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本文针对钢琴的,有很多值得二胡借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坏习惯一:
只看手不看谱。
这个是大部分初学者的通病。许多人一旦感觉能把谱子背出来以后,就不再看谱子弹,虽然看着手有助于找到琴键的位置,但看着手却弹很难发现自己哪儿弹错了。
尤其是初学者,刚开始学琴,而且对五线谱还不是很熟悉,一直看着手弹,即有可能弹错,又不益于学习五线谱。
坏习惯二:
弹琴时坐姿不正。
“站如松,坐如钟”是一个人良好精神面貌的表现。弹琴时也要坐端正。弓着背弯着腰翘着二郎腿弹琴,既不雅观,也影响手臂手指的发力。
坏习惯三:
盲目追求所谓的“标准手型”。
这个概念说起来比较费力,大家可以参考“打倒手型派”的一些帖子,他有些地方解释得还是很到位的。确实近年来国内通用的所谓的“标准手型”存在许多的弊端,推荐大家可以看下卡尔·莱默尔著的《现代钢琴演奏技巧》,这本书对弹琴的各种技巧动作做了很详细的诠释。
坏习惯四:
盲目追求速度。
这点在《练琴的一十七个好习惯》一贴里已经提到过,说来说去还是这句话:慢练是王道。
坏习惯五:
盲目追求完成曲子的进度。
很多人拿到个新谱子就想马上把它弹得像录音里一样,从而忽略了曲谱上的许多表情记号,甚至还会有大量错音,虽然听起来也许还不错,但实际上漏洞百出。要知道“一口气吃不成胖子”,“揠苗助长”式的弹琴只会适得其反。与此相同,不要同时练习很多曲子也是这个道理。
坏习惯六:
弹熟了便不肯再放慢。
一个曲子弹熟以后许多人就再不肯放慢弹,认为没这个必要,这是一个很严重的坏习惯。大多数曲子弹熟以后,必须要经过无数次的“返工”才能基本成型,而每一次返工都要以“慢”为基础。如果弹熟以后就不在慢练,就很有可能把曲子弹“油”掉。
坏习惯七:
练一个曲子永远是“从头到尾”。
换而言之,就是不会分段练习。许多只会“从头到尾”练得人都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一首曲子里总有那么些错音改不掉、每次弹到那么几段总会有停顿,不论练了多少遍,还是改不了。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没有把难点、错段拿出来单独练。
所以练琴时一定要学会分段练习,这样才利于改正错音,也便于解决曲子中的技术难段。
坏习惯八:
盲目选弹难曲。
这个与我写的《练琴的一十六个好习惯》一贴里的“习惯九”意思大致相同。
这里我就补充一句,诸如《幻想即兴曲》、《钟》、《革命》等经典曲目,在选弹前请先估量下自己的水平。
坏习惯九:
过多弹奏练习曲,尤其是《哈农》。
练 习曲只是锻炼技术的一个手段,但并不是个完全的方法,尤其是弹《哈农》。虽然我赞成练习哈农,但不主张把它当作是练习基本技术的“圣经”,毕竟其中的内容 过于机械化,连多了重复的东西相当于是浪费时间。其实把一些乐曲中的难断抽取出来练习,也不失为锻炼技术的一个好方法。
坏习惯十:
过度追求技术。
这点相信所有都能理解,被标榜为所谓“中国人练琴的通病”,望大家能驱而避之。虽然对没有技术做基础,空讲感情只不过是“纸上谈兵”。但弹琴的是人,不是机器人。没有情感的音乐相信是没什么人会接受的。
坏习惯十一:
留着长指甲弹琴。
带着长长的指甲弹琴是比较危险的一件事,毕竟钢琴琴键不是海绵般软软的,甚至琴键之间还有缝隙。指甲被弹断或掰断的疼痛倒为其次,如果影响到了平日的练习,只怕得不偿失。
坏习惯十二:
练琴时不专心。
不单是小孩子,许多成年人练琴也有这个问题。只有全身心的投入才能达到最佳的练习效果,所以练琴最好选择自己持续空闲时间最多的时候。
练琴的一十七个好习惯
习惯一:
弹琴前做些手指拉伸的动作。
动作以手指韧带的拉伸为主,不要太用力。目的类似于跑步、游泳前的准备运动,能使你更快地进入弹琴状态。冬天的话可以先抱会儿热水袋暖暖手。
习惯二:
坚持每天弹一段哈农。
只要你开始弹哈农了,就坚持每天弹一段。这样,即使每天没太多时间碰琴,也能使你的水平不至于退得太厉害。对初学者来说,每天弹哈农更能保持稳定的进步。
习惯三:
尤慢至快。
慢练的好处实在太多,我就不说了。总之,慢练就是王道。
习惯四:
第一遍弹就重视谱子上的每一个符号。
许多人第一遍弹都会忽略谱上的表情记号,然后在弹熟后改,其实在第一遍弹时就注意表情符号更能加深对曲子的理解。
习惯五:
弹琴时备一支铅笔。
很多时候谱子上并没有详细的指法、强弱指示,这时候,就需要用笔来把我们自己认为合适的指法、强弱等记号标上去。记住要用铅笔,不然写错很难改哦!
习惯六:
没弹熟一首曲子前少听录音。
录音只不过是一个参考,没弹熟就听录音往往会导致我们去模仿录音,从而盲目追求速度,并失去自己对曲子的理解。
习惯七:
学会分段练习,单独揪错。
不要每次都从头弹到底,第一遍弹一首曲子是先把它分段,熟悉一段以后再练下一段。一旦发现哪里有错误,要单独把错误的地方挑出来改正。分段练习也更有利于曲子的整体把握。
习惯八:
尽量保持良好的手型。
不论弹什么曲子,不论用什么速度弹,尽量保持良好的手型。也许有人会说:速度上去了,手型就没法保证了。其实不然,能在高速弹奏中保持良好的手型也是检验基本功是否扎实的标准之一。
PS:在你没有达到大师级水平前,不要问为什么录象里钢琴家的手型、触键并不符合要求。
习惯九:
弹与自己水平相近的曲子。
很多人喜欢弹超出自己水平很多的曲子,这样做其实是有害而无益的。曲子超出自己水平很多,你就很难保证自己技术处理上的准确性,甚至会有大量的错音。而且以后即使有水平弹奏这曲子了,也很难改回来。(这是我血的教训)
习惯十:
学会背谱。
很多好老师都会要求学生有目的的背谱。这并不仅仅是在锻炼你背谱的能力,而是要你有更多的保留曲目。这样既能提升对曲子的理解,也可以偶尔在人前“秀”一下。(我从小就吃这个亏...)
习惯十一:
明确每天练琴的目标,不要同时练很多曲子。
和学习工作一样,练琴也需要有目标。比如确定今天要练熟曲子的某一段,或者要把某首曲子背出来等等。不要盲目地同时练很多曲子,囫囵吞枣式的练习会使你感到进展缓慢。相比之下集中突击一到两首曲子效果会好很多。
习惯十二:
严谨至上,切忌得过且过。
弹琴不严谨可以说是业余弹琴者的通病。弹琴过程中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难点,这时千万不能有得过且过的心理,每啃下来一个难点,水平就上个台阶。
习惯十三:
经常使用节拍器。
虽然曲子的节奏是活的,但在曲子的框架没成型之前,多用节拍器。节拍器控制节奏只是它最基本的功能。在弹奏练习曲时,可以靠节拍器实现逐渐提速。
习惯十四:
经常返工以前弹过的曲子。
所谓“温顾而知新”,已经弹过的曲子并不代表已经真正掌握它。许多乐曲理解、技术处理上的要点第一次弹完曲子时并不一定会理解,都需要在水平更进一步后,靠返工来巩固、认识。
习惯十五:
避免超负荷的练习。
今天就看到一个“弹琴弹到手疼”的帖子,或许是练习方法上的问题,但超符合练习也会导致手疼。虽然苦练、多练的确有利于技术的进步,不过也要有个度,弹的过多也会伤手,反而不利于进步。
习惯十六:
坚持唱谱。
在初级阶段,唱谱能加快识谱速度,提高视奏能力。其实,在拿到新谱子时,唱一遍旋律,便可以对曲子有个大致印象,即使练熟了,坚持唱谱也能使演奏者对乐曲的旋律、情感方面的理解带来帮助。
习惯十七:
学会保护双手。
很多男同胞都喜欢打篮球、攀岩等等户外体育运动,其实这是很容易伤到手的。轻则韧带拉伤,重则骨折,这对我们弹琴者来说是致命伤。(我的钢琴老师曾明令禁止我打篮球)许多女孩子都喜欢留长指甲,这也是弹琴的大忌。
最后总结一些关键字做为中心:严谨、扎实、坚持、合理、适度、动脑。
点击下一行“阅读原文”有更多二胡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