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慕的回眸
重建脑沟兵工厂(三)
说到老谢,刘贵福动了感情,当年在太行山兵工厂,大家亲切地喊他外国人,为抗日救国,他不远万里从新加坡回国参加抗日。他是广东佛山人,世代侨居东南亚,他出生在新加坡,十几岁到德国资本家开办的机械厂当学徒,后来在几家机械厂当技工,一干就是多年,掌握一手好技术。按照当地生活水平,他一家人在新加坡算中上等,过着不愁吃穿的富裕生活。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消息很快就传到新加坡,他积极投身到抗日救援活动中,参加了马来西亚共产党领导青年团,后转为共产党员。不久之后,侨居东南亚的各地华侨,为抗日救国筹集到一大批医疗器械、药品及文具纸张,约100多吨。当地党组织与中共香港办事处取得联系,派16名同志把物资运回国内,谢宾元积极报名,成为其中一员。他们从新加坡启航,途经香港,在越南海港登陆,他们开着卡车从友谊关进入祖国大陆,路过重庆、宝鸡,于1939年底到达西安,把援华物资交给党组织。
“我很佩服谢宾元同志这种坚定的革命精神,当他从八路军办事处得知我们的兵工厂需要技术工人时,毅然决然报名到敌后兵工厂工作,背上行装上路,徒步从西安走到山西武乡八路军总部,当时是1940年1月份,鹅毛大雪满天飞,地上的大雪有半尺厚。他出生在热带国家,哪里见过这么大的雪景,因为不适应本地气候,不久就得了重感冒。他来到梁沟兵工厂,由于技术过硬,思路敏捷,解决过不少技术上的难题。”
脑沟兵工厂的艰苦岁月,在刘贵福一生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他带领军工战士们,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不但要克服生产困难,去研发制造各种机器设备,攻克各种工艺难题,解决各种材料短缺的问题,还要解决来自生活上的压力,战胜疾病、艰苦奋斗。更重要的是,必须战胜日军不定期的各种“扫荡”。
1943年的太行山区多灾多难。先是旱灾十分严重,老百姓几乎颗粒无收,几十万灾民生活无着落,树叶树皮和野菜成为主食,身体浮肿、瘦弱无力,很多人死于灾难之中。
八路军的生活供给也极为困难,兵工厂的干部职工们只能勒紧裤带,还不能耽搁生产,因为敌人不会因为灾害年景而放慢侵略的脚步。
总部要求各部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迅速开展生产自救运动,在不耽误生产、不伤病减员的情况下,积极想办法,采取多种渠道解决生活自救问题,而且还要救济百姓们,每人每天省下一两米给灾民。
刘鹏带领四所干部职工,轮流到窟窿山上开荒种地,种萝卜、蔓菁、南瓜、山药蛋等,用来补充口粮。工人们下班后去山上挖野菜,补充体力。
干部职工们一度每顿饭喝南瓜粥,外加山药蛋。那段时间,熊杰非常辛苦,随时随地做思想工作,作为老红军他经常现身说法:“同志哥,再坚持一下,困难会过去的。吃野菜啃树皮这不算啥,长征路上爬雪山过草地,吃雪球子啃冻干粮,有一天在我身边倒下去4个战友,艰苦吧,但心里暖和,因为心里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
他常到伙房帮厨,给同志们分饭菜,有一次分到最后,竟然连半份也不够,炊事员小王一脸愁容问:“教导员,咱俩吃啥啊?”这时,从外面走进几个人来,举起饭碗要给教导员分饭。他连忙摆手:“赶紧吃你们的,快去,吃完饭好干活去,不用管我们,有办法、有办法。”
小王从地上拿起一个铁盆,把里面的野菜洗干净,心想,指导员说的办法就是这个了,不免在底下埋怨,非来抢我的饭勺子,这下可好,连自己那份都搭了进去。
熊杰马上说:“就吃这个嘛,挺好的,既新鲜又爽口,这可比爬雪山过草地时吃得好多啦。小王你要记住,困难是暂时的,等咱们熬过这段时间,我保证你能吃上黄金塔(窝头)白面馍。”
下班后,熊杰和刘贵福去山上挖野菜,回来时路过崖下的窝棚,推开门走进去,两个中年人正在做饭,锅里煮的是黑乎乎的树叶粥。两人是负责摇大轮子的民工,一见八路军干部走进来忙起身施礼,一个直搓手掌,一个表情尴尬:“看我们这儿坐没地儿坐、站没地儿站的,不知首长要来,吃完饭赶紧去换班。”
“抓紧忙你的,没事,你们也够辛苦的,咱现在条件不行,等打走小日本,一定给你们改善生活条件。”刘贵福把筐子里的野菜递过去,“把这留下,虽不是啥好东西,吃下去管饱。”
“这不成、不成!怎么能拿首长的东西。”
“让你留下就留下。”熊杰也把筐子递过去,“摇大轮是体力活儿,瘪着肚子怎么摇得动,你们都是好兄弟,记住我的话,坚持再坚持,好日子一定会来到。”
两个民工感动得热泪盈眶,把两位首长送出门。就这么简单,一个简易窝棚子,一个铺盖卷,一口锅,不管风霜雪雨,一年四季都住在里面,和兵工厂干部职工们一起上下班,从不间断,这活儿看似没有技术含量,只要有足够的气力摇动大轮子就行。就是这平日里看似简单的力气,也不好攒啊。刘贵福紧皱眉头说道:“给大家开会一定要再强调安全的问题,不能再发生坠悬崖的事故,小阎是多好的后生,在山上挖野菜掉下悬崖牺牲了。”
“是啊,饿得头发晕,浑身没力气,再爬山寻吃的是很危险,在这种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只能咬紧牙关挺过去。”熊杰说。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