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潭元明清时称正信乡,姓氏谣云:段潭的李子摘不得,这“李子”就指湖茫李家,“南昌梓溪刘,丰城湖茫李”,古隶属南昌府时便是八县一州望族。屋宇鳞次栉比两三里长,村庄五百三十多户村民两千四百多人,规模居县之首,也是江西省首批传统村落之一。湖茫南对月塘与斜里湖,狮山相迎。当地人说:湖茫十八巷,巷巷出宰相。湖茫不仅村庄体量大、人口多,还是人文鼎盛之地。明朝开国大将、“丰城侯”李彬,明代兵部尚书李遂,礼部尚书李玑,理学大师、“止修学派”创始人李材。由“湖茫李”先辈创建的“同文书院”,是元代丰城著名书院。
何以湖茫?史载雨季一到湖面白茫茫而得名。宋初李伯顺由临川迁来,其为唐王李世民后裔,墓址经堪舆大师指点葬栖龙山,乃江西名穴。
墓在丰城县东四十里,土名湖茫栖龙山。其龙起自招云岭,焰天火星作祖而来。行三十余里,中间穿田渡峡,出帐入帐,不能悉述。将及结局,顿起星峰,踊跃奔腾,甚是雄伟。到头直硬剑脊,穴上绷面,微开窝靥。横放其棺,名曰衔柴葬法。登穴促迫,不入俗眼。外面检点,山水聚会。又且结穴之后,白虎星辰顿跌奔去,而结杨都宪祖地。枝脚虽去,却有回顾。左畔近穴稍空,外边青龙亦远转作正案。当面三台,席帽重叠。又有鹤仙岗、白湖岭、帐幕山,如贵人、天马、锦帐以作远朝,局势完固,山水盘桓。李氏塟后,幼房连登科甲。次发中房。惟长房不发,因近穴青龙之旷也。后遇明师,教之加土筑小青龙,呼为折角蜈蚣形。谚曰:“折角蜈蚣添一角,此去湖茫大发作。”湖茫乃长房也。如此之后,父子兄弟连登科甲。礼部尙书公玑、兵部尙书公遂,皆其长房也。
下图是墓的正前方
传疑异僧辜托者,南昌辜坊辜氏族人也。少出家,居丰城龙门寺。善堪舆,世家名墓多经品题。凡有遗穴,留有谶语。时游湖茫龙安寺,为李氏卜栖笼山,龙势直急,中有剑脊。当塟期,约曰:“俟我返龙安寺,鸣钟方可下殔。”及行至半路,偶龙峭寺鸣钟。李氏不知,应钟而下。时偶有雷震巨声,而失僧所在。乡人谓僧被雷所毙,理或然也。廖氏云:“第一莫下剑脊龙,杀师在其中。”托固知之,而卒不能避矣。业是术者,当知所惧。
李从,字伯顺,居江西丰城湖茫,择地依湖建村,成望族,称湖茫李氏。从生三子:珪、琮、珝。湖茫李氏三宗是指珪、琮、珝三人之后裔也。珪之裔,称湖茫宗;琮之裔,称筱塘宗;珝之裔,称大陂宗。今江西湖茫存有伯顺处士府君及夫人之墓。
此墓葬于1025年,宝元元年1038年李琮的儿子李秉中进士。庆历2年1042年李珪的儿子李冕中进士。庆历6年1046年珝的儿子李襄中进士
丰城侯——李彬
元代末年,各地战乱不休,百姓居无定所。根据《湖茫李氏族谱》的记载,遭战火波及的李福就在那时背井离乡,从丰城湖茫(现在的段潭乡湖茫村)迁徙到安徽和州含山县。朱元璋起义后,李福的孙子李信便跟随朱元璋,四处征战,一路做到明威将军,在他告老还乡之后,由儿子李彬接过了他的武职。
李彬(1361-1422年),字质文,明朝初年将领,开国将领李信的儿子。洪武年间,承袭父职,参与北征蒙古。建文元年,跟随燕王朱棣起兵,参加靖难之役,升任右军都督佥事。永乐元年(1403年),受封丰城侯,奉命镇守广东、攻打安南、防备倭寇、镇守甘肃、巡行沿海,防备倭寇、北征蒙古,镇守甘肃和陕西,颇有功勋。永乐十五年(1417年),出任征夷将军、交趾总兵,平定安南叛乱。
永乐二十年(1422年),病逝,时年六十二,获赠茂国公,谥号“刚毅”。
丰城侯世系
第一代:李彬,永乐元年(1403年)封丰城侯,予世券。永乐二十年(1422年)去世,追封茂国公,谥号“刚毅”。
第二代:李贤,李彬之子,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袭爵。景泰二年(1451年)去世。成化十年(1474年)追封丰国公,谥号“忠宪”。
第三代:李勇,李贤之子,景泰四年(1453年)袭爵。成化十八年(1482年)去世。
第四代:李玺,李勇之子,成化十九年(1483年)袭爵。正德二年(1507年)去世。
第五代:李旻,李玺庶兄,正德三年(1508年)袭爵。嘉靖十年(1531年)去世,谥号“武襄” 。
第六代:李熙,李旻从子,嘉靖十年(1531年)袭爵。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去世。
第七代:李儒,李熙从子,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袭爵。隆庆四年(1570年)去世。
第八代:李环,李儒之子,万历元年(1573年)袭爵。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去世。
第九代:李承祚,李环之子,万历三十年(1602年)袭爵。崇祯元年(1628年)削爵下狱。崇祯四年(1631年)流戍 。
第十代:李开先,李承祚之子,崇祯三年(1630年)袭爵。崇祯十七年(1644年)为大顺军所杀。
李玑(1479-1566),字邦在,号西野。湖茫人。嘉靖乙未进士(南宫廷试二甲第一,进士第四名:传胪),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陞左中允,署国子监司业,纂修会典,成。晋谕德,歴国子监祭酒,转吏部侍郎兼学士,掌詹事府。嘉靖己未年会试主考官。寻拜南京礼部尚书致仕。平生乐易洞达,不设崖岸。人皆庇其德宇焉。有西野集,何鏜《序》,《西野遗稿》,《四库总目》存世,称玑文稿多毁於火,仲孙自茂掇拾其仅存者,裒为五帙授梓。此本多至十四卷,又崇祯中,其曾孙九畴所刻也。凡文十卷,诗三卷,杂著一卷,诗中以古体与五言古风,分为二目,殊乖体例。
李遂(1504~1566),字邦良,明朝嘉靖五年(1526)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谥襄敏。
李遂、李玑两尚书。
李遂的儿子李材(1529-1607),字孟诚,号见罗 ,学者称见罗先生 。明代理学家。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进士,授刑部主事。隆庆间,历迁广东佥事,屡败倭寇。万历初,历官云南按察使,因毁参将署为书院,致激兵变。尝收孟养、蛮莫两土司以制缅甸,以功擢右佥都御史。后云南巡按御史劾其破蛮冒公功,逮问,坐系十余年。后戍漳州镇海卫 ,仍用巡抚仪从以往,时人怪之。材所至聚徒讲学,至戍所,徒益众。材所作多讲学之文,有《观我堂摘稿》十二卷,及《李见罗书》《见罗李先生福堂稿》《见罗李先生正学堂稿》《将将纪》等
李遂的弟弟李逢,生卒年不详,字邦吉,号约斋 ,南京兵部尚书李遂之弟。嘉靖八年(1529)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侍郎刘源清下吏,救之,并系得释,进户科左给事中,偕同官谏南巡,下诏狱,谪永福典史,官至德安知府。
李遂、李材、李逢父子兄弟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