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过渡期的实际意义有待考量。毕竟,离开了政策性岗位的短暂庇护,高校毕业生仍要回到真实的就业市场。另一些担忧则是,当前地方财政紧张,由政府埋单的政策性岗位未必可持续。
“‘强体制化’岗位扩招,从社会福利的角度讲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这会导致创新动力减弱,财政负担加重,不公平现象滋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聂辉华曾向财新表示,“理论上,公共部门雇员主要是分蛋糕的,并不是直接创造蛋糕。直接创造蛋糕的是生产单位、是企业、是民营经济。”
唐代盛以制造业的发展形势举例:《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从业人员自2013年开始持续下降,5年间减少超过1000万人,除产业外迁因素外,“机器换人”亦被视为主要因素。“如何缓解今后可能出现的技术性失业危机?这需要社会各方通过展开充分讨论并达成新的共识,而非企业单方主导对技术使用的发展路径。”
有观点认为,若未改善就业环境、合理规划扩招结构,这实质上只是通过延缓高校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点,期待“用时间换空间”。前述课题组论文则建议,应当压缩高等教育规模,推动职业教育非学历化发展。
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需要进一步释放经济动能,方能令需求止跌回升。“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韧性、就业韧性的重要支撑。当前,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强化监管等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预期不稳、信心不足,生产经营困难有所加大。要进一步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推动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有机结合,稳定中小企业市场预期和信心,全力稳住就业‘主力军’。”唐代盛说。
Writing by Denise Jia
关注我们,更多精彩等你发现
Twitter|Caixin Global
LinkedIn|Caixin Global
Facebook|Caixin Media
点击“阅读原文”,去主站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