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网络“专家”的影响下,有些人错误地将张牙舞爪的“鬼画符”误认为是草书的代表作,甚至还有人吹捧起这种“丑怪之书”,认为它们美得无与伦比,是学习艺术的“罗马大道”。然而,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要学习草书的“最佳捷径”,我们应该从“古法”入手,比如王羲之的草书秘笈《草诀百韵歌》。
这部作品是在1613年,韩道亨将失传的草诀重新汇编整理的墨迹本,全文扩充到了900多字。
首先从内容上看,它采用了“五言歌诀”的形式,讲述了常用草字的辨识方法、易错点和难点,读起来像儿歌一样顺口,容易背诵,让人们能够真正理解笔法和章法的核心要点。
举个例子,其中一句“草勾添反庆,乙九贴人飞。惟末分忧夏,就中识弟夷”通过举例的方式告诉学习草书的人如何区分“相近字”。
................................................
“草”和“庆”的区别不大,只需要在“草”的基础上加一个“勾”和“反”,就变成了“庆”。同样,对于“乙”也是如此,在下方多加一个“九”字,就是“飞”的写法。
而“忧”和“夏”这两个字的变化更微妙,例如,“忧”字下面多了一个横,结构上更加浑实,“弟”和“夷”也是如此,“夷”字中心部位多了一个小短横,字体形态变得更加瘦劲挺拔,布白没有“弟”多。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草书的笔画非常精微,根本不是像当代的“鬼画符”那样随意杂乱。在临摹时,我们需要注意观察细节的变化,包括笔势、结字的走向、开合等。
毕竟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在大框架完备的基础上,只有把握好细微的变化,才能写出扎实灵动的艺术品,之后练习狂草也不会失去势头。
同时,草书的笔法非常简洁婉转,初学者很难准确识读。为了消除辨读障碍,每个草书旁边都附带一个清晰端正的小楷,可以进行对比,从细微之处分析,把握草书笔画的简练之处。
最后,从草字的形态上看,全文都是由小草编成的。相比于狂草奔逸飞动的姿态和缠绕诡谲的点画,草字在开合和收放程度上更容易把握。
而且,卷中的每一个字都是从王羲之的法帖中选出的“最佳代表”,蕴含了完备的草法和灵动多变的纯正魏晋笔法。
举个例子,单从一个“六”字来看,起笔时笔锋翻转,上边的点和下面的横两笔连接在一起,展现了连贯流畅的特点,加强了字体上半部分的力量感。
为了平衡整体的端正明朗的姿态,不脱离规范,王羲之在中间留白较多,下边的两笔左右开张,不追求平直,短小而婉转。与常规写法不同,单单一个简单的“六”字就换锋多次,足以见证全卷的博大精深。
通过经常临摹,我们可以打下坚实的草书基础,远离“狂乱怪书”,培养正确的艺术审美。在之后的书法学习中,我们将会走得更顺利、更长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