗之后会发生一定的特异性反应,也被广泛认为是诱发该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病对各个阶段的鸡群都有引发感染的可能,且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常见情况下本病的易感群体为成年鸡群,产蛋期的成年蛋鸡发病率最高;另外在其他禽种饲养过程中也有本病发生的报道,如火鸡、鹌鹑、鸽子等。此病单独发生的病程约3~4周,发病高峰时很少死鸡,但在流行后期鸡群开始好转、产蛋量逐渐回升时常常继发其他细菌性疾病,使病程延长,死亡增多。病鸡和带菌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传播方式以飞沫、尘埃经呼吸道传染为主,其次可通过污染的饮水、饲料经消化道传播。鸡传染性鼻炎的发生与环境因素有很大关系,凡是能使机体抵抗力下降的因素均可成为发病诱因,如鸡群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气候突变等。
3.1本病传播迅速,3~5d即可感染整个鸡群。初期症状是病鸡体温升高,食欲下降,有清水状鼻涕从鼻孔流出。发病2~3d后,鼻腔流出粘液转为粘稠,并逐渐转为黄色固体堆积于鼻孔处,导致病鸡呼吸困难,同时还会发出奇怪的吸气音,病鸡为了呼吸常常甩头,或者将头埋于翅下,精神极为低迷。
3.2发病1~3d后,出现以眼下部为中心的颜面浮肿并流泪现象,颜面的浮肿大多为一侧性。有少数病鸡肉垂、下颌肿胀;个别鸡冠出现水肿。
3.3发病3~5d后,主要表现为整个鸡群的产蛋率明显下降,一般降低幅度为5%~30%。
夏季开湿帘时应避免风直接吹到鸡身上,可在靠近进风口处鸡群部位放置遮挡物,让风从鸡舍上方通过,这样可以避免鸡群受凉。当通风和保温有冲突时,要适当通风,完全牺牲通风来保温的做法是不科学的。
5.2 在蛋鸡舍内增加加温设施
目前,多数鸡场仅仅在育雏舍安装了取暖设施,青年鸡舍和产蛋舍无加热设施,主要依靠鸡群自身的产热和散热来调节。当外界温度较低且考虑通风时,温度很难达到鸡群的要求,这就造成了牺牲通风换温度的现象。经大量临床调查发现,传染性鼻炎、大肠杆菌、慢性呼吸道疾病、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发生与鸡舍通风不良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蛋鸡舍内安装加热设施对解决通风和保温的矛盾、降低传染性鼻炎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部分养殖公司对原有鸡舍进行了改造,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5.3 定期接种疫苗
免疫程序:35~45日龄,使用浓缩鸡传染性鼻炎油苗,0.25mL/只;80~100日龄,使用浓缩鸡传染性鼻炎油苗,0.25mL/只。
6.1治疗效果最好的是磺胺类药物,但应选择毒性低、无药物残留的产品,或根据国家的政策对治疗期间所产的畜产品做无公害处理。
6.2不产蛋的鸡可选用复方新诺明、泰灭净、磺胺间甲氧嘧啶。
6.3对个别严重病鸡,可用链霉素注射,根据体重大小注射5万~15万IU/只。但要注意的是,鸡对链霉素较敏感,注射过量易引起中毒死亡。
来源:家禽科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