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天气
今天,
我们迎来了冬季的第二个节气——
小雪
今天白天阳光明媚
预计最高气温上升到17℃上下
偏北风3-4级
相对湿度85%-50%
今天早晨还是很冷,市区最低气温在10℃左右,郊区再度跌到个位数,早上出门注意穿暖一些。天气略显干燥,大家注意适时补充水分防秋燥,也要注意用火用电安全哦。
// 关于小雪
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变得越来越冷,降水形式就由雨变成了雪。
当然,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气候多样,各个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情况各有不同。一般来说,黄河中下游地区,多数地方的初雪就在小雪节气左右,而华南多数地区却“小雪节气不见雪”,但气温是实打实地在一步步下降,各地都渐渐显示着冬季来了,人们需要不断加衣、戴帽来御寒。
// 小雪三候
一候:虹藏不见
在古人看来,“虹”是阴气和阳气交锋的产物。可是到了小雪节气,阳气已经没有与阴气争锋的能力了,所以我们也就看不到彩虹了。古人因此把“虹藏不见”当做一种标志,标志着阴气开始强盛到了没有对手的程度。
二候:天腾地降
“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也被简称为“天腾地降”。在古人的观念当中,天地之间有两组“气”,一组是天气和地气,一组是阳气和阴气。小雪时节,从天上来的天之气上升,从地下来的地之气下降。这相当于两者渐行渐远,它们之间也没有了冷暖、干湿的交汇、交融。
三候:闭塞成冬
什么是闭塞成冬呢?不是指人宅在家里,躲起来“猫冬”,而是指阳气藏在地下闭关,阴气浮在地上游荡,两者相互沟通的渠道被堵死了。立冬时是水始冻、地始冻,是刚刚开始冻,随后的关键字则是:封。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小雪封田,大雪封船。大地完全处于封冻状态,于是“闭塞成冬”。
// 小雪习俗
冬腊风腌,蓄以御冬
严冬来临前的小雪时节,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过去条件有限,冬天的新鲜菜蔬很少,天气变得干燥,也是制作腊肉的好时机,大家这时候开始动手腌菜,制作香肠、腊肉,储备一冬的下饭菜。
制备腊肉
现在物资丰富,多数人不用为冬天的菜蔬蛋肉发愁,但是一路凋零的寒风下,仍然需要祛寒保暖防旧疾。
十月朝,糍粑禄禄烧
在南方某些地方,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 小雪养生
小雪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率较高、气温变化较快、容易生病的时节,做好养生调护尤为重要。
早睡晚起,多多休息
小雪时节,万物闭藏,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流通也相对缓慢,应当顺应自然规律,早睡晚起,多多休息,保证睡眠,减少高强度的体力活动,这是顺应冬气、养护人体闭藏机能的法则。
科学进补,不要过度
冬季养生重在养藏,贵在养肾,但需注意不要过度进补。
现代人普遍生活条件较好,在秋冬寒盛时,往往喜食辛辣,好饮酒,而辛辣之品易生内热,酒易生湿热,饮食太过则伤阴。
《黄帝内经》强调“秋冬养阴”,冬天之时既要避免燥邪,又要避免过食辛辣和过量饮酒,以防伤阴。
对于有阴虚表现者,建议不要多吃羊肉等辛热之品,若冬季煲汤,可选择花胶、乌鸡为基材,加石斛、百合、党参等。
若平素秋冬怕冷明显者,可以用羊肉为基材,加白萝卜、陈皮等助运化之品。
此外,山楂、陈皮等健脾和胃的药材,可加入冬季滋补的汤羹中,以助运化。
膏方滋补,请听医嘱
我们常说的冬令进补膏方,俗称“膏滋药”,指用以滋补身体、防治疾病的内服膏剂,是将饮片再三煎熬,去渣浓缩,加冰糖或蜂蜜收膏,可长期服用,有滋补强身、益气补血、滋阴温阳、调和营卫、通利血脉筋骨之功用。
建议找专业医生当面诊疗,根据个人体质制定个性化的膏方滋补。
猜你喜欢
综合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上海发布、话匣子
整理/编辑:程 前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喜欢就点个“赞”
欢迎留言评论和“宁宁”互动
再送我一朵“在看”的小花吧~